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5年第7期 > 正文

【新遣唐使】遣唐使的“前世今生”

2015年07月12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本刊编辑部
  据史料记载,自隋迄清,中国从未间断接收外国留学生。留学生教育始终是中外关系和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内容,这犹如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与精神财富,丰富着中国与相关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那时,来自日本、琉球、朝鲜半岛、越南、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的来华留学生一直不绝如缕,其中以日本向唐朝派出的“遣唐使”较为著名。
  在来唐的日本留学生中,最为人熟知者又莫过于吉备真备和阿倍仲麻吕。此二人可谓功高千古,吉备真备根据部分汉字偏旁部首创制了日语片假名,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更是杰出的遣唐留学生,是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的先驱,为中华文化的对外传播创建了不朽的功勋。史载当年晁衡请求随遣唐大使藤原清河一起回国,结果东归船只遇巨风漂泊至安南。唐朝君臣以为他们葬身汪洋,李白因写有《哭晁卿衡》诗。此后,晁衡辗转再返长安,并终于长安,时年72岁。
  以遣唐使为代表的外国学生,在华期间广泛接触中国社会,结交文化界名人,大量购买中国典籍。学成归国后,他们在本国多担任重要职务,不少人有汉语著作传世,成为推动中外友好与文化交流的中坚力量,也为古代中国的繁荣发展作出了伟大贡献。
  从古至今,来华留学教育始终彰显着华夏大地的繁荣富强和有容乃大的胸怀与气度。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来华留学工作,即发源于浩荡的历史长河,根植于肥沃的历史土壤,乃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从“遣唐使”到如今的几十万来华留学生,我们在探索的道路上不断挖掘研究、去粗取精、扬长避短,终于开辟出一条真正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华文化底蕴的、高效可行的来华留学之路。
  “在新形势下,留学工作要适应国家发展大势和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统筹谋划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综合运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培养造就更多人才,努力开创新时期留学工作新局面。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2014年底,习近平主席对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的这段高屋建瓴的指示,是我国首次提出将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工作并重,目标很明确,就是开放来华留学,让中国成为真正的留学大国。
  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经国务院授权,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并计划设立“一带一路”奖学金,每年将向沿线国家提供1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2个月后,“新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在西安成立,在丝绸之路的起点上,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高校结成非政府、非营利性的开放性、国际化高等教育合作平台,以求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大学之间在校际交流、人才培养、科研合作、文化沟通、政策研究、医疗服务等方面的交流。此外,教育部将启动“百千万”学生交流项目,在未来5年里,邀请100名美国青年精英访华游学,另邀请1000名美国优秀大学生来华学习。
  在“一带一路”战略辐射下,在顶层设计的不断补强中,来华留学事业变得更加的“高大上”。

如今,世界上有两种人越来越多,外语越来越好的中国人和汉语越来越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的现代“遣唐使”正在帮助中国持续扩大来华留学的潜在能量,平衡出国留学与来华留学的逆差,助力中国成为真正的留学大国。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