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4年第6期 > 正文

【中英留学40年】中英交流有我们的留学故事

2014年06月04日  来源:神州学人 
  

中英双方留学人员代表与大家分享留学故事与感悟  摄影/高海涛

4月23日举行的“中英留学40年”活动,邀请了10位中英两国历代赴英和来华留学生代表根据自身经历讲述不同年代的留学见闻与感受、交流与理解、友谊与人生,在回顾历史的同时分享收获,面向未来,揭示留学教育促进中英人文交流的重要作用。这里我们摘录部分精彩发言。
  
  丛军(上世纪70年代留英代表,前驻爱沙尼亚大使。19731975年先后在英国大西洋世界联合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就读。):


  1973年,我们一行16人赴英国学习英语。英国大西洋世界联合书院院长萨克利夫先生和林赛教授在伦敦接见了我们。林赛教授用一句中文开始了他的演讲,他引用了孔子的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他对中国古文的了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当我们到达兰特威特梅杰镇时,当地甚至为我们召开了一场新闻发布会,我们被一群记者团团围住。第二天当地报纸的头条都是关于圣多纳城堡我们这16个中国学生的。
  第二年,我们中的8人转入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继续学业。那时英国大学里的学生组织很活跃,我们参加了很多场辩论、演讲,接触到了来自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们。
  结束了在英国为期两年的学习后,我们回到了中国,分别进入了中国外交部和其他政府机构工作。我曾在中国驻英国使馆和中国驻爱沙尼亚使馆工作过,并三次成为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成员。在我漫长的外交职业生涯中,我见证或参与了很多重要的国际事件,我竭力为促进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双边关系,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互谅和友谊而努力。
   回首往昔,我很珍视我在英国的学习经历,并将它看作我的事业的良好开局,我的英语水平和沟通技巧都因此得到了提升,我的视野更开阔,对国际关系的兴趣也更强烈。我结识了很多来自英国和世界各地的学生。更重要的是,我认识到打破猜忌和怀疑的藩篱、构建合作的纽带、共享人类美好未来的重要意义。(本刊记者刘晓蕾据丛军英文稿摘译)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