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3年第6期 > 正文

波多黎各印象

2013年06月04日  来源:神州学人 
  

灯塔

文/金文驰  陈砚
  就如打翻了五彩的色盘,加勒比的熏风为波多黎各群岛平添了一道热烈奔放的浓妆。波多黎各在西班牙语中意为“富饶之港”,虽是美国领地,却和美国本土的景观和文化大相径庭,洋溢着浓郁的拉美风情。这一热带群岛曾数易其主:1493年11月19日,哥伦布踏上了这块富饶的土地;从16世纪起,西班牙人开始了对波多黎各的统治,原住民塔伊诺人随即被贬为奴隶,并在天花等疾病的肆虐中近乎灭绝;在近4个世纪的统治后,西班牙将波多黎各割让给了美国。去波多黎各之前,只有瑞奇·马丁等乏善可陈的标签在我们脑海中若隐若现,而10天的旅行,如同揭开了其艳丽傩面的一角……
  
圣胡安老城

1493年哥伦布来到波多黎各时,将其命名为“圣胡安包蒂斯塔”,意为“圣施洗约翰”,用来纪念为耶稣基督洗礼的圣施洗约翰。后来的西班牙殖民政府将其改为今名,而将“圣胡安包蒂斯塔”缩写为“圣胡安”,并作为其首府的名字。诞生于1521年的圣胡安老城,如今成了加勒比海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西班牙殖民城镇。老城中的古堡和历史遗迹出色地展现了欧洲军事要塞和拉丁美洲港口的有机融合,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公元16世纪初,西班牙殖民者为了保卫圣胡安不受海盗骚扰,并巩固自己在加勒比地区的殖民和贸易霸主地位,开始在圣胡安的最西面建立起一个小小的碉楼,用于了望和防御。在随后近4个世纪的时间里,西班牙殖民者不断扩建其防御系统。最初的小碉楼如今已是从海平面的防护垒到最高顶的灯塔共6层的埃尔莫罗堡,设有储藏室、部队宿舍、监狱、小教堂、迷宫般的隧道,以及战士发现敌情后使用的捷径旋梯。整个城堡仅一扇大门,且周围都有高墙把守,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由于埃尔莫罗堡位于突出的海角之巅,澎湃的海浪在此终年肆虐,夹着水沫的海风则贯穿于整个城堡。高耸的城墙上到处是海水侵蚀后留下的昏黄色痕迹,历史的沧桑油然而生。
  位于老城东部的圣克里斯托瓦尔堡则依山而立,是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建立的最大城堡。和埃尔莫罗堡的海防功能不同,圣克里斯托瓦尔堡主要是为了防御东面的陆上入侵。该城堡于1783年完工,顶部并列飘扬着美国国旗、波多黎各国旗以及老西班牙军旗,述说着它那不凡的身世和历史的变迁。登临而望,脚底下正是那依礁石而建、紧临大海的了望塔,被当地人称为魔鬼加里塔。穿行在城堡中的一条隧道中,四周昏黑一片,只在转角的地方漏出些许灯光。忽然从隧道另一头走来一支扛着步枪的队伍,个个身着18世纪的军服,仿佛让人回到了殖民时期的战火硝烟中,原来我们碰上了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地举办的“复古”活动。
  位于城墙内的老城区依山而建,大致呈南低北高之势,东西向有6条街道,南北向则有7条。其保存完好的殖民时期的街区和众多的历史名胜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客。椰风海韵中你能发现建于公元16世纪的圣何塞教堂、拉福尔塔莱萨宫、也许是西半球最古老的天主教堂——圣胡安教堂,还有公元18世纪的克里斯托礼拜堂,20世纪初建立的波多黎各议会大厦等等。走在卵石铺就的街道上,城墙遗址的沧桑感骤然消失了。艳丽色彩的殖民风格小楼喷薄出浓郁的热带风情,葱郁的盆栽植物悬挂在卷花铁栅阳台上,不知从何处还传来了吉它浪漫的弦声。4个多世纪的光阴中,海盗的袭击、其他殖民地国家的进攻、地震、飓风无不考验和塑造着圣胡安。今日的圣胡安老城也迎来了全球化的洗礼:在传统的炸大蕉肉丸摊铺旁,你也能吃到麦当劳的汉堡。不知这对老城而言是悲还是喜,抑或两者兼而有之?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