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悉尼大学
文/李琳
作者于1999年留学英国斯塔福德郡大学,先后获得工商管理及营销学士学位和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后赴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建筑学院学习,获交互设计及电子多媒体硕士学位。在本刊发表的作品有:《绿袖之墨尔本》、《冰岛印象》、《南岛十二月》、《拜伦湾的海》、《田野里的云影》、《袋鼠山谷的浮光掠影》、《不老的雪梨》等。
一
生命是一场奇妙的旅行,我们从来无法预知我们将在旅程中,邂逅什么样的奇妙风景。
1999年初,我还是一个20出头的年轻人,在当时,出国留学是一个中国年轻人所有能够设想到的前程中,比较光辉灿烂的一种前景。那时我在一个小广告公司做文案半年,在《国际广告》上发表了第一篇文章,标题是《用美好的东西打动人——浅谈中国银行电视形象广告》,广告公司的头儿们说,在这个行当里做5年,你会出息的。如果我没有出国,我大概会一直在广告行业的品牌设计、营销理念这条路上走下去。但是我没有等到我出息的这一天,1999年2月,我们4个女孩子,一起登上了从上海到英国曼彻斯特的飞机。
那时的英国,还没有这么多的中国留学生,因此当时斯塔福德郡大学的校报上,还有我们4个人的黑白合影。我至今记得1999年春天的时候,大学校区旁的花园里,那些艳丽的花朵,还有英国春天娇嫩的黄水仙。英国的春天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绿意盎然的田野和树木、灿烂的雏菊、野外随处可见的黄水仙、鲜艳的郁金香,让这个古旧而平静的国家,充满了青春的色彩和勃勃生机。初到斯塔福德郡大学,住在安静得几乎寂寥的单人寝室里,那种空旷的孤寂和热闹的上海相比,是对比鲜明的。记得那年的2月,我在小本子上写下:“立春的时候这里呼呼地刮着大风,我不知道明年的这个时候我在哪里。”
刚到异国的孤独和无助,在时光流逝了10多年之后已成为遥远的记忆,但是无论我人生的轨迹是如何行进的,无论我是否在1999年年初的时候踏上了异国的土地,有一个地方永远是我心底里的挚爱,我的家乡——江苏启东。确切地说,启东是我妈妈的家乡,无论是外表还是脾性我大概更像我来自山东高唐的父亲。但是我在启东的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叫做新港镇的小镇上出生并一直长到10岁,我由来已久的对于自然的由衷喜爱和对于乡土质朴的欣赏,一定是因为我有着一个纯乡野的家乡。从上海到英国、到冰岛、到澳大利亚,再到后来我去过的其他国家和土地,我的家乡,带着它春天葱郁的麦田和黄澄澄的油菜花,带着它质朴的农人,包括我的大姨、业已过世的大姨夫,还有二姨、二姨夫、舅舅、舅妈和我众多的表兄表姐,不常见面的他们,是我走到哪里,都眷眷不舍的家乡故土亲人。在英国的3年多也许是人生里一段不长的历程,但是它留下的印痕是深刻的。我在《星岛日报》欧洲版发过几篇小散文——《英国的鸟儿》、《纹身、中式盘扣及脆皮鸭》、《家在哪里》等。我用“徐潇钦”的笔名在“榕树下”发了一些文章,在可以写诗的青涩年纪里,我写了几首永远也不会发表的诗,写了我的家乡,写了我想要忘却的青春往事。那时我发现,写作有时候有这样一种状态,当我把文字敲击出来,它们有时是和我的泪水一起流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