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瑞士
文/秦剑君
去年3月的一个傍晚,我拿着一袋待洗衣物走进住所底楼的洗衣房。这时,住在2楼的一位瑞士老太太走了进来,老太太身材高大,声音浑厚,算是我心目中典型的欧洲白人。平日里在这样的场合遇见她,一般也就打声招呼说一声“Hello”了事。老太太平日性格“古板”,话并不多,符合德意志民族(德国人以及瑞士德语区的人)在别人心中的印象。可今天不一样了,原来她特意来洗衣房和我道别。我感到非常意外,大吃一惊。她随后解释道,因为房东要涨房租,她负担不了,决定搬离这租住了20多年的住所,举家迁到德国居住。其实,她虽然外表非常典型,可她真实情况又不像瑞士的自然风景那么迷人、漂亮。丈夫年老体弱,身有残疾,儿子患有痴呆,全家人都靠她一人支撑……这突如其来的道别使我一下子百感交集。
我和这位邻居的初次接触也是从洗衣房开始的。在瑞士这个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的地方生活,规矩自然是极多的。垃圾处理有规矩,制造噪音有规矩,穿行马路有规矩,就连洗衣服也有洗衣服的规矩。我所住的楼共有4层。同我所见过的瑞士大多数居民楼一样,楼里的居民不在自家摆放洗衣机洗衣服,而是在底楼专门设有公用洗衣房。各幢居民楼虽然各有各的洗衣服的规定,但大都规定每周日和法定节假日都不能用洗衣机,即便在可以使用洗衣机的日子里也仅限于白天很短的时间内可以用。这样的规定是合理的,因为洗衣机的运转会产生很大的噪音和振动,而瑞士有大量的隔音效果不是很好的老旧房屋。为了照顾居民特别是2楼居民的休息,需要控制洗衣机的使用时间。可是,这么严格的规定对于我这个每天需要去办公室工作的单身汉也是很不方便的。每天能用洗衣机的时间和我上下班的时间几乎重叠,所以我一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早上起来一早第一个用洗衣机,要么晚上赶回来在规定的时间内最后一个用洗衣机。可是,洗衣房门口贴的告示上白纸黑字清楚地规定洗衣机早上7点半可以开始使用,那洗完往往已经8点半了,最后等我晾晒好衣服再去办公室,那已经至少9点了。所以,刚到这里的时候,我心里打起了小算盘,心想规定是7点半开始可以用洗衣机,那我提早一刻钟用,应该也无所谓吧。于是,我第一次在楼内用洗衣机便是某天早上7点15分开始的,可等我按照洗衣机提示的时间下楼准备去取出衣服的时候,却意外发现洗衣机早已经被人为中断工作了。当天晚上等我回来时,在信箱里发现了一张纸,原来是和洗衣房门口贴的告示内容一样的纸。再过了几天,我才知道,纸是老太太塞的。刚看到信箱里的纸的我,忿忿不平,不就早了15分钟么,何至于如此“较真儿”。可从此以后我做事小心谨慎了,因为这毕竟是错了。
和老太太的第二次接触是由“纸板箱”引发的。初来乍到一个语言不通却又有许多规矩的地方,各种误会和笑话自然是少不了的。比如我遇到不少中国来的同事、朋友,在超市里误将醋当植物油买回去炒菜用。我虽然没有犯过这个“错误”,但终究也不能免俗。记得刚搬到这幢楼的时候,我去位于苏黎世郊外的宜家买了些家具,拼装完家具之后多出来不少纸板箱。这里对纸板箱的处理不像国内可以找收废品的人来回收,而是有规定的时间放在楼外,有政府派车来取走。刚到的时候,我的德语非常“洋泾浜”,偶尔看到一个“认识”的单词就很兴奋,自以为懂了。某天我看到是回收“Papier”(德语“纸张”)的日子,就以为纸板箱和Papier是一样的,于是便也在一早出门的时候把一堆纸板箱放在了楼门口。当晚回来的时候纸板箱已经不见了,我还以为被收走了。结果第二天,我的那些纸板箱又出现在了我房门的门口。再过了几天,我在楼道里遇到了这位老太太,她很热情地和我介绍说纸板箱和纸的不同,纸板箱的德文是“Karton”,也给我看了回收纸板箱的时间。我这才意识到,又是她,把我放在楼门口的纸板箱放回到我的房门口。
苏黎世街头。 摄影/曹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