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4年第1期 > 正文

那些年,我们在芬兰

2014年01月07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赵翔
“历史悠久”的学联

  来芬兰前,我对芬兰了解了了,给我一个地球仪,我也得花上一阵子才能在北极圈的一角找到这个遥远的国度。那时我既不知道芬兰有着曾经的手机巨头诺基亚,也不知道这里将会诞生风靡全球的“愤怒的小鸟”。
  2005年9月,作为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访问代表团的成员之一,在郭德银教授(现武汉大学副校长)带领下,我和访问团成员们降落在波罗的海边的这座“千湖之国”,走进赫尔辛基大学,开始了与芬兰的第一次亲密接触。8年前芬兰的中国留学生还相对较少,学校里的中国人主要是国内访问学者和博士后研究员。大约10天访问时间,我们访遍大学医学校区和生物技术校区也只见到过4位中国学者学生。
  2006年,访问团中的6位同学在国内完成硕士学位后,又来到赫尔辛基大学开始攻读博士学位(这6人后来也成为了随后几年学联的主要成员)。因为当时赫大的本科和硕士教育基本没有英语教学,因此国际留学生数目比较少,只有理科专业才有为数不多的博士研究生,当时整个生物系只有3位华人。赫大作为国际交流最多的芬兰高校,也仅如此,其他各地方院校可想而知。因此,当时在芬的中国留学生还显得有些特别,会有本地记者采访拍照。那时为了买到中国食品缓解思乡之情,我们甚至不惜周末坐海轮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的中国超市购买。
  虽然当时中国留学生不是很多,但赫尔辛基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是芬兰成立最早的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对学联最早的报道可追溯至《赫尔辛基城市报》于1995年春节时期对赫大中国学联联欢活动的报道。2000年后,赫大中国学联被赫尔辛基大学学生总会(HYY)正式接纳成为其分支机构,开始正式组织和参与整个学校的学生活动。这对学联的延续和发展意义重大,因为它意味着赫大中国学联可以分享大学学生总会的所有公共资源,并从赫尔辛基大学和市政府申请组织经费来举办活动。从学联保留的活动记录和HYY每年的年度报告上都能看到赫大中国学联活跃的影子。至今在学校最老的教学楼活动室里还留有中国学联当年申请活动经费为大家购买的乒乓球台。
  但是,赫大中国学联一直显得形单影只,并且由于HYY工作语言之前长期只有芬兰语的原因,从大学获得支持一直比芬兰其他学生团体更为困难。而且由于当时人数较少,活动规模不大。2006年夏天,赫大为了派出一支代表队参加全芬华人足球联赛,凑齐全部男生也只有9个人,最后幸亏有2个毕业的校友主动联系加入,才凑齐了球队人数。不过虽然学联成员有限,但是赫大中国留学生也一直努力展现自己的长处和特色。学联一直积极鼓励本校中国留学生参与中国驻芬兰使馆教育组组织的各项留学生活动,宣传并组织本校学生参加“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的评选活动,平均每年赫大都有5名中国留学生获得自费生奖学金,是芬兰获奖最多的学校,在北欧也较为突出。
  

2013年4月,作者(左)获得自费生奖学金,与大使黄兴合影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