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5年第7期 > 正文

【新遣唐使】美国财长的中国行走

2015年07月12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张欣悦  杨洁
  蒂莫西·盖特纳,美国第75任财政部长。1981年作为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CIEE)选拔的学生在北京大学进行短期语言课程培训。1988年开始从政,曾担任美国驻日本使馆随员,之后进入美国财政部工作,历任助理部长高级帮办、助理部长和负责国际事务的副部长。此后曾在美国外交学会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任职,2003年任纽约联储银行行长。2009年1月就任美国财政部部长,2013年1月卸任。

东方情结
  

“时势造英雄”是中国的一句古话。美国第75任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已不陌生: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财长、处理金融危机的专家。

2009年,盖特纳临危受命于金融危机肆虐之时,在赢得了危机“救火队员”、金融监管“规划师”、财政谈判高手的赞誉之后,2013年,盖特纳从美国财政部长的位置上全身而退。美国《华盛顿邮报》评论说,除了美联储主席伯克南,很少有人为美国乃至全球经济挑起如此重担。

中国人关注盖特纳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他的中文背景和中国情结。1981年夏天,刚满20岁的盖特纳第一次来到中国,从那一时刻起,这位未来的美国财政部长便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

由于父亲是福特基金会的驻外代表,盖特纳将近一半的童年时光是在印度、赞比亚、津巴布韦、日本、泰国等地度过。盖特纳对于这种经常改换环境、结识新朋友的生活总是充满了期盼,这甚至使得盖特纳的父母都大为吃惊。他们以为年少的盖特纳会不适应一次又一次的旅行,但盖特纳从小就有着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或者说是一种天赋。“现在想起来也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当时没有感到困难。”在盖特纳看来,童年时代的孩子都还没有形成固定的世界观,孩子的眼中没有文化差异,更没有隔阂。“童年时代最真实”,它教给盖特纳如何适应不同的文化,对待不同的朋友。盖特纳表示,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从各国的朋友那里看到了美国在他们心中的形象。从泰国的一所高中毕业之后,盖特纳终于回到美国,在达特茅斯学院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

从达特茅斯学院读本科开始,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攻读研究生,盖特纳一共研习了6年的东亚研究专业。他对东亚的兴趣要感谢他的一位泰国籍的中文老师。

在达特茅斯学院第一天开学时,由于没有课程安排,盖特纳便在校园里面散步,他遇到一位皮肤黝黑的泰国人,由于盖特纳有在泰国的生活经历,便上前与他攀谈起来。这位泰国人碰巧是在达特茅斯学院教中文的老师,当他了解盖特纳的个人经历及对东亚的兴趣之后,便鼓励盖特纳跟他学习中文。“于是,我在毫无计划的前提下开始了我的东亚研究学习,而且一学就是6年。”
 
“自来熟”
  

1981年暑假,盖特纳作为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选拔的学生来到北京大学进行短期语言课程培训。当年教盖特纳的中文老师回忆说,盖特纳很聪明,在班上表现也尤为活跃。而据当时和盖特纳交情很深的师兄贾斯汀·卢德森回忆:“他是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喜欢说笑话,并且天生具有与人‘自来熟’的本事。”

到了北京,这种“自来熟”的本事更是让他发挥到了极致。虽然当时盖特纳的中文讲得并不好,很多时候都需要从高中时代就开始学习中文的卢德森担任翻译,但盖特纳总能比其他同学认识更多的人。从各国的留学生到大学附近小餐馆的中国服务员,似乎都是他的点头之交。盖特纳对朋友也很仗义。在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对于中国老百姓来说,电视机、洗衣机等都是有钱也难买到的稀缺物资。当年,盖特纳与卢德森凭借着自己的“外国人”身份,得以频繁出入友谊商店,为中国朋友代购了不少电视机和洗衣机。“社会活动”如此频繁,可能便是为什么盖特纳总是自嘲地说自己不是“好学生”的原因。

学生时代的盖特纳有着超人的精力。盖特纳在美国的中文老师曾评价道:“他总是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看待一切事情,他的品质令所有人为之振奋。”1981年,北京街头川流不息的“自行车大军”引起了来华留学生们的兴趣。很快,在北京的大街上骑自行车成为盖特纳与卢德森的一大乐趣。“从住的地方骑车到天安门广场是我们最经典的路线,几乎每隔两天都要这么来回逛一次。”回忆起往事,卢德森现在也觉得很奇怪,“这样一个来回需要2个小时,但我们当时从来不觉得辛苦,反而是乐此不疲。当时怎么会觉得天安门广场的景色这么美呢?”

有一次,盖特纳去学校食堂打饭,正拿着一堆花花绿绿的塑料饭票犯难,只听到身后一个声音传来,“同志,你快一点,大家都在排队呐。”他回过头一看,是一个戴着徽章的青年学生。盖特纳突然对他的徽章大感兴趣,徽章上不是毛主席。“这是我们伟大领袖金日成。”那个学生见“西方人”盖特纳盯着徽章目不转睛,挺起胸膛大声告诉他。盖特纳突然瞪大了眼睛,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与“传说中的朝鲜人”面对面。

卢德森觉得,盖特纳对世界上的不同文化都表现出很强的包容心,而在中国的这些经历也有助于他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对于自己的首次中国之行,盖特纳认为,那是“神奇的”。

盖特纳(右)与老师傅民


从政因为学过中文
   

选择进入政坛,盖特纳说,一方面是由于中文课程的学习,另一方面是由于两个人对自己的影响。

在盖特纳看来,学习东亚研究和游历世界有着相似的作用,都使他从另外的视角明白了美国的国际位置。“东亚研究是一个很好的手段,通过它我了解了东亚的文化特质。”盖特纳在毕业之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基辛格同仁公司继续亚洲事务的研究。

关于进入政坛的选择,影响他的是他心中的两个英雄人物,一个是他的父亲,一个是他的舅舅。曾任福特基金会亚洲事务总监的父亲彼得·盖特纳曾经负责美国对印尼的小额贷款等项目,也为许多中国学子赴美留学创造了机会。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之子黄方毅曾回忆说,在他20世纪80年代赴美进修前,彼得·盖特纳先生在纽约福特基金会总部与他交谈了2个小时,倾听他叙述自己要研究的课题,之后当场拍板,破例为他个人单独立项,邀请他在哥伦比亚大学东亚所从事1年研究。父亲的事业使盖特纳看到了美国与亚洲国家合作的前景。而同样就任于美国政府部门的舅舅对于盖特纳从政的理想也给予了支持和鼓励。于是1988年,盖特纳开始了他在美国财政部的职业生涯。盖特纳进入美国财政部之后,参与了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处理,以敏锐的判断和果断的行动获得了同事的一致好评。

10余年的金融生涯,使盖特纳积累了丰富的应对危机的经验。“我的工作就是危机处理”,盖特纳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他早已习惯处理一次次的危机,身处压力重围已是他的工作常态。“政府的问题处理有两个关键,一是要动作快,二是要处理得坚定。”民众在面对衰退的经济态势时总容易产生恐慌,这就需要政府为人民提供强有力的心理保障。有舆论评价盖特纳虽然个子小,但是胆识大。而盖特纳将此归因于国际化的成长经验,包括在中国的学习经历。盖特纳认为,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正在减小,文明的冲突放在今日的国际语境之下已显得有所缺欠,而美国坚持走开放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