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5年第3期 > 正文

【爱上科学之美】科学让女性更优雅

2015年03月15日  来源:神州学人 
  


口述/李永平 采访整理/本刊记者 杨宇

李永平,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加拿大里贾纳大学环境系统工程硕士、博士,曾获2006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2008年初回国,任北京大学“百人计划”特聘研究员、博导。现任华北电力大学资源与环境研究院教授、博导、常务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想成为居里夫人那样的女性

我出生和成长在一个小县城,记忆中县城只有一座文化馆和一个很小的图书馆,正是在那座小图书馆里,我在懵懂中找到了通向科学道路的最初动力。

那时候读的最多的是《居里夫人传》,这本书成就了我心中一个完美女性的形象:气质优雅、品德高尚、个性坚强,始终保持精神的自由和独立——后来我发现,这其实正是科学可以带给女性的东西。

从那时起,我就暗暗下定决心,希望自己也能成为一位像居里夫人那样知识丰富、气质高雅、独立坚强的女性。后来我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分配到研究院工作,2002年选择出国留学,2008年初回国工作,一步一步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

在我看来,科学研究就是一种对求知的渴望和对理想的坚守,而追梦的路上从来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的积淀,才能迎来绚丽的瞬间绽放。我享受这样的过程,所以能乐观笑对高原反应、风餐露宿等野外勘探时遭遇的极端恶劣环境,我深信人生的幸运和不幸都是公平的,挫折越多的时刻,成功也就不远了。

上世纪90年代,刚刚大学毕业的我在化工厂初次接触到水污染治理这个陌生的词汇,在参与净水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一种攸关国计民生的责任感,也正是这种被国家、被社会和被别人需要的感觉,鼓励我在工作10年后,重新回归校园继续学习,将自己的一腔热忱赋予科学这项崇高的事业。

2002年,我自费赴加拿大里贾纳大学求学,先后获得环境系统工程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国外读书的时光可以说是我人生中比较艰苦的一段经历,我一个人带着孩子,又要承担繁重的学习和科研任务。但今天回头再看,我更多地觉得是幸运。一个人要想成功,必须得有一段时间非常努力、非常执著地去追求、去付出。正是在国外的几年留学生活,给了我这样的经历,教会我只要努力坚持,就会成功。

另一个幸运是我在里贾纳大学遇到了很好的导师、同学和朋友。我的导师黄国和教授是加拿大能源与环境领域的首席科学家,他对科学的热爱、对科研的执著、对学生孜孜不倦的精神,引导着我走上科学研究的道路,至今仍然是激励我努力前行的动力。当时的他已经非常优秀了,40岁出头便获得加拿大政府颁发的首席科学家荣誉,但仍然很努力、很勤奋,让我深深体会到对科学事业的追求永远没有止境,也让我深深爱上了科学研究这项工作。

博士毕业时,我获得了加拿大里贾纳大学最高毕业生奖,这个奖项每年只有一人获奖,我是迄今为止该校历史上唯一获奖的中国人,当当地媒体以标题“一个中国女生获得里贾纳大学最高毕业生奖”进行报道时,我感到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一名中国女性,非常骄傲和自豪。

我的工作少不了前往多个流域进行野外试验和实践调查。在这个过程中,我目睹了很多由于经济落后、生活贫困而饱受水资源匮乏和水环境污染之苦的人们。2007年底,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中国水利部、中国商务部、可口可乐公司等启动联合国扶贫水项目——改善中国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和水资源综合管理方案。6年间,我作为项目专家去过陕西、四川、甘肃、广西、新疆等省区的一些贫困地方,那里的人们生活、生存条件很差,得不到清洁、安全的饮用水,致使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农村留守的老人、妇女和儿童。我和同事们一起教会当地农民净化饮水、开挖水窖、建设沼池,推动建立更合理的水窖配置和资金运用机制,这套方法如今已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作为范本在全球推广。

在工作实践中,我深深认识到,一个科研工作者在科学事业上要走到顶端,要注重前沿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但如果我们的工作能够改善民生,造福百姓,会更有意义。环境工作者尤其应该具有公益心、慈善心和责任心,我们的工作关系到生活、生计和生态的当下与未来,我们看重水资源的开发和治理,但也应帮助普通老百姓提高寻找水、利用水和节约水的能力。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