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团队很关键
记者:对于那些成功的创业者来说,他们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给准备回国创业的这些人?
郑云:除了上面讲到的,我认为创业团队也非常重要。我们所接触到的这些以技术专长进行创业的留学生,他们的短板是企业管理,这就要求他们要有一个团队,发挥团队的作用。
记者:当他有了一个好项目,又有了一个好团队,留创园会给他提供哪些具体服务呢?
郑云:留创园的工作主要是打造一个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提供的孵化、服务体系。
首先,这个体系包括基本的基础服务内容,主要是搭建和政府相关部门沟通的桥梁,有政策咨询、工商、税务等事务的办理,物业的协调工作等。
其次,营造一个良好的交流沟通氛围,创业者俱乐部的定期沙龙活动就是这个目的。
第三,搭建了市场推广平台。比如,一些企业希望到某一个地区或城市开拓市场,但没有人脉关系和业务关系。我们利用和这些地区或城市的关系搭建平台,企业通过这个平台能够比较方便地开拓市场。目前我们和包头的留创园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每年都会带企业去那里开拓市场、洽谈合作。
第四,完善投融资环境。留创园本身也在做投资,同时我们每年组织几次投融资大会,大型的有150多人。我们从几十家企业中选出来十几家,邀请20多家投资机构,然后发布信息,搭建企业和投融资机构相互选择的平台。
记者:留学生创业过程中,可能争取到的投资或者基金有哪些?
郑云:除了民间的投融资机构,国家和各级政府也有一些相应的扶持基金和创业基金可以争取。例如,科技部有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平均支持力度约100万元;2012年科技部还举办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进入分赛区决赛的企业(约200家)不仅能够得到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支持,还能得到平均1000万元的贷款授信支持,以及其他政策的支持。
北京市、海淀区等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都有针对留学生创业群体的政策支持,且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能够通过申报得到立项支持。
每年针对不同的立项支持,我们留创园由专人来搜集有关信息,在第一时间发布。并针对企业申报各个环节的需求,聘请专家进行具体的指导工作。今年我们就请了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主办方的专家做了3次辅导。
我们还专门做简报,有十几种,每周发布,帮助创业者在埋头苦干之余抬头看路。另外我们还为企业提供财务服务和咨询。
“春晖杯”的特色定位
记者:作为评审专家,您对“春晖杯”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大赛(以下简称“春晖杯”)怎么看?
郑云:从第一届“春晖杯”开始,我们就高度关注。最近几届北理工留创园作为协办单位参与其中。
首先,“春晖杯”的定位很有特色。它定位在想回国创业或者可能要创业的海外学子。据我所知,目前在国内外所有开展的大赛中,“春晖杯”是最早针对海外有潜在创业意识的留学生群体的大赛。
其次,“春晖杯”的举办很有意义。留学生在国外留学,耳濡目染西方发达国家的创新创业氛围,使他们更具创业热情、创业冲动。针对这个群体的创业需求更反映出“春晖杯”非常有意义。
第三,“春晖杯”是个桥梁。留学生虽然出国几年,但对国内近年来的变化不尽了解,“春晖杯”发挥了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它将国内有关政策、信息等传递给留学生,并针对他们的需求,搭建了和国内创业园等相互交流沟通的平台。我们留创园目前有几位留学生就是通过“春晖杯”来创业的,我感觉到这是他们回国创业过程中可以选择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记者:很多人都说入围“春晖杯”只是一种荣誉,没有实际的资金支持,对“春晖杯”今后的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郑云:对于主办者来说,主办“春晖杯”是一种政府行为,是一种公益事业,并不是要获取什么。参赛留学生通过参加“春晖杯”,解决的并不是创业资金问题,而是回国创业的准备问题。这些准备非常必要,因为创业是个复杂的过程,仅有技术是不够的。就这点来说,“春晖杯”非常难得。因为留学生有创业热情,有技术优势,但如何与国情相结合,与本土接轨,是他们必须要了解的。希望随着你们的宣传,以后有越来越多的留学生关注“春晖杯”,参加“春晖杯”!
我看好回国创业服务事业
记者:目前海外留学人员回国创业的浪潮越来越高涨,对今后的留学生回国创业工作,您有哪些展望和期待?
郑云:目前回国创业浪潮的确一浪高过一浪,这与目前中国整体发展的状况密切相关,和国内对科技发展的高度重视,科技强国发展战略密切相关。
总的来说,留学生回国创业是最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事情,我认为还没有发展到最高峰。目前,从国家到地方都大力提倡和鼓励留学生回国发展和创业,这种吸引鼓励的政策还会持续。
另外,我感觉国内的创业环境也在不断成熟,无论是政策环境,还是投融资环境。再加上随着已经回来创业的留学生企业的不断发展,他们也会发挥更大的示范作用,也会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回国发展和创业。
所以,为留学生回国创业服务的这个事业我们还是很看好,这其中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我们更加努力地去做。 (题图摄影/赵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