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4年第9期 > 正文

【封面故事】成长路上的记忆

2014年09月12日  来源:神州学人 
  

作者在西班牙

文/曾锴


  作者于2007年留学古巴哈瓦那大学,曾任中国在古巴留学生联合通讯社社长、学联主席。2012年留学西班牙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获新闻学研究专业硕士学位,现为在读博士生。在本刊发表过的作品有:《圆梦加勒比——记我所经历的“古巴政府单方面奖学金项目”》、《走近古巴小学》、《和平方舟至 浓浓爱国情——记中国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访问古巴》、《记我的古巴学联生活》、《Amigo,向前看》、《向世人描绘中国梦》、《凭风望海》等。


  2014年,是我出国留学第7个年头,在这7年里,在跨越亚、美、欧、非四大洲,走访10多个国家的旅途中,我用文字和图片记录下了青春的足迹。

  
  2007年,我参加古巴政府单方面奖学金项目,第一次踏出国门,远赴他乡。记得在北京机场办理出境手续时,一个边防工作人员看见我们这一大群背着鼓鼓行囊、稚气未退的高中毕业生,心疼地问:“你们要去离家那么远的地方学习啊?”那时,我们怀着对蓝天白云、椰林树影、浪清沙白的“加勒比珍珠”的美好憧憬,踌躇满志地回答:“是的,去做菲德尔·卡斯特罗的校友,学习西班牙语!”还记得她一面在我们的护照上盖下鲜亮的印章,一面诚挚地祝福:“年轻人,好好学,早日学成归来,和大家分享你们的成长经历。”
  初到古巴,时刻都能感受到社会各界对这个项目的高度重视,对中国留学生的殷切关怀。古巴并不宽裕,但我们的校舍是新建的,教师是从全国选拔的,物资是统一调配的,兄弟国家的人民热情好客,倾其所有来孕育两国友谊的结晶,造就文教交流的桥梁。这一切,我看在眼里,心生知恩图报之情,也希望和远方亲友分享。
  自然风光秀美迷人,学习生活丰富多彩,时时刻刻激发着我创作的灵感。巧合的是,作家海明威晚年也是旅居哈瓦那。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对这里眷恋有加,在维希亚庄园的山丘别墅、主教步行街口的小佛罗里达酒吧,夹着香醇浓烈的雪茄,沐着温暖潮湿的加勒比海风,就着冰爽的邰吉利酒,写下了脍炙人口的篇章。在参观海明威故居之时,看到那宽阔的书桌,锃亮的打字机,还有满屋的照片,我仿佛穿越时光,领悟了他当年体验生活、激扬文字的美妙心情,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相隔重洋,通讯不便,网络是唯一的信息交流渠道,于是我利用课余时间,在贴吧连载日志,用文字和图片记录每一天游学的经历。很快,就获得了同学、家长、老师、朋友的关注、鼓励和支持,于是写作逐渐成为了我的一大乐趣和寄托。
  面对着大洋彼岸翘首以盼的“粉丝”,完成一篇高质量的网络日志或游记并非易事。我迫切希望把每天身边发生的一切都详实准确地展现在他们眼前。每当听过一堂有趣的课,就要思考怎样才能有效地把它复述出来;每当参观过一处名胜古迹,就要查阅大量资料,扩充背景知识;每当伏案提笔,就要掂量怎样开篇布局,引经据典,遣词造句。
  写作就像精神层面上的烹饪——在流金岁月中收藏各式各样打动人心的素材,细心归纳整理,如数家珍,反复酝酿,烩为一文,滋养心灵。文章完成的一刻总是令人欣喜的,而观察、思考、学习、锻炼的经过,更是回味无穷。当我感受到文字的力量和写作的魅力,便开始享受这样的过程。不知不觉中,写作由爱好变成了习惯。
  一篇篇文章,不仅记录了我青春游学的生命历程,还是维系远方亲人的情感纽带和精神财富。七载春秋,我错过了无数与家人团聚的佳节。当年离家时院里碗口粗的小树,如今已经郁郁葱葱,送别时父母的青丝华发,突然就化作两鬓斑白。身在异国,有很多很多的话,无法通过一个网络对话框完整陈述;有很多很多的情感,无法通过一次越洋电话彻底表达;求索路上,有很多良辰美景,无法共享;有很多晚辈的责任,无法担当。因此,定期发布在网上的作品,按时寄到家的杂志,寄托了我太多的希望。我知道,父母读起那些文字,就能感受到我的存在,和我一同分享经历游学生活的精彩瞬间,为儿子感到欣慰和骄傲。我唯有用这一行行文字,递交成长答卷,报答养育之恩,慰藉分离眷恋。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