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5年第4期 > 正文

【留学必修课:心中有他人】小善小恶的为与不为

2015年04月03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白禾

先讲一个小编读到的小故事。
当代作家余秋雨,当年为写作只身来到德国体验生活。他找了一处出租房子,房东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德国老人。余秋雨感觉房子还不错,就和老人先签了5天的试住合约。

一切办好之后,余秋雨开始入住,房间很温馨,老人也很信任余秋雨,从不过来检查东西。还有,垃圾不用送到下面,放在门口就有清洁工定时取走,楼道都是一尘不染。

第5天到了,余秋雨想和老人谈长租的时候,发生了一点意外,他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玻璃杯。他很紧张,怕因为这个玻璃杯,老人不租给他房子。可是当他打电话告诉老人的时候,老人说:“不要紧,你又不是故意的,这个玻璃杯很便宜,明天我再拿来一个。”余秋雨很高兴,希望老人过来签长期合约,老人答应了一声,挂断了电话。

余秋雨也没有闲着,把碎玻璃和其它垃圾扫入垃圾袋里,放在了外面。过了不久,老人来了,进屋之后,没等余秋雨说话,老人问:“那玻璃杯碎片呢?”余秋雨赶紧说:“我打扫完放在门外了。”

老人赶紧出去,打开垃圾袋看完之后,脸色阴沉地进了屋,对余秋雨说:“明天你可以搬出去了,我不再租给你房子了。”余秋雨感觉不可思议,就问:“是不是因为我打碎你最喜爱的玻璃杯,惹你不高兴了?”老人摇了摇手说:“不是,是因为你心中没有别人。”余秋雨被说得一头雾水,这时候,就看老人拿了一支笔和一个垃圾袋,同时带上笤帚和镊子,来到外面,把余秋雨装好的垃圾倒出来,重新分类。老人挑得很仔细,过了好久,把所有玻璃杯碎片装入一个垃圾袋里,在上面写上:“里面是玻璃杯碎片,危险!”然后把其它垃圾装入另一个垃圾袋里,写上:“安全”。

余秋雨在旁边看着,从头到尾除了敬佩,他不知道说什么。此后若干年,余秋雨不断提起这件往事,每次都是感叹连连。

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在法国公派留学期间,报名参加了法国残疾人协会举办的志愿者活动,与20多个法国残疾人一起度过了一段难忘的时光。约塞夫就是其中的一个。

约塞夫是一个很潇洒的小伙子,颈前总围着一个漂亮的沙巾。特别是几个志愿者女学生给他编了小辫子之后,更是英俊了几分。他像是一个前卫的青春偶像,更像一个彬彬有礼的外国学者。我很喜欢这个与众不同的小伙子。

他总是喜欢问我很多的问题,虽然他发音也十分地艰难,但是他乐此不疲。

一天早餐后,阳光火辣辣的,在凉风习习的树阴下,常规的面对面地沟通与交流。我扶着约塞夫的电动车,将一杯餐后咖啡递给了他。

他一脸粲然,伸手颤巍巍地端在手心。他津津地呷着冒着烟雾的咖啡,慢慢地用不太清晰的话语问:你是学习什么专业的?

我用蹩脚的法语,如实回答:医学心脏外科,做手术的。

他咬文嚼字,慢吞吞地说:来多长时间了,还要呆多长时间?

我蹙眉,努力地组织了一下语言:8个月了,再学几个月,就要回国了。

他的头一仰一仰的,似乎艰难地清晰地发出每一个字符:回中国北京吗?

我点了点头,肯定了他的判断。他遽然扑哧笑了出来,露出了一朵葵花似的脸庞,里面装满着绽放的灿烂笑容。

望着他朴实的笑靥,我也莞尔一笑,如数家珍介绍道:北京有长城,有故宫……我说欢迎他到北京来度假。

让我真正地领略到他的朴素和善良,是在一次开车集体出外旅游的活动中。观看一场街头演出结束后,按照惯例,观众在以掌声表示对艺术工作者辛勤劳动的肯定后,可以自觉自愿地慷慨解囊捧场。可是,当一脸汗涔涔的小伙子端着托盘来到志愿者面前时,我们都神情漠然,一种袖手旁观无动于衷的样子。濡湿了眼圈的约塞夫却猛然回头对我说,帮他拿出他的钱包。

我有点惊诧,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他用瑟瑟的嗓音说,拿出些钱给演出的演员。

当我伸手从他钱包拿钱的一瞬,我感到了眼前的一切遽然发生了变化。约塞夫虽然坐着,却比我要高大许多。他是在尊重艺术,尊重人们的奉献。就如我们志愿者对他的照顾,他给予的“迈可喜”(谢谢)一样,是一种对人格的尊重。

我从他那里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他是我的老师,我将终生受益。

在分别的晨曦中,我望着约塞夫一双明澈的眼睛,情不自禁地与约塞夫的手握在一起,彼此拥抱在一起,是那样恋恋不舍,可彼此闪动的晶莹的泪光。这一幕,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我从兜中摸出钢笔和笔记本,一笔一画地记下了他的地址。约塞夫也小心翼翼地将我北京的地址放在了他的记事本的扉页。我们从颤抖的双唇中滑落了滚烫的话语:北京见。

在巴黎街头,市民主动为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

在法国乘公车很贵,一次大概要一个半欧元,按照当时的人民币欧元国际兑换比值,换算的结果大约相当于15元人民币还要多哩。虽然法国公车车票的价格令人咂舌,但是优质优价,还是物有所值的。

法国洁净舒适的乘车环境,国内无法相比。不管是首发站还是中途上车,登上了公车保证有空位子坐,这才叫真正意义上的坐公车。冬有暖气,夏有空调,一年四季如春。干净清澈的候车室,惬意舒畅的车内环境,让乘客带着一路的好心情上班下班,这也是真正含义上的享受生活。

虽然乘车清净,但是车票价格与国内相比还有点儿大。你要知道,到了法国超市,一个半欧元就可以买上一篼绿红参差不齐的西红柿,或者半青半红的苹果,或者吃上一长条法式面包。所以到了法国之后,每当坐公车买票的时候,眼前就浮现出西红柿、苹果或者面包的诱惑。

在法国,一个公车上只有孤零零一个司机,他只负责开车,其余皆和他无关。你想买票,他就给你票,如果你不主动提出申请,他绝对不闻不问。坐了几次公车,侦察到这个显而易见的漏洞,我一不小心就萌生了逃票的罪恶念头。毕竟是省下来的欧元可以用来交换西红柿、苹果和面包,叫我如何不动心。

有一天,我讪讪地上了车,不敢看司机的眼睛,立刻坐在位子上,耸拉着眼皮,装睡。表面平静,内心翻滚,忐忑不安等待着终点的到达。公车上屈指可数的乘客,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谁是无票者。每到一站,匆匆上来几个高鼻子蓝眼睛的法国人自觉地拿出欧元向司机买票,秩序井然。有的买票乘客虽然只坐上一两站,但是买票仍然无怨无悔,心甘情愿。买票坐车,像是约定俗成一样自然。我如芒刺在背,如坐针毡。望着眼前坦然的买票乘客,一个个高大伟岸的形象活生生地竖立在眼前,似乎要榨出我黄皮肤下面藏着的自私自利的劣根性。我忽然发现,自己是多么难以承受怦怦心跳的艰难等待,多么需要轻松享受良心不受谴责的坐车时分。经历了痛苦的煎熬和精神洗礼之后,我想起了孩提时代就铭刻于心的“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箴言,此时此刻体会得是那么深刻。我彻底打消了逃票的恶劣念头。买票,不是高尚,而是平凡;不是升华,而是回归。从此我自觉地加入了买票行列。外国人能做到的,中国人也不会逊色,这绝对不是自诩。

春夏秋冬,日出日落,在法国乘公车的日子,是一段值得珍藏的记忆。

徜徉在法国城市街道,有时会目睹这样的场景:路边汽车站的椅子,上面放着面包,一个高鼻子蓝眼睛的欧洲人,把一片面包涂上黄油奶酪,放在椅子上,再涂抹另一片面包,然后拿起来津津有味地吃起来。吃完面包片,还要将手指头放在嘴里细细地吮吸,如贪吃的小孩子一般,将指头舐得干干净净。丝毫没有惧怕把无数个活蹦乱跳的细菌也一起吞进肚子的感觉。

更让我吃惊的是,有一次在医院,下了第一台手术之后,忙碌的医生护士,簇拥着回到休息间。桌子上躺着几块可能是早餐后剩下的蛋糕,没有任何的包装掩饰,裸露在桌子之上。大胡子麻醉师看到蛋糕,喜盈盈地随手拿起一块丢入口中,直呼“咖肚”(蛋糕)。胖大夫和高挑护士等随后也各占据一块蛋糕。虽然饥肠辘辘,我仍然不敢伸手去拿桌子上剩余的蛋糕,更不敢放入口中。我知道细菌的厉害,大者导致传染病,小者脱水瘫倒在床。可是这些法国人吃完后个个都很欢实。看来,是我低估了法国人的抵抗能力,同时我高估了细菌的毒害水平。

随着我与法国人的相处深入,我发现了其中的秘密。

我交了很多的法国朋友,其中,小伙子地奥是我交流学习语言的好友。一次,在学习法语的时候,我随手把写满法文的纸片揉成一团扔在青草地上,还不以为然。地奥嘻嘻笑着,弯腰捡起随风飘曳的纸团,站起身来,走到废纸筒前,掀开盖子,让纸团去了该去的地方。这小小的动作,让我顿时脸红到了脖颈。在异国他乡,一个外国人用行动告诉了我什么是“勿以善小而不为”。从此,我改掉了胡乱扔弃的坏毛病。

我喜欢喝酒,法国以葡萄酒而闻名于世,波尔多更是让我喜爱有加。有一次,我将喝过的空葡萄酒瓶子随手摔到了一个垃圾筒内。这时一辆汽车在我身边戛然而止,一对年轻人下车,打开车后备箱,将一个个空啤酒瓶子和葡萄酒瓶子逐个放在另一个垃圾筒内。随后,还将我刚刚丢弃的葡萄酒瓶子检出,重新放到另一个垃圾筒内。我回首驻足,发现垃圾筒上面赫然写着“可回收垃圾”的字样。我恍然大悟,心中又一次羞愧难当。面对标注清晰的分类垃圾桶,竟能熟视无睹。望着那对法国年轻人的背影,我思绪万千,决定痛改前非,与一切不文明行为彻底断绝关系。

经历多了这样的真人真事,我明白了,法国人是用一个又一个具体细小的行动,维护了大地天空、青山绿水的一片洁净。正是这份洁净,换来了人们那些无所顾忌的,在我们眼中的所谓“不卫生”的行为。

在法国留学期间,我所在的医院科室,有一名来自科特迪瓦的进修医生,我叫他小胡子。他有一辆旧捷达汽车,是花500欧元买的多手车。他说这车已经有10年以上的车龄了。我有点不太相信,这车能开吗?狐疑归狐疑,蹭车还是需要的。

可是这辆老得掉渣的旧汽车,却在法国平稳地跑了一年。每天小胡子都开着他上下班,周末还到超市采购食品。临毕业前的论文答辩,小胡子开着这辆老爷车载着我跑了400多公里的长途,毫无惧色,平安而归。

在这里的高速路上,收费站是无人看护的,小胡子迅速停车,开窗自觉刷卡通过。路上,来往的汽车鱼贯而过,秩序井然,有条不紊,从来没有看到逃费闯杆的不文明行为。加油站也无人看护,大家自动停车熄火,用卡加油,一切平静如水,只有簌簌的加油声。

小胡子匀速开车,不急不燥,从不超速,“安全”二字似乎镌刻在他的行车规则之中。突然,一位老人站在了马路边上,似乎要通过。小胡子一个急刹车,停在行人的前面,并微笑着打手势示意行人通过,老人迈着从容的步履从车前走过,小胡子这才款款起步前行。我坐在他身边,翘起了大拇指。小胡子说,这是必须的,交通规则就要自觉遵守,这样才有章可循。尊重他人,其实就是尊重自己。

实事求是地说,目前在国内,很多开车的人还没有养成这样礼让行人的习惯。

老牌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超过我们百余年,汽车早就成为平民化的东西,人均汽车的数量绝对超过中国,但由于城市的发展趋于饱和,这里街道的宽度和长度是不如我们的。在法国市区街道上,有很多百年前的市政建筑,路面狭窄。但即便如此,这里的人和车、车和车的矛盾从来没有像国内这样突出和频繁。近十几年来,我们国家发展迅速,老百姓富裕了,于是买房子要买大号的,买车要买大排量的。车越开档次越高,品位和素质却没有水涨船高。不文明行为在路面上横行,再宽的街道也会不堪重负。这是人人皆知,却从来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事情。如果每个人只是我行我素,社会与公共利益就得不到有效的维护。学会尊重是一种修养,是提升文明素质、彰显大国风范的基石。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