学校成立于1958年,是新中国创建的第二所石油高等院校,先后隶属于石油工业部、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000年,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学校划转到四川省,成为中央与四川省共建、以四川省管理为主的高校。 经过近50年的建设发展,目前学校已成为一所以石油和天然气及其配套学科为特色和优势,社会通用专业设置广泛,以工为主,理、工、管、经、文、法、教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现任党委书记为朱世宏教授,校长为杜志敏教授。 学校现有教职工2193人,其中专任教师1302人。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74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475人。教师队伍中,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教育专家30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2人,带头人后备人选28人, 学校设有17个教学院系(部)、44个本科专业,是全国较早拥有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予权的高校之一。现有省级研究生院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个,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具有博士学位一级学科授予权,博士学位授权点17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3个;有石油与天然气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3个、“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研究中心和技术中心等25个,其中有联合国援建的“中国石油天然气油井完井技术中心”、加拿大政府援建的“中国-加拿大天然气勘探开发技术培训中心”和 “石油天然气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然气开发”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油田化学”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学校现有21个教学实验室,下设90个分室;现有各种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9390台(套),总价值2.02亿元;图书文献192.31万册。 学校一贯重视科研工作,始终坚持把科研与学科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师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现已在地质、石油、机械、化工、计算机、工业自动化、经济、管理、应用物理、应用数学、应用化学等学科形成了80多个稳定的研究方向。2001~2006年期间,学校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272项, 学校充分重视教学改革。“九五”以来,教改立项259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部级77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6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7项,其中特等奖2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16项、三等奖17项。 学校大力推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拥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大赛、“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重大比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多次获得一等奖);在全国性的大学生射击、武术、网球、健美操等体育比赛中取得较好成绩,2007年,学校又在国际大学生健美操精英赛上夺得金奖、铜奖各1项。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活动,与美、俄、英、德、日、法、加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或科研机构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次主办国际学术会议。有40多位两院院士及国内外著名专家兼任学校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 学校多年来以不断提高育人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核心,以富有特色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为根本保证,以不断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为动力,各项工作蒸蒸日上。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四川省高校党的建设及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四川省文明单位等。在省高校“四好”班子创建活动中,我校表现优异,荣获2004—2006年度四川高校领导班子开展“四好”活动先进单位光荣称号。学校主要业务处室(如学生处、教务处、科研处、研究生院等)均为全国先进单位。 2001年,学校接受了教育部对全国25所高校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结论为“优秀”。评估结果不仅充分肯定了学校本科教学的办学水平,而且为学校指明了前进方向,使学校的“二次创业”能在更好的基础和更高的水平上进行建设,对学校下一步的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2005年由教育部发布的2002-2004全国学科评估排行榜上,我校的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科全国排名第一;同年,学校“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再次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科技部评估; 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年招生量为全日制本科生5000余人、研究生1000余人。目前有各类全日制在校生23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000人、研究生近3000人。 建校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毕业生70000余人。毕业生不仅能在石油系统就业,而且绝大多数在社会企事业单位就业。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学校的毕业生以全面的综合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连续多年供不应求,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连续10余年高达94%以上。 学校总占地面积2800余亩,总建筑面积80余万平方米。其中,南充校区700余亩,建筑面积34万平方米,教学、生活设施齐备,校园内湖水荡漾,绿树成荫,被誉为“园林式学校”;成都校区占地2000余亩,已于2002年秋季正式投入使用,目前已建成各类教学、科研、生活设施近50万平方米。 学校在峨眉建有学生实习基地,在成都市一环路内设有科技交流中心,在南充市建有占地百余亩的高新技术产业转化和本专科生及研究生实习基地,生产学校具有原创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和产品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已成为学校“产—学—研”的一个重要基地。 划转以来,学校进一步发挥与产业密切结合的传统和优势,除继续巩固、发展与国内外石油界的密切联系外,还与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泸天化集团公司联合申请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与印度NIIT信息技术学院联合培养人才,与日本广岛吴株式会社、四凯计算机公司联办“软件学院”,与英国阿伯丁大学联合培养双学位研究生,与美国 10 余所大学通过“1+2+1中美人才培养计划”联合培养本科生、研究生。学校办学实力不断增强,为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质量创造了良好条件。 在新时期,学校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奋斗目标是把学校建设成为以石油天然气及其配套学科为特色和优势,以工为主,理、工、管、经、文、法、教等学科协调发展,层次齐全、学科配套、省内一流、优势学科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多科性研究教学型大学。
西南石油大学2007-2008学年度海外留学人才需求计划
因工作需要,西南石油大学以下岗位,现面向海外留学人员公开招聘:
西南石油大学人事处
|
||||||||||||||||||||||||||||||||||||||||||||||||||||||||||||||||||||||||||||||||||||||||||||||||||||||||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
||||||||||||||||||||||||||||||||||||||||||||||||||||||||||||||||||||||||||||||||||||||||||||||||||||||||
编辑:安燕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