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5年第10期 > 正文

【国际化医师科学家的摇篮】在协和打出实验班的招牌

2015年10月13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常国婧  2009级实验班学生
国外的日子
  我始终记得2年前刚到美国时的迷茫。对于科研,我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因为在清华的3年里,课业负担确实比较重,至少对我来讲基本没有多余精力再在实验室做科研。所以,科研零基础的我,去美国做科研,心里真是七上八下。不过当我真正进入了实验室接触科研,我发现一切都还是可以把握的。
  我的导师是妇产科和生殖科学方面的著名专家Dr. Yoel Sadovsky。他也知道我的情况,所以在我刚进实验室的时候,他并没有让我做一些难度很高的工作。相反,他让我读了一系列的文献,以便对所做课题有更好的了解。接着,我的导师让实验室一位老师亲自带着我做实验,经过2个星期,我对实验流程、仪器设施的使用有了一定的了解,自此,我开始逐渐自己做实验。过了半年,导师让实验室另一位老师教我做难度更高的小鼠的胚胎移植,学会这个实验,对于我将来的实验,甚至临床手术都是有帮助的。随后,我又学习了多项实验技术,以完善我的课题,并且帮助实验室其他同事做了一系列的实验。
  导师的指导非常重要。在我的科研精力较浅的时候,他耐心为我讲解,有意识地引导我的思路。随着我的逐渐成长,他会给我更多机会思考,让我自己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实验室其他同事给我的帮助也非常大,他们在实验方面都非常有经验。
  在这2年里,我和实验室其他成员一样,参加组会,并且定期作报告,经过2年的锻炼,我们的英语报告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刚刚出版的新一期Placenta杂志上,刊登了1篇我参与的文章,并且用1张我做的immunofluorescence(免疫荧光)结果图作为封面发表。我回国之前,已经完成了我作为第一作者的文章,现在这篇文章正在准备中,即将投稿。
  在美国的2年里,我充分练就了一身“女汉子”的功力。我们经历了自己扛着大箱子搬家、拼床、拼桌子,在大雪纷飞的时节去数公里外的中国超市采购等等。很多活儿都很累,不过我们苦中作乐,很多同学都在一起,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大家的感情越来越好。
  我有幸参与这个项目,并且度过了非常有意义的2年,不仅提高了科研能力,还遇到了很多人,体会了不一样的人生和梦想,我真的受益良多。
  
回国的日子
  不知不觉,从匹兹堡回国已1年整,回顾这1年,需要总结的东西有很多。
  当我们还在匹兹堡埋头做实验的时候,就听说项目的最后3年临床培训要在北京协和医院进行,一时间五味杂陈。协和医院是中国最好的医院之一,能在这里接受培训无疑是莫大的幸运,对于新知识和新生活,我们充满期待。然而协和藏龙卧虎,我们能否跟上协和的快节奏,学到真本事,在协和打出实验班的招牌,我十分担心。
来到协和后,协和的同学和我们之间没有隔阂,协和老师对我们一视同仁,清华老师也经常关心我们,我们并没有预想中的迷茫。其实我们根本没有时间去担心和顾虑,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推着我们一门心思看书、学习,因为在清华学习的医学基础知识已生疏了许多,我们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多看多学。我想,我们班每个同学在最开始的一段时间都会有不适应,毕竟从美国自由随性的学习生活到协和“高三式”生活的转变并不容易。不过同学们还是蛮拼的,去年学习物理诊断的时候,全班10名女生每天晚上自由排列组合,两两配对练习查体;每次吃完晚饭,就可以看到我们宿舍5位女生排排坐在书桌前,一直看书到午夜12点;在2014年“双十一”全国人民都在抢购衣服零食的时候,同学们在群里一直在讨论应该买什么书;我们的考试成绩也是出色的,令老师们赞叹不已,算是没有给清华医药实验班丢脸。
  最大的挑战,是2015年5月进入临床见习阶段。对我们班多数同学来说,并没有接触过临床,这是一段全新生活的开始。协和为我们提供了最佳的见习环境,医生们高超的医疗水准、热心耐心严谨的工作态度、规范的病历和医学操作,都让我们触动颇深,这段临床训练经历必定会对我们未来一生的职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我前不久在胸外科轮转时,每周一跟随协和胸外科前主任张志庸教授出普通专家门诊,张老已经70多岁了,可依然精神矍铄,坚持每周2个普通门诊和1个特需门诊。而张老周一出门诊时,从来都是早上8点就开始,一直到下午四五点才结束,中间只给自己留20分钟吃午饭,然后马上回诊室继续出诊。张老对病人非常耐心,有的病人能看上半小时。他经常教导我,要对病人充满爱心,看病要对得起自己作为医生的良心。敬业爱业,这是我在协和最大的收获。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