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大局 心系民生 突出质量
文/张秀琴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角度,对新时期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做出了全面谋划,也对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我们抓住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推动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新时期,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必须坚持服务国家外交大局和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必须坚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坚持提高质量和规模,必须坚持积极推进教育对外开放,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
坚持服务大局,为国家外交和全方位“走出去”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文化建设作为推进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指出“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为深化教育交流,服务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提出了新要求,注入了新动力。
一是构建完善服务国家人文外交战略的人文交流新格局。重点是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家关系”的要求,发挥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作用,建立长期稳定健康发展的新型大国关系;同时抓大不放小,注重发挥人文交流机制在维护我国地缘政治地位和核心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要筹划好四大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相关工作,启动对国家人文交流机制建设布局等重点调研,加强对人文交流机制的整体谋划。
二是服务国家“走出去”战略,大力推动中国教育和文化“走出去”。孔子学院和高校赴境外办学是我国教育和文化“走出去”的两翼。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孔子学院已经成为我国“走出去”的重要典范。今后一个时期,重点要做好《孔子学院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贯彻落实。高校赴境外办学工作是我国教育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环节,目前在境外设立的机构和项目已达70个,相关工作已经具备一定基础,但同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整体水平和国家对高校赴境外办学的整体需求相比仍相对滞后。当前高校赴境外办学面临重大战略机遇期,必须提前谋划。重点是要做好对全国范围境外办学情况的调研,形成推进我国高校赴境外办学的整体方案。
三是提高来华留学工作水平,培养更多了解中国的国际人才。来华留学是连接中外人民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也是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渠道和展示当代中国形象的重要品牌,对促进中外交流合作、扩大我国对外开放、增进世界对我国的了解和中外人民的友谊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全球范围看,国际学生的数量、比例、质量是衡量国家吸引力、教育竞争力和学校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因此,来华留学工作重中之重,是落实好《留学中国计划》,扩大来华留学规模,提高来华留学质量。要加强质量工程建设,启动国家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建设,树立来华留学质量标杆。研究建立中国政府奖学金预科教育考核标准体系。要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尽快出台《外国留学生招收和管理规定》、《外国学生勤工俭学办法》,进一步完善对外国留学生的服务和管理,优化来华留学环境。
四是服务“走出去”战略,加强国别和区域研究基地建设。区域和国别研究基地建设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重要智囊,是中国经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支撑。这项工作极为重要,中央高度重视。当前,已经在25所高校建立了37个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下一步工作重点做好区域和国别研究规划等,推进建设一批国别和区域研究领域的一流智库,形成品牌效应。
坚持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人民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多样化的教育机会,是党中央对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全体教育外事工作者的不懈追求。
一是提高出国留学工作质量,加强和改进出国留学服务。出国留学是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为国家培养大量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也是越来越多的青年人丰富人生阅历、提升个人竞争能力和家庭培养孩子成才的重要途径。要进一步加大工作机制创新,完善政策体系,努力做好这项民生工程。国家公派出国留学方面,要继续推进扩大公派出国留学规模,通过国家公派留学,做好高端人才选拔派出工作,为国家新一轮改革发展提供人才支撑。针对自费留学人员日益增多的趋势,要积极构建涵盖出国留学全过程、覆盖公派和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支撑体系。针对留学人员安全问题凸显的情况,要加强留学人员行前培训,针对各种危害出国留学人员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二是积极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大力推进高水平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是全面、系统引入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渠道。《教育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先后批准正式或筹备设立昆山杜克大学、温州肯恩大学、上海纽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4所中外合作大学,批准设立中山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联合工程学院等6所中外合作二级学院和230多个办学基础较好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高起点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逐步增多,为公民不出国接受高水平、国际化的教育提供了更多选择,也为各高校推进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重要抓手和依托。今后一个时期,要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的分类管理和统筹谋划,强调体制机制创新。要重点支持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突出双方办学特色,鼓励双方发挥综合学科优势,在学科专业管理方面多做探索。要突出专业优势和课程设置,要对重复、缺乏特色、资源引进偏少的项目严格进行控制。要加大对职业教育合作办学的支持力度,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出更大贡献。要构建完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体系。
尊重和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加强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工作体制机制创新。
大力推进工作体制机制创新,是深化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和提高教育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抓手;尊重和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经验和成功法宝。要充分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围绕工作体制机制创新,谋划和推进好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对外开放。要加大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的调研和指导,及时跟踪教育国际合作交流领域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工作进展。要整合资源,探索推进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要积极做好教育涉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妥善解决好取消举办国际教育展览的行政审批,下放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服务机构资格认定和开办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两项行政审批权的后续工作,防止“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要发挥民间教育交流作用,官民并举。重点依托国家汉办、国家留学基金委、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及地方分会、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等,组织、协调和引领全国民间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充实中外民间教育交流内涵,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民间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大平台,努力形成官民并举、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国际合作交流蓬勃发展的生动局面,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作更大贡献。
(作者系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