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图/《人民日报·海外版》
文/齐欣 我的大部分工作,只做一件事,就是提问。 从1990年开始,我所在的媒体部门,就设立专门的人员,跟踪、评估一类独特的人群和其一段独特的人生轨迹:如何在国内受教育,如何选择国外的学校,如何回来;然后,如何开始新的人生——无论他逐步知名还是默默无闻。 这独特的人群,我们谓之“海归”。而我所经历的这些岁月,仅就编辑们提出的无数问题来看,本身就可汇为厚厚的故事集。 2年前,我们问的是:海归还是社会的宠儿吗?答案很明显:那一期的大标题是我做的《海归兄,欢迎进入平凡时代》(《人民日报·海外版》2013年1月3日)。许多时候,我们都习惯地以历史上的精英来激励当今。从容闳时代开始,大家林立,多数人的理想就是报国、强民,将自己的命运和民族紧紧扭在一起——我现在有机会到八达岭,都会拐个弯去青龙桥火车站再看看詹天佑和他的铁轨。进入新中国时期,值得自豪的海归群体仍光芒四射仍不可胜数。但是,我们当代有些啥呢?你可以说,我们有张朝阳、李彦宏一代啊,由他们开始的黄金时代到今天还没有结束啊。是的,难题恰恰在这里——当代海归,以群体而论,创业责任凸显、社会责任弱化甚至可沦为后补。 如果此时,你愤怒地反喷:“有啥资格去评论一个艰难的创业者?”那你就“低”了。 没错!和前辈相比,当今生活环境更加多元,操心和付出加倍。但是,生活在同一个空间里的我们,依靠社会资源,获取成就,最后仍需通过社会认同来得以证实价值,换个说法也就是要和社会的发展合在一起。这没错吧!所以,海归创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整体的文化行为,而远非简单的个人选题。 于是,在编辑的心中,设问的时候是有一个“十字”的。“一竖”涉及的都是个人轨迹;“一横”则是判断你和你们这个海归群体在当今社会中的位置和水平,并由之细化为心境和作为。 越是接近创业的成功,你就会越接近社会要求的核心。我坚信其最重要的就包含在如下: * 引领的能力 * 公共的理念 * 爱 * 坚持 * 让最有知识的员工挣到钱 只看海归创业的科技水准,这个时代渐渐远去。此时此刻,海归是怎样的文化行为者和社会责任者,这会非常准确地在其企业文化、公司产品和个人名望三个标的物中无法作假地展现得淋漓尽致。当然,也不会只需你多多感慨要做“国民企业”或者“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好”就能交差。 好吧,如果有一天,会听到坐在对面的我问这样的问题:“你怎不能设计一款产品,杜绝路人的闯红灯现象?”请不要惊奇。 作者系《人民日报·海外版》创业版主编、高级编辑。 |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
编辑:KY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