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图/刘砚
文/刘砚
决定要去日本留学之前,家人曾经有过不少担心。除了生活上的各种细节问题,最担心的还是如何支付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生活来源,在异国他乡想必会过得很苦。如果有一天钱没寄到,会不会饿得连茶叶蛋都买不起?
关于这点,自然有很多家里曾经出过留学生,或者家里的子女正在留学的“前辈”们给予建议和指点。尤其是那种跟我妈很“聊得来”的身边的阿姨们,经常给她描述“别人家的孩子”是怎样谋生的。
根据长辈阿姨们的描述,他们家的谁谁谁,除了第一年是家里负担了学费,之后完全“自力更生”了。还有谁家的某某,据说在国外过得比在家里还好,发回来的照片都是各种名牌加身,吃香的喝辣的,特别能干!
秘诀?当然是打工啊!你不知道在国外的留学生都要打工的吗?
啊?找打工难不难?不难不难,随便找都能找到,他们都缺人,都找留学生打工呢。我家孩子现在都三四份工轮着来,老板抢着要呢。
根据阿姨们的描述,国外的月亮果然比较圆,连打工都是手到擒来随便挑。只要你缺钱了,出门左拐就有打工的,随便做做就财源广进,衣食无忧。不想做了就不做,比在国内拼死拼活好一百倍!
有如此好事,怎能不让人心动,想一想简直轻易就可以达到人生巅峰啊。所以我和家人盘算着,保证1年学费和头半年生活费的充足,下半年开始就用打工的钱来养活自己,如果省一点,还能有点小积蓄呢。
怀揣着留学(顺便去异国打工变土豪)的梦想,我兴高采烈地告别了父母,踏入了异国他乡。
可高兴了不到2个月,就发现被阿姨们给忽悠了!
当我真的开始找工作时才发现,自己果然还是太傻太天真。资本主义社会无情的现实当场就把做着土豪梦的我给打懵了。
刚去日本第一周,我就和认识的留学生聊了聊,发现人人都在打工,各个忙着赚钱。当时就觉得自己算摸了个底——打工什么的果然很容易,凭我这个在国内工作过的人,这些还不是分分钟解决的事。
等真正生活了一段时间,开始融入到日本的生活后,我才慢慢发现有点不对劲。
日本的打工机会的确非常多,也非常“容易”寻找。所谓“容易”,是指网络招募铺天盖地,每周一在地铁站免费发放的打工杂志随便拿,看上中意的就可以去应聘,而且招募要求中往往写着“即使没有经验也欢迎”这种迷惑新人的词汇。
因为这种便利的方式,让我有了打工很容易,只要想工作了,打个电话就行的错觉。但是当我真的开始找的时候才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日本的打工就是指打临工,也就是我们说的临时工。他们的工资跟国内不同,是按小时来计算的。一般晚上10点以后算夜班,到凌晨的话会在普通的小时工资上增加25%。
简单来说,干得多就得的多,晚上绝对比白天多,赚的日元兑换成人民币,自然比国内工资高很多。但是,这看起来简单的算法有一个根本上的问题——你不能不吃不喝只存钱。按照当地的生活水准,打工的钱根本就不够吃喝。而且也不能想当然地一直工作,日本针对外国留学生规定了非常严格的打工时间,为保证学业,每周打工不能超过28小时,也就是每天不能超过4小时。超出这个范围,就会有第二年的签证无法通过的危险。
基于以上原因,留学生们都不得不同时找好几份工作,这样才能满足每月的基本生活。
另外一个我后来才发觉的真相就是,大家打工的职业、级别都不高,大部分是餐饮、服务行业,真正能融入日本社会的高端职业非常少。
从开始拿起电话尝试应聘,虽然3个月内我累计花去了1个月的应聘时间,但结果却是以失败告终。分析总结了一下,不论是电话沟通,还是看见招聘启事就冲进去自我推销,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语言。
铺天盖地的打工招聘中,大部分是服务行业,这是最需要人、也最容易应聘的行业,但这些行业都需要大量沟通。高端正式的行业也非常多,但招募的要求相对更高,也要有很多相应的技术资格才可以。不论是哪一种,即便只是传说中在餐馆里刷盘子,也得要掌握流利的日语才可以。因为周围工作的大都是日本人,或许还有欧美、越南等地方的人,并不是只有华人。
而那些貌似容易的打工渠道也并非只针对留学生,本土的日本人也同样在竞争。如果应聘面试时有丝毫没听懂,自然也就失败了——连基本对话都不能进行,如何保证对客人的服务呢?
一次次失败让我明白,只有努力攻克语言关才能有发展。我停止了无意义的应聘,也拒绝了室友介绍的“不需要说话”的工厂夜班,一心学语言。不解决这个根本问题,所谓的融入日本社会根本就是空谈。在深夜的工厂里默默给盒饭刷酱,过着没有交流的日子可不是我想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