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4年第2期 > 正文

高天长河——汉字五千年

2014年02月08日  来源:神州学人 
  

2013年9月,在“第四届两岸汉字艺术节”上,观众在欣赏篆刻艺术家的作品  摄影/新华社记者 樊浩宇

《说文解字》:“源,水泉本也。”
  汉字的源头在哪里呢?直到今天,绝大多数的中国人都相信:汉字是圣人创造的。
  造字的圣人名叫仓颉,是华夏始祖黄帝的史官。为了感念他的功绩,早在1800多年前,人们已经开始立庙祭祀。
  中国文字学会会长黄德宽:“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序里面,就明确地说,‘黄帝之史仓颉始作书契’。这句话包含了这样几层意思:第一,说明他是黄帝时代的人;第二,他的身份是一个史官;第三,是从他开始作书契,书契也就是对文字的一种称呼,另一种称呼。”
  史书记载,仓颉“四目重瞳”,就是说他长着四只眼睛,这大概是强调这位圣人具有异乎寻常的观察力。因为具备了这样的观察力,所以仓颉能从鸟兽的蹄印中得到启发,创造了汉字。
  当汉字被创造出来时,天地鬼神都震动了,所谓“天雨粟,鬼夜哭,龙为之潜藏”。
  这当然是一个神话,任何一种文明的发育期,先民们总是将重大的发明创造归结到某位具体的神或圣人身上,实际上,这些神圣只是那个时期文化的代表者。
  既然“仓颉造字”是一种神话,那么汉字最早诞生在哪里?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王震中:“说到汉字的起源地,我们根据考古发现,有黄河下游的大汶口文化,有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有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有长江中游的大溪文化。在这些文化里面,所发现的史前陶器上的刻划符号,或者是玉器上的刻划符号,都认为跟我们后来的甲骨文这个系统,是可以联系起来的。”

甲骨文


  这个时候的甲骨文已经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文字,而在此之前一定有一个漫长的发育过程。
  在山东省考古研究所,陈列着几尊灰陶制成的、刻有神秘符号的酒器。它们烧制于5000多年前,公元1979年在山东境内的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其中一只陶尊的腹部,刻着这样一个符号:上面是圆圆的太阳,下面是五座连在一起的山峰,中间的部分,学者们有不同意见:有人认为是火焰,有人认为是一弯明月,还有人认为是一只大鸟。虽然对图案的看法不尽相同,但大家都认为这个符号应该是最古老的汉字之一。
  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历史系教授李学勤:“现在我们知道,它不但在山东莒县、诸城这些地方出现,它在南京也出现过,在安徽也出现过。而且同样的符号,在不同的文化里面也会出现,因为在良渚文化,甚至浙江,它也会出现。”
  山东大学东方考古学中心教授栾丰实:“那么就是说,它刻画这个图像,它所代表的含义,它所代表的精神方面的内容,在不同的族群和人群里面,大家都是知道的。所以我们认为,像它这种就可以叫文字。”

  历代学人的探索,艰难、曲折而扎实。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有关汉字产生于距今四五千年前的长江、黄河流域的推论,在学术界逐渐成为共识。
  安阳小屯村位于河南省的北端,洹水从村子的东北部流过。从1928年开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考古组,在小屯先后进行过15次考古发掘。
  1936年3月12日,考古组决定在这一天结束小屯的工作,下午3点,工作人员王湘开始清理村北的一处灰坑。这个灰坑已经发掘过一次,只是例行检查一下有什么遗漏,当他铲去坑底的一层黄土之后,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一片片的甲骨密密麻麻地拥挤在一起。由于岁月久远,龟甲和兽骨板结成了一根高2米,直径1米,重达6吨的甲骨柱。后来雇佣了64个杠夫,化了2天时间,才将这些甲骨运到5公里外的安阳火车站。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研究员孟世凯:“当时编号叫做127,后来就简称为127坑,在这里出土了17000多片甲骨。这个数字是后来到了南京以后,把它剥离出来以后才知道的。当时很惊奇,从殷墟发掘,1928年就开始调查,1929年春天正式发掘以来,15次发掘,13次发现了甲骨文,这是唯一一次数量最多的。”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