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5年第3期 > 正文

【创业者的自我修养】创业是一场情商大考

2015年03月17日  来源:神州学人 
  

EQ-i 职业情商模型


文/曾莉

说起创业,如果让我用一个比喻来描述它,我会有前后两个比喻:在创业前,我把它想象成是登山,反正山顶在那,你朝上爬就是了,有路走路,没路开路,遇水架桥。但到了今天,创业几年下来,回头再看,我会换一个比喻,同样还是户外运动,但却是:高山滑雪,而且是在雾里滑。

我曾经有过这样的滑雪经历,在温哥华初学滑雪时,有一次我坐着缆车赏着风景到了山顶,却发现浓雾笼罩伸手不见五指,一下子心就凉了,也没法再坐缆车下去了,怎么办?只有硬着头皮往下滑。坡缓还好,慢着点还能滑下去,到了本来就有难度的坡,那就只有摔的份儿了。有时摔的雪板掉了,眼镜找不着了,自己也趴在雪堆里半天起不来。那时候就想,干脆我也不滑了,直接走下山去算了。可是,穿着滑雪鞋,扛着雪板,又是走下坡路,发现也不比滑着下去容易。只好收拾收拾,打起精神,硬着头皮,加着小心继续滑,滑一段摔一跤,最后也能到达山脚下。等雾散了,再坐缆车上去,沟啊坎啊也都看清楚了,也能选择滑行路线了,这么再滑下来就顺畅了许多。

说来也巧,等我有了这么个体会的时候,突然有天就看到这个创业曲线图,它出自美国硅谷的创业教父Paul Graham。说实话,我看到它时,真是百感交集啊,我为什么没有早点看到啊?!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创业路上必然要有的经历,Paul把它分为了9个阶段,我给它们一一起了工整的中文名字:

第一阶段——扬帆出海。一旦决定创业,你肯定是意气风发,步入了你的人生新时代!这时候,你踌躇满志,用激情鼓满风帆,驾着梦想的一叶扁舟,驶向广阔无垠的一片蓝海。你坚定地相信,你失去的只是锁链,得到的将是全世界。你憧憬着成为又一个马云,或者至少可以再创一个升级版的创业传奇。拿我来说,给公司起名叫“情智东方”,又是做教育培训的,遇到人问:你这是要再造一个新东方吧?我都会斩钉截铁地回答:“你把那个‘吧’字去了!”Why not?

第二阶段——激情退潮。因为出海容易航行难,经过最初的一帆风顺后,挫折是注定要来的,来的多了,你就不由得怀疑起自己:我真的该创业么?我是不是该回头了?如果这时候,你又听到人说,人的痛苦,不是来自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就是来自坚持了不该坚持的。你一对照说,是啊,我这厢里,不是两样儿都占全了么?得,我还是“智慧”一点吧,干吗要难为自己,人生苦短,还是舒服一天是一天吧!这么转念一想,你太有可能就知难而退了。

据普华永道2012年的调查,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是2.5年;美国咨询公司摩立特2009年的调查,中国自主创业的存活率仅为3-4%。这其中有多少是因为创业者心气不足而轻易放弃的呢?当然,根据我的经验,在这个阶段放弃的,大多是投机心重,或许也算不上创业者。

第三阶段——跌入低谷。当然,如果你不甘心言败,那你就要经受一段或长或短的低谷期,就犹如身陷迷雾,这时候,你深深地感到创业远没有你想象的那般rosy,你痛苦地发现,貌似你好多动作都没做对,确实很傻很天真,但更为痛苦的是,你又不知道对的长什么样。这时候能不能继续走下去,就看你能不能扛了——能扛住悲伤、扛住压力、扛住迷茫,你才有机会去想办法、找出路,否则就只能抓狂等死了。

没有被压力压垮的创业者一旦走出迷雾,就会进入第四阶段——亡羊补牢,修正错误,找到生机。只有这样,创业才会触底反弹,峰回路转。进入第五阶段——起死回生。

但如果就此认为,大难不死后就是一片坦途,也还是天真了。事实上,你刚喘过气来,接着又会是一段坑坑洼洼,就是到了第六阶段——兜兜转转。我自己在这一段的经历就是,今天你推出一个产品,你觉得肯定能一炮打响,却不承想是一枚哑炮;明天呢,来了一单生意,有了点米下锅,但吃完就完了,总不是你想要的样子。


关于创业公司,美国的创业大腕Steve Blank有一个定义:“startup不是一家大公司的迷你版,而是一个临时组织,旨在寻找可重复、可扩展的商业模式。”而在找到这个模式之前,都难免要经历一个试错的过程。创业能否生存下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试错的速度——你要赶在钱花光了、人没心气了之前,迅速调整、修改、改进,磨练出可行的商业模式,找到生财之道,这样企业才能成活,才有发展的前提。可以说,这一段试错是创业公司的生死大考,既考验创业者的智商,更考验创业者的情商。

经过反复的试错后,你终于开窍了,终于看到“做对”长什么样了。这是第七阶段——重见天日。这时候,你长出一口气,可是,在就要奔着那一缕亮光去之前,你也难免心有余悸:就是它了?不会错么?这时候,你可能会反复论证,也可能就信一把直觉,总之,在被蛇咬过几回之后,要认准一条道走下去,着实还是需要一些义无反顾的胆气。

运气好的话,你的创业就可进入第八阶段——恢复生机了。就算运气不好,也不过是又多走了一次弯路,多了一次试错。只要你不放弃,阿里巴巴总能叫开一扇门吧?否则,怎么叫“天无绝人之路”呢?

如果经过以上8个阶段的重重磨难你还活着,正轨就在不远处等着你呢,进入了第九阶段,你不成功谁成功?因为一路倒下的太多,你能笑到最后,“剩者”自然就“为王”了。关于这一点,马云曾说了这么一个感慨:“很多人比我们聪明,很多人比我们努力,为什么我们成功了,我们拥有了财富,而别人没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坚持下来了。有的时候傻坚持要比不坚持好很多,如果空有理想,没有坚持,理想将变为一种痛苦。”

除了这9个阶段,我在最前面又加了一个,就是决定创业的阶段,我给它命名为“夜不能寐”。如果你是创业者,你懂的!如果创业是因为一个梦想,它不是睡着了做的梦,而是一想到它就再也睡不着了!

那么,这条上上下下的曲线,描述的是1年呢,5年呢,还是一辈子?我想,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具体到每个创业者的情况,它的跨度可能不尽相同。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妨参考360创始人周鸿祎给出的一个答案:创业至少需要9年——3年摸索,3年深抓,3年爆发增长。

这意味着什么呢?有人说,当你决定要创业时便意味着:没有了稳定的收入;没有了请假的权利;没有了得红包的机会——这些用一个词概括,我称之为“身苦”;更有人说,创业意味着,你要经受5-10年的孤独——相对于身苦,这叫做“意苦”,是心理上受苦!总而言之,就是“苦日子要来了”——这是我的天使投资人告诉我的一句话。


OK,问题来了:你想创业,你准备好了商业计划,你准备了启动资金,你准备好了创始团队,你准备好了办公场地,但是,你的心,准备好了吗?因为,创业就是一场情商大考!

那就让我们近距离看看这一场情商大考,究竟是要考什么,成功闯关的创业者是如何应对的?

首先,我们来看看究竟是什么驱使成功的创业者走上这条路的。

这位是中国IT界的风云人物王志东,是新浪的创始人,被称为中国的互联网之王。北大毕业后,这位软件奇才却在中关村做起了北漂小倒爷,被方正招安后,又在业余时间写出了Windows中文平台,因为坚信自己产品的价值,最终走上创业路,又因为崇拜硅谷模式,执著地创建新浪,后成功上市。回顾自己的职业发展轨迹,王志东总结说:“我是一个比较尊重自己兴趣的人,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也只有这样,学习也好,工作也好,这个过程对于我才是愉快的,哪怕有多少挫折,多少困难,我都乐意。”

可以说,这是一语道破了创业成功的第一秘诀,那就是:追求真正的兴趣!因为只有热爱,才会让一个人不用扬鞭自奋蹄,不仅全情投入而且耐挫性更强,这就保证了他在创业路上跑得快、坚持得久。微软公司曾经在苹果iPod取得巨大成功后推出同类产品Zune,结果却一败涂地。乔布斯在帮助盖茨总结原因时,一针见血地说:“我们赢了,是因为我们从心底热爱音乐。我们的iPod是为我们自己做的……如果你不热爱一件事,你就不会多走那一公里,多拼那一个周末,多挑战那一条常规。”

美国曾有人对商学院毕业生做过一项研究。一开始,1500名毕业生就被分成两组,A组的人想先赚到钱,在解决了财务上的后顾之忧后才去做真正想做的事;B组的人则先追求他们真正的兴趣,认为这样财源自然会涌现。想先赚钱的A组在1500人中占了83%,甘愿冒风险追求个人兴趣的B组只占17%。研究者对这些人毕业后20年间的事业进行了追踪,结果是,20年后,这群人中共产生了101名百万富翁。你们猜一猜,这101人中有多少是产生自A组,多少是B组?答案是:100人来自冒风险追求兴趣的B组,而想先赚钱的A组却只产生了1个百万富翁。

这也佐证了另一位成功创业者冯仑的发现:“我研究过很多赚了钱的人,后来发现赚最多钱的人,实际上是追求理想、顺便赚钱的人,但是他们顺便赚的钱,比追求金钱、顺便谈理想的人要多。”

而如何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呢?这就要靠自我认识情商了,也就是说:要在自己的情绪体验中敏锐识别出,哪些事情可以给你带来持续的快乐;还要排除干扰独立地做出选择;更要激励自己为实现最大的潜能而不断努力。这些情感自察能力、独立性、自我实现能力都源自一个人的情商。
这些能力,你具备了么?

本文作者

一旦选择了创业,你就该扬帆出海了,在我看来,这是创业路上最美好的时光。就像一名心理学家说的:“梦想照进行动,行动又激发梦想,这种相互依存制造了生存的最高形式。”

在这个从0到1的初创阶段,创业者除了梦想还一无所有,为了能有,你需要像祥林嫂一样地逢人便讲你的梦想、你的构想、你的渴望、你的愿景,因为你需要吸引你的团队、打动你的合作者、教育你的市场,这些任务没有一样不在考验创业者的影响力。而最能带给你影响力的,是什么呢?

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表明:人们之间的情绪会互相感染,看到别人表达的情绪,会引发自己产生相同的情绪,尽管你可能并未意识到在模仿对方的表情。在人际互动中,这种情绪的鼓动、传递与协调,无时无刻不在进行,能通过对情绪的正向协调,感染别人、影响别人,这种能力,正是情商。有的人,比如马云,人们好像很容易被他“忽悠”,其奥秘也正在此,因为他是一个协调情绪的高手。

其实,如果把“忽悠”当作影响力的代名词,它是每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必备的情商素质,就连以低调务实著称的任正非也是如此:他带领十几个人创办华为时,以2万元人民币起家,没有技术、没有产品,做的是倒买倒卖交换机,是典型的二道贩子。但那时,他就提出,“20年之后,世界通信行业三分天下,华为将占一分。”他还和员工们说:“你们未来要买个阳台大大的房子,因为你将来的钱将用麻袋装。”结果怎么样?到了今天,华为不仅真的成为了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制造商,而且还打造出“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的企业文化。

这样响当当的影响力,你准备好了么?

创业像摸着石头过河,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甚至阶段性的失败,会遭遇许多甜酸苦辣的滋味,会不可避免地进入激情退潮的阶段。这时候,考验的就是创业者的抗挫折能力了。

在这方面,我们中国有个古人,是值得每个创业者学习的榜样。他就是:创下三国霸业的曹操。

在我看来,作为一位成功的创业者,曹操最突出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的抗挫力。无论是擒杀吕布,还是三攻张绣,乃至赤壁大败后的南征孙刘,曹操无不表现出屡败屡战的强大心理素质。在赤壁功亏一篑时,曹操已经54岁,但在华容道上仓皇逃命之时,他是什么表现?三笑!

他先是看到树木丛杂,山川险峻,是设埋伏的好地势,就在马上仰面大笑:“我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他们要是预先在这伏下一军,我也就没办法了。”等走到葫芦口,他又大笑诸葛亮、周瑜谋不足:“要是我用兵,就在这埋伏一彪军马,以逸待劳,我等纵然脱得性命,也不免重伤矣。”待过了险峻,路稍平坦,曹操回头一看,身后只跟了三百余骑,且无一人衣甲整齐,他仍在马上扬鞭大笑周瑜、诸葛亮是无能之辈:“如果他们在这埋伏了一旅之师,我们就都束手就擒了。”惨败后还会这般笑出来的,古今中外能有几人?更不用说,狼狈不堪之际,他还能如此清醒地总揽全局、换位思考。不服不行啊!

相比之下,同样是兵败后,袁术“呕血而死”,袁绍“忧死”,刘备“忿耻发病死”。挫折之前,高下立现,这验证了西方的一句名言:这世界除了心理上的失败,实际上并不存在什么失败。

要创业,你能像曹孟德这般皮实么?

当然,无论你多皮实,该来的还照旧会来,挫败之后必然是低谷,这就是传说中那个叫“规律”的东东。事业在低谷中停滞不前,创业者必然压力山大。怎么办呢?

答案是:1、保持乐观;2、主动管理压力,而不是死扛。

既然创业路上,压力如影随形,我们就该好好认识一下压力的本来面目。

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的效能表现和他所承受的压力之间,存在一个倒U型曲线的关系。没有压力会导致心理动力不足,潜能得不到充分发挥,也就是所谓的“人无压力轻飘飘”。适当的压力,则可能成为动力,激励人自我提升,这种健康的、能给人带来积极感受的压力称作“正面压力(eustress)”,比如第一阶段刚刚开始创业时,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心理状态。当一个人感到的压力过大,比如生病,工作遇到难以解决的麻烦时,他的效能就会逐步下降,出现心理亚健康状态——心烦意乱,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甚至感到精力耗竭,这样的压力就是“负面压力(distress)”了。在这个阶段,人的状态还是可逆的,可以通过正确的心理调适,恢复理想的效能表现,但如果不能及时应对,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压力危机,进入一种病态,这时修复起来就难多了。

有效地管理压力,就是要主动驾驭这条曲线:

对自己的情绪保持敏锐的察觉,能及时做出调适,不至于出现身体或情绪症状;即便出现心理亚健康的时候,也能有效地克服焦虑,冷静地管理负面压力,做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而不是沉溺于无助感和无望感。

要做到这些,至关重要的就是保持乐观。

首先,积极心理学之父塞林格曼说:“乐观能使人对生活中的许多困难产生心理免疫力。”保持乐观,就相当于保持对压力的包容度,这就推迟了负面压力的到来;同时,在负面压力之下,保持乐观也有助于修复心理亚健康,保持心理反弹力,而不至于崩溃;而且,最最重要的是,人类90%的思维错误,不是因为逻辑,而是感知的错误,因为消极情绪会导致“会聚性思维”,它使人只能记住符合这种情绪的信息,只有保持乐观才能带来“发散性思维”,使人的视野更宽阔,看到更多的可能性,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在应对压力、走出低谷这段创业路上,史玉柱走得格外精彩。

1997年是史玉柱最落魄的时候,由于他盲目扩张,不按经济规律办事,他创办的巨人集团负债2.1亿。在这段低谷期,史玉柱做了些什么呢?按他自己事后的回忆:

1、经常一个人在房间里面,回顾自己的过去,思考哪些地方做错了,思考如果要再重新创业的话,哪些地方是需要克服的,哪些错误是不能犯的,过去到底有哪些缺点。

2、和内部员工开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会议,让部下来批判他。

3、找柳传志深入聊过一次,向他学习企业文化,取销售管理的经(即分公司要向上面报销售的时候,我就跟他们说,你可以少报,但报了就一定做到)。

4、当突然发现巨人大厦已经不可能盖起来了,他的焦点就转到他要做一个产品,靠一个产品重新做起来。

5、开始运作脑白金,在把最早的启动市场定为江阴后,跑到江阴走村串镇,跟老头老太太们坐着聊天,了解到什么功效、什么价位的保健品最适合老人,而且知道了老人们吃保健品一般舍不得自己买,也不会张口向子女要。从这些第一手素材中,出奇制胜地将脑白金定位为“保健礼品”这种新概念产品。

然后的故事,大家就知道了,脑白金成为了史玉柱从谷底走向二度辉煌的转折点。这真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俞敏洪的那句名言:“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人生必将辉煌。”对此,史玉柱自己的体会是:“如果人有一个不服输的劲头,再难的关都能过。所以创业者在这个时候要坚强,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当然也不是靠睡大头觉能睡过去的。”

这是他感性的一个总结,把他的所作所为放到情商显微镜下,我们看到的是:积极心态、学习力、解决问题、现实验证的情商能力。

这些,你有了吗?

所谓“创业艰难百战多”,就是翻过一道山,又见一道梁,从来没有一马平川。在兜兜转转的试错中,除了有坚强的意志力,还需要把克服困难作为常态,适应并享受克服困难的过程。

柳传志的创业经历,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从“蒙着打到瞄着打”的试错过程,以及他的有效应对。

当年,中科院鼓励科技人员办企业,计算机所给了柳传志20万元出来创业,本是希望联想能够像一个单位的科技处一样,把各个研究室里面的科研成果推广到社会上去,收取专利费,用来支持所里的发展。柳传志按这个思路试了以后,发现根本走不通。同时,又怕把本钱很快消耗了,所以无论如何得做点什么,于是也卖过旱冰鞋、电子表,结果却是:这些事没做好,还被人骗走了14万。

在这个时候,四通在中关村最先开了一个街边零售店,把从海外买进来的东西作为产品卖出去。这给了柳传志一个启发,觉得这可能是一条正确的路,所以想到了把所里研究出的汉卡也变成一个产品,卖到市场上。但一开始本钱不够,只得先给一些国家单位做进口电脑的机器验收,以及帮着讲课,挣一些劳务费,再拿这个钱去开发联想汉卡,比如购买元器件,进行有一点批量的生产。

其中还有一个插曲,就是联想汉卡一度被物价局认为定价过高,要罚款100万,这比公司全年的利润还高。于是,有人提议把这事捅给媒体,但被柳传志否决了:“这么做,我们过瘾了,但企业就死了。咱们是接着活,还是捅出去过干瘾?”

等联想汉卡做起来后,柳传志又发现做汉卡赚的钱不如把它插在PC机上然后卖PC机本身赚的钱多。于是又把公司业务从光做汉卡,调整到借汉卡来推动PC机的销售。回忆起这次调整,柳传志曾说:“假定我是一个纯粹的科技人员由着兴趣来做的话,我会研究这个汉字系统怎么能越做质量越高,怎么样降低成本。但由于我想的是做企业,我关心的是,为实现这个目标,什么是最好的盈利方式?当实行这个方式的时候,我同时又回到科技人员的目标里面想,我们能不能做成自己的品牌,做中国人自己牌子的PC机?”

经过这样一步步的摸索调整,联想才最终能够定向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柳传志也从一个科研人员转型为中国的“商业教父”。
这样随形就势的灵活性和适应力,你有么?

好了,闯过了九九八十一难,你的创业终于迎来了曙光,步入正轨。比起倒在路上的那90%同路人,你成为了笑到最后的那10%幸运儿中的一个。这么说起来,你就算是取得了阶段性成功了,剩下的就是沿着光明大道胜利前进了。这时候,你会是一种什么心理感受呢?

终于熬出头了的轻松?成功带来的喜悦?达到一个目标后的失落?还是身不由己的痛苦?因为我自己还没走到那,我还只能猜。但是马云最近说过的一段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在阿里巴巴已经长大成一天的销售额高达191亿的巨人时,马云却痛苦了:“今天要我重新选择,我一定不会再做马云,太辛苦了!你看我们做大了以后,一会儿要担心资金,一会儿担心这个规模太大,一会儿员工,一会儿社会上各种事就出来,远远没有幸福感。”
成功了却不感到幸福,这可能是很多创业者会遭遇的一个困境。那如何才能避免这个困境呢?

人生的不幸福状态分为三种类型:1、牺牲眼前快乐,只着眼于未来目标的忙碌奔波型;2、放纵自己,及时行乐的享乐主义;3、对一切都是失望,无所作为的虚无主义。

所以,幸福不在终点,而在路上。

所以,你需要意识到,成功并不自动等于幸福。许多成功者都有这样一个体会,就是实现目标的过程比成功的结果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幸福感。这是因为,幸福感存在一个“跑步机效应”——你本来跑10公里会觉得正好,等轻松完成这个目标后,你就会觉得不过瘾,就得再加码。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人,在外人看来都功成名就了,可还是停不下来。

其次,创业虽苦,如果你还是想苦中作乐、不忘幸福,那么最好早早记住这个“塞林格曼幸福公式”:H=S+C+V——其中,H代表幸福的持久度,S代表天生因素,C代表生活环境,V代表自愿的掌控。经过多年的研究,他总结出,在这个幸福配方中,S几乎占到一半的比重,C能占到8-15%,那么剩下的至少35%则归于V,也就是说,这个公式可改写为:H=10S+3C+7V。从中可以看出,即便天生因素会限制一个人的幸福感上限,但至少还有三成半的决定因素是在他手中,而他自得其乐的能力对幸福感的决定作用是生活环境的两倍多。

简而言之,即便走上了身苦意也苦的创业不归路,你仍有35%的“幸福自留地”,进退取舍全在你。

如何取舍?可借鉴“哈佛幸福课”泰勒教授所教授的幸福的方法——“尊重生命的核心价值,找到自己的真正使命并努力发掘出潜能,全然地投入到生活中去。”这样就能体验到那种爱挑的担子不觉累、物我两忘的神驰状态。

选择创业,你的幸福力够用么?

至此,你是否就理解了,为什么一个著名的天使投资人曾放话说:“情商不高的不投了。”因为在这条创业必经路上,道道关卡的通关密码都是情商!

北美的一项情商研究,就曾专门对“青年总裁组织(YPO)”的会员进行了情商测评和分析。YPO会员,都是39岁以下,在一个至少有60名员工及每年至少500万营业收入的公司担任总裁或CEO,他们中包括了创始人、家族企业继承人,及职业经理人。测评表明,这个群体的情商水平不仅整体高于北美人口的平均水平,而且与其他数百个被研究过的群体相比,情商也明显要高,特别是独立性、抗压能力和乐观精神等几方面素质尤为突出。其中,与职业经理人和家族企业继承人相比,创始人在坚定果断上的得分更要高出一筹。

作者系情智东方(北京)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国际认证情商测评和培训师。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