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2年第8期 > 正文

探讨世界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第五届全球大学峰会会议综述

2012年08月08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陈维嘉  李长华
  4月29日~5月1日,第五届全球大学峰会在美国芝加哥举办。本届峰会由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及美国院校合作委员会联合举办。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中国、埃及等世界各地30个国家100多所大学校长、副校长,以及100多个大学的管理人员、教授学者、企业界领袖、政府官员共200多人聚集芝加哥,围绕“为国际社会培养推动创新人才”这一主题,就高等教育如何通过创新与发现来增强所在区域及国家竞争力发挥作用,以及大学之间、大学与私营机构之间的合作等问题进行探讨。
  以“为国际社会培养推动创新人才”为主题,峰会设“变化的世界”、“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学术界的视角”、“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企业界的视角”、“高等教育国际流动的变化”、“建立成功的国际合作”等5个平行论坛。旨在通过讨论,找出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提交八国首脑峰会;促进全球高等教育机构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增进国际理解、加强研究与发现、消除合作障碍,扩大接受高等教育机会;与工业界领导建立起联系,共同讨论研究、发现及实际应用之间的关系;打破世界高等教育之间的壁垒,提供更多的接受优质高等教育机会。
  
论坛主题及主要观点
  变化的世界。该论坛由芝加哥全球事务委员会亚瑟·苏斯曼作引导发言。论坛主席包括美国大学协会主席亨特·罗灵思、莫纳什大学校长艾德·拜纳、加州理工大学校长让-洛·察姆、西北大学校长莫顿·夏皮罗、芝加哥联邦储蓄银行执行副主席丹尼尔·沙利文等。
  大家普遍认为,高等教育面临的变化包括技术及由此带来的教学及学习方式的变化、人口及学生群体构成的变化、学费增加意味着教育服务概念的强化、高等教育国际化等。应对这些变化,部分学者认为应该扩大精英大学的规模,为社会多培养有用人才。其他代表则认为由于教育资源的限制,扩招会影响教育质量。有的代表提出扩展大学规模应不仅仅限于本地,曼彻斯特大学校长提到了精英大学在本地之外的扩张,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
  代表们还讨论了盈利性质教育机构的发展。墨西哥、土耳其、哥伦比亚、巴西等发展中国家是营利性教育的先驱,这些国家的营利性教育机构大多运营得非常成功。很多国家也需要这样的机构,至少需要改变固有的思维,进行这方面的改革实验。
  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创新精神:学术界的视角。该论坛由普渡大学工程学院院长利亚·贾米森作引导发言。论坛主席包括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校长大卫·沃德、密歇根大学校长玛丽·苏·科尔曼、普瓦捷大学荣誉校长让·皮埃尔·盖森、奥林工程学院院长理查德·米勒、自由堡大学校长汉斯-约亨·席勒。
  主席团的大学校长们以各自学校为例阐述了自己对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理解。密歇根大学校长玛丽·苏·科尔曼认为创造力可以通过课程、模拟竞技场、教员的贡献和院校间的合作网络等进行传授和培养;普瓦捷大学荣誉校长让·皮埃尔·盖森则提出文化间的对话才是创新的动力,他以洪堡实验室为例介绍了创新和对话工作室的一些主要原则。
  通过高等教育培养创新精神:企业界的视角。该论坛由密歇根大学工程学院院长戴夫·芒森作引导发言。论坛主席包括艾克斯龙公司首席信息与创新官员桑尼·格瑞哥、陶氏化学公司资深副主席兼首席信息与创新官员威廉姆·班豪泽、孟山都公司首席技术官员罗布·法利、波音公司首席技术官员兼资深副主席约翰·特雷西、英国石油(BP)国际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官艾伦·威廉姆斯。
  来自世界知名企业的主席团成员指出了大学及大学教育对各企业的支撑作用,探讨了员工的继续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波音公司首席技术官员兼资深副主席约翰·特雷西强调了大学是波音公司重要的合作伙伴,因为大学为其提供了基础研究、科技发展、继续教育和劳动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大家认为推动创新有几个重要因素: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性、企业与大学的良好合作,这种合作建立在鼓励创新的相关政策、吸引年轻人才、创新良性循环:政策—人才—环境—创新—应用—回馈。培养创新还应从基础教育抓起,他们是未来的人才储备。公司、大学及科研机构都应该为中小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提供其参与创新实验的设备和项目。
  高等教育国际流动的变化。该论坛由南洋理工大学工程学院院长詹妮·福克作引导发言。论坛主席包括伊利诺伊理工大学校长约翰·安德森、伊巴丹大学前副主席费尔米·拉米罗、普瓦捷大学校长让·皮埃尔·费楠斯、埃尔塞维尔出版公司学术与政府机构部门管理主任尼克·福勒、华威大学副校长奈杰尔·思里夫特。
  该论坛探讨了当今世界高等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和学生的交换情况,以及所面临的政府政策、语言障碍等困难。华威大学副校长奈杰尔·思里夫特介绍了华威大学在此方面的成功经验,例如该校在学生流动性方面,通过建立卫星式学习中心、多层次的国际合作等增强了学生交换的流动性。但他同时也指出了政府政策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
  建立成功的国际合作。该论坛由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副教务长吉勒斯·布斯凯作引导发言。论坛主席包括美国公立和赠地大学协会主席皮特·麦克弗森、坎皮纳斯国立大学校长费尔南多·费拉里·科斯塔、东京大学校长滨田纯一、爱荷华大学校长萨利·梅森、塔斯基吉大学校长吉尔伯特·L.罗尚。
  论坛讨论了世界各大学之间的合作,论坛主席们各自介绍了自己学校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来自巴西的坎皮纳斯国立大学校长费尔南多·费拉里·科斯塔介绍了该校建立的“科学无界”项目,同时指出在巴西只有国立非营利性大学才有学术研究机构,但却没有英语课程,导致语言上存在合作困难。东京大学介绍和推广了网络建立国际合作和沟通手段的网络的网络(Network of Networks)。艾奥瓦大学校长萨利·梅森介绍了该校在建立国际合作方面的三点建议,即分析自身国际化的独特条件、将学生和教师的国际化经历和经验带回学校、加强校际间的合作。
  
峰会宣言及主要内容
  峰会最后由参会的各国大学校长签署了共同宣言。宣言指出,面对21世纪的各种挑战,高等院校和各种非营利性机构以及政府代理机构应该建立起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发挥创新潜能,不断革新,以应对全球所面临的气候变化、清洁能源、人口增长和老龄化、食品和饮用水供应、和平与安全等问题。
  共同宣言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与会大学校长的共识,即创新和国际合作。该部分指出大学是新知识的领导者,应该在全球发展和以创新方案解决世界变化所带来的问题方面扮演重要角色。大学之间、大学与非营利性机构以及政府之间应该建立彼此尊重的相互关系,共享信息和技术,交换师生,推动创新型研究。
  共同宣言的第二部分为与会大学校长的承诺,即大学要在通过知识的创新和传播培养人才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并从交叉学科角度为各私营企业、非营利性组织、政府和社区领导人提供本地区和全球范围内变化的必要信息。同时加强各学科专家之间和各国公民之间的对话。大学校长一致认为,政策制定者是革新转化和有效实施政策的关键。
  共同宣言的第三部分是给八国集团峰会领导人的建议:
  ▲认可大学的创新,这种创新有助于全球可持续发展;制定支持持续创新的长期战略。
  ▲帮助建立国际合作和交换平台,培育发现和公共政策创新。
  ▲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公共投入,就如何建立新的资助模式与大学和私营部门合作,为当前及今后高等教育进行创新型的教学、研究及社会服务提供充足保障,保证大学持续发挥积极的经济影响力。
  ▲保证大学自治及教学、科研和服务学术自由,使得大学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不受政府过度监管的束缚。
  ▲培养大学之间的紧密伙伴关系,制定并实施创新型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和政策。
  ▲增强决策者对当今面临的与现实挑战有关的科学、社会和经济知识的理解,并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政策制定过程。
  ▲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在教育和科研领域的合作创造机会并在政策制定方面发挥作用。
  ▲对决策制定和问题解决采取全局和整体的方法。
  
峰会的主要特点
  论坛主题突出时代性。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为国际社会培养推动创新人才”,提出了高等教育应该应对全球不断变化的情况,满足不断增长的对高质量教育的要求,强化学术机构的独立性,以及学术团体成员之间的自由流动和思想、信息、技术、资源的共享,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不断创新能力的人才。
  参会代表具有多元性。与会代表来自世界各国各地,代表了多种文化和文明。既有一大批研究型大学代表,也有一些专业院校;既有大学校长、副校长,也有专家学者、政府官员、企业代表,甚至学生代表也上台发言。围绕主题,各方代表表达各自意见,传达不同声音,对高等教育提供不同角度的思考和观点。
  大会演讲突出代表性和互动性。论坛安排来自美国、英国、日本、印度、巴西、新加坡等地的大学校长作大会演讲,具有广泛的区域代表性。每一场演讲之后,校长们围绕着主题积极讨论,或是提问或是发表感言,互动踊跃。
  会议成果提交首脑会议。大学峰会是国际高等教育界每年举行一次的交流大会,峰会按惯例安排在八国集团首脑峰会举办之前,会议形成的决议提交首脑峰会讨论,将高等教育界形成的共识直接传达至决策者,使其了解高等教育界最关心的问题,了解学界希望政府部门承担的角色及发挥的作用,从而有利于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中国的大连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的校长参加了峰会。与会的中方校长认为,峰会对于推进世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峰会代表大多来自发达国家大学,中国校长与会可以了解这些发达国家的大学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了解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和动态,有利于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同时,大学峰会与八国首脑峰会相衔接也是举办大学校长论坛可以借鉴的模式,这种模式搭建了大学与政府之间沟通、交流的平台,发挥了大学校长群体在政府决策过程中的智库作用。
  (供稿/中国驻芝加哥总领馆教育组)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