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4年第11期 > 正文

【封面故事】在中国也可以做很好的科学

2014年11月18日  来源:神州学人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会场  供图/新华社

文/本刊记者 王文乐
  最近一年多以来,连续的“世界级”科学“巨响”在中国大地上引发: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量子通信、人源γ-分泌酶复合物精细三维结构解析、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解析……与之相联系的是一批海归科学家的名字:薛其坤、潘建伟、施一公、颜宁……“如果说当年杨振宁先生和李政道先生证明,中国人在国外可以做很好的‘科学’。那么我们现在证明了,中国人在国内也可以做很好的‘科学’。”潘建伟说。
  施一公、潘建伟们做出的“很好的科学”打破了中国长久以来在世界基础科学前沿研究赛场的“得分荒”,带给中国和中国科学满满的正能量,这既是科学的胜利,也是人才的胜利。
  胜利并非偶然,厚积才能薄发。
  在当前中国数以百万计的科技工作者中,施一公、潘建伟虽仍是凤毛麟角,但是绝对数量已经在世界上占据了突出位置。在汤森路透公布的2014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中,中国(含港澳)有134人入选,名列世界第四,仅次于美国、英国和德国。据媒体报道,学者入选“高被引科学家”名单,意味着在其所研究领域具有世界级影响力,其科研成果为该研究领域作出了较大贡献。
  多年来,中国通过“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百人计划”、“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引进了和培养一批科学界的精英和学术“大牛”,一批批奋战在世界科学先进领域的研究团队在中国开始了自己的研究进程。正是长年的积累和沉淀,使我国在某些前沿基础研究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果。可以说,中国已经储备了一定数量的高精尖人才,为中国做出“很好的科学”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如果说中国科学家的成功预示了中国科学的能量将越来越大,那么中国科学能量增大的背后依托的则是国家实力的增强,以及不可多得的历史机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将在今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此结论虽尚需考证,但中国的经济实力确实支撑起了自身的科技实力,让我们的科学家在部分科研领域的研究与国际科技前沿水平“并驾齐驱”。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指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科技创新国之一。从整体上看,中国已经体现出了可以做出“很好的科学”的实力。
  虽然重大的科研突破昭示着中国的自主创新已经开始在“世界级”方面崭露头角,但不能因为少数高层次海归科学家的引进和个别“世界级”科研突破的取得,就乐观地认为中国科学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巅峰。不可否认,中国的教育科研环境仍然遭受着诟病,教科界的一些不端行为引发了来自体制内外的批评和关注。然而瑕不掩瑜,正视这些问题,扫清一切障碍,不也是我国科技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么?
  应该注意到,取得“世界级”科研突破的科学家及其科研团队大都具有海归背景,他们与世界的先进科研时刻保持沟通和联络,并非闭门造车,而是在关注世界的同时完成自身的科学探索。这些科学家及其团队已经能够形成有利于世界先进成果产出的科研小气候,不久的将来,这种小气候不断聚敛扩大,必将影响和改变中国的教育科研大环境,中国科学的能量将越来越大。
  习近平主席不久前在考察中国科学院时说,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即将出现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历史性交汇。而当今世界正进入一个以人才为发展第一资源和全球化流动的时代,中国的强大实力对分处世界各地的一流科技人才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相信越来越多的代表着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家会来到中国。
  10月中旬,最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名单陆续公布,其中仍然没有中国科学家的名字,但科学界讨论谁会成为中国科学界获得诺奖第一人的声音却越来越热烈。中国已经进入了可以做出“很好的科学”的历史机遇期。 (封面设计/季昕)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