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5年第5期 > 正文

【体验新西兰之美】厨房里的Culture Shock

2015年05月06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食客

R从一个中国朋友那里得到了2个速冻包子。这个朋友大概教会了她包子的发音,却忘了教她包子的吃法。于是她虚心地向我请教。她接了半锅水,将锅放在灶台上,打开了火。看她一系列娴熟操作,我想她所谓的请教不过是客套。

果然,她微笑着问道:“我该等水开了对么?”

我一听,觉得是个行家,就赞许地点点头。

不料一个峰回路转。

她说:“太好了,水一开我就可以把包子扔进去了!”

我瞬间石化。这才明白,她是真心不懂包子的吃法。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如假包换的中国人,我深感自己肩负着传承祖国伟大美食文化的历史重任,于是对其进行了耐心诚恳的说服教育。

我语重心长道:“No!no!no!这不是饺子,ok?这是包子,包子。它要隔水蒸,不能用煮的。”

她将信将疑道:“真的吗?可是我记得他们中国人都是这样吃的啊。”

我痛心疾首地说:“他们中国人,啊不,我们中国人,没有这么吃的。”

她还是心存犹豫,说:“没关系,我先这么煮一个试试看,如果不对了,再照你说的做。”

我急了,拿出自己的蒸锅、蒸架、碟子,恨不能倾己所有,恳求道:“我拿人格担保,您真真儿要用蒸的。”

她还是不买账,说:“可能包子有不同的吃法吧。”

我快哭了,进而对其展开“舌尖上的中国之包子的吃法”的大型系列讲座:“对,您说得不错,包子有很多种吃法。我们的北方人大多是蒸包子吃,我们的新疆人烤包子吃,我们的上海人生煎包子吃……但万万不能煮包子啊。”

她微笑着拒绝了我的好意,坚持要用自己的方法先试试。

劝说无效,水却咕嘟咕嘟地开了。

想到接下来即将发生的惨剧,我悻悻地离开了厨房。(作者为奥克兰大学文学院访问学者)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