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沈仁
4月9日晚,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座无虚席但又鸦雀无声,只有舞台上的美妙琴音在大厅内回荡,触动着听者的神经。这个夜晚,舞台上的主角既不是音乐,也不是演奏者,而是那一把把制造出魔幻旋律的提琴,经常隐身在演奏家和作曲家光环后面的制琴者走上了舞台。
展览彰显求索的艺术之路
从2011年9月开始,旨在宣传提琴制作艺术、加强提琴制作家和演奏家之间交流的《2011~2012郑荃提琴作品全国巡展》在北京、青岛、沈阳、成都、武汉等城市相继举办。在展览提琴作品的同时举办音乐会、大师班等学术交流活动。活动得到了中央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青岛大学音乐学院、青岛市政府和山西省委宣传部等有关部门的支持。
郑荃于1983~1987年留学意大利,在克雷莫纳国际提琴制作学校学成归国后,一方面继续自己提琴作品的创作,一方面致力于为国家培养提琴制作方面的人才。本次巡展的第一部分是从他1978年制作的第一把提琴到最近完成的20件作品,时间跨度近35年,展示了他一生不断探索、不断追求的历程;第二部分是他的教学成果。郑荃致力提琴制作教学工作20年,培养学生百余人,在国际提琴制作领域为人瞩目的许多中国青年提琴制作家都出自他的门下,通过培养人才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提琴制作事业的发展。中国提琴制作团队的形成对中国提琴制作事业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展览中除郑荃本人的作品外,还有部分他的学生赵世全、刘崇余、张国良、张安、陈婷、赵、逯翔、于惠东、田郦、杜文林的作品参加展出。
2012年4月6日,巡展来到了北京,此时距2011年9月在沈阳举办的第一站展览已过去整整半年的时间。展览在中央音乐学院古建区南大殿举行,展出了郑荃教授制作的提琴20把(包括小、中、大提琴)、郑荃学生制作的提琴10把,此外展览中还介绍了提琴发展史以及提琴制作过程。
展厅分为东西两厅,西厅展示郑荃教授的提琴作品,东厅展示郑荃学生的提琴作品,中间的展柜中摆放着珍贵的获奖证书和奖杯,向人们展示着郑荃教授制琴生涯取得的辉煌成就,展厅墙上的海报图文并茂地向人们展示着提琴发展史和提琴制作过程。展厅中间的两根柱子上写满了中央音乐学院学子取得的成就,这场展览不仅是郑荃师生的成果展示,更是中央音乐学院向世界展示中国提琴制造技术以及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中心的发展和成果,也展示了近年来中国提琴制作事业蓬勃发展,不但在提琴生产数量上占据了世界市场70%以上,艺术提琴的制作水平也迅速提高,涌现出许多杰出的青年提琴制作家,在国际比赛中屡屡获奖,为我国乐器制作及音乐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仔细观看展品便不难看出,每把提琴都饱含了郑荃教授的辛勤汗水,每一件作品后面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展品中有郑荃1979年刚开始学做琴时,在著名制琴大师戴洪祥的指导下,用提琴厂淘汰的废料制作的第一把琴。法国小提琴家莫乃尔试奏后对其音色大加赞赏,而后这把琴被英国伦敦交响乐团副首席杨岷作为音乐会演奏乐器使用10多年。郑荃在意大利第一届全国提琴制作比赛和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节提琴制作比赛的获金奖提琴也作为展品进行展览。值得一提的是,1993年郑荃携自己的作品参加了意大利提琴制作比赛,作品的原料是四川出产的木料。结果,小提琴在比赛中获得了声音赛项的最高分,让全世界都知道中国也有高质量的制琴材料。此外,展品中还有郑荃为林耀基、王农、林朝阳等提琴演奏家制作的提琴。
展览在北京举办期间正值“梅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举行,充分表现了提琴制作和提琴演奏两者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1981年,郑荃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乐器修造专业毕业留校工作,他制作的提琴被作为学院的礼物赠送给世界著名小提琴家梅纽因,梅纽因对他的作品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梅纽因再次来中央音乐学院讲学时回赠了一把瑞士提琴制作家大卫·韦伯制作的小提琴,这把小提琴被置于展厅中心,见证着梅纽因先生与郑荃教授及中央音乐学院之间的深厚友情。
郑荃(右三)陪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右二)等观看展览。右一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左一为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 摄影/韩民
音乐会,
提琴制作家和演奏家的对话
4月9日晚,作为“梅纽因国际青少年小提琴比赛”系列活动之一,郑荃师生提琴作品音乐会在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举行。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尤兰田、全国人大教科文卫主任白克明、民盟中央副主席索丽生、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沈岩、意大利驻华公使等数十位贵宾应邀观看了展览和演出。
音乐会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共演奏了5首弦乐作品。其中,中央音乐学院大提琴教研室主任朱亦兵教授、小提琴教研室主任柴亮教授和中提琴教师曹飞分别演奏了柴可夫斯基的大提琴独奏曲《随想曲》、巴赫的小提琴独奏曲《恰空》和帕格尼尼的中提琴独奏曲《钟》,所使用的是郑荃于2010年为娜木拉教授和林朝阳教授制作的大、小提琴以及郑荃的弟子逯翔在2008年意大利提琴制作比赛获金奖的中提琴。
3位演奏者以其高超的炫技与丰富的音乐表现力诠释了3位世界级音乐大师的弦乐作品,展现了郑荃所制提琴的国际水准及美妙音色。朱亦兵在演奏前满怀深情地说:“我演奏郑荃老师制作的提琴时,就能感受到他对这把琴所倾注的精力和心血,可以说他对自己的作品赋予了一种艺术灵魂。”演奏结束后,在热烈的掌声中,朱亦兵用双手将大提琴高高举过头顶,以表达对郑荃的敬意。
由中央音乐学院的4位高材生宁方亮、苏雅菁、戚望、杨一晨演奏的德彪西的弦乐四重奏第一乐章,分别使用了郑荃的学生田郦、赵、陈婷和于慧东制作的大、中、小提琴,向听众们展现了我国年轻一代提琴制作家与演奏家日臻完善的专业水平。朱亦兵、董潇、李金灿、陈冠霖、戚望还为听众们演奏了大提琴五重奏组《卡门随想曲》。每个节目间鲜花与掌声此起彼伏。
音乐会的下半场为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青年交响乐团与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联袂演奏布鲁赫的小提琴协奏曲。吕思清是当今国际乐坛最活跃的杰出中国小提琴家之一。作为第一位夺得国际小提琴演奏艺术最高奖项——意大利帕格尼尼国际小提琴大赛金奖的东方人,他那美妙绝伦、激动人心的琴声早已遍布维也纳金色大厅、纽约林肯艺术中心、伦敦皇家歌剧院、巴黎香榭丽舍大剧院、莫斯科音乐大会堂等世界著名演出场所。
被西方媒体盛赞为天才的吕思清在这个夜晚却说:“今天我不是这个舞台的主角,而是我手中的这把小提琴,还有它的制作者郑荃老师。”吕思清介绍了当年他与郑荃同时获得意大利最佳提琴制作与演奏金奖的美好时刻,回顾了他多年来与郑荃相互协作、共事提琴事业的过往经历,阐释了提琴制作艺术与提琴演奏艺术之间密不可分的相互关系。他演奏的提琴是2011年郑荃为其量身定做。演奏中,吕思清以其如泣如诉、跌宕起伏、生动自如的琴声,与夏小汤指挥下的中国青年交响乐团团员们巧妙配合,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琴合一的高超艺术境界,唤起场上听众们的无限共鸣。演奏结束时整个音乐厅被热烈掌声和喝彩声覆盖,直至吕思清又返场加演了2首作品后才欣然退场。
这是一场以乐器为主题的音乐会。这场音乐会展示了郑荃从意大利留学归国以后在教坛辛勤耕耘25年取得的丰硕教学成果和他近几年的创作成果,突出表现了演奏者和制作者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弦乐器的演奏和乐器制作之间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
观众参观作品展。
观众参观作品展。
比赛让中国在世界制琴领域
占有一席之地
提琴是艺术和科学的结晶。在5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提琴的制作逐步发展成一门独特的艺术,成为世界文化艺术园林中的一朵奇葩。为了继承和发展这门古老的艺术,在西方的很多国家都设立了提琴制作学校专门培养这方面的人才,还设立了很多国际提琴制作比赛来促进和提高提琴的制作水平。
2010年5月,中国乐器协会和中央音乐学院曾联合主办了首届中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不仅是第一次在我国举办提琴制作比赛,在亚洲也是第一次。为了这个“首届”,郑荃倾注了自己大量的心血。
如今,2年过去了,当记者于巡展期间询问郑荃何时能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时,他介绍说,中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计划每3年一届,第二届比赛拟于2013年5月举行。早在2011年12月,相关的运作已经开始进行。
一个国家的乐器制造水平,标志着这个国家的音乐普及程度,甚至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国的文化发展水准。中国的艺术提琴是目前在各种西洋乐器门类中唯一能接近国际高端水平的乐器。在中国举办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不仅能提高中国提琴制作业的总体水平,提高中国提琴在国际上的知名度,还能全面推动我国乐器制作业的发展,能更好地树立中国在国际上的改革开放的形象,在各方面与国际文化接轨。选手作品在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中获奖,不仅给选手本人带来至高无上的荣誉,更重要的是显示了选手所在国家的提琴制作与演奏水平,同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个国家整体的音乐素质和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先后派出几批提琴制作家前往欧洲先进国家学习进修,回国后在各地的音乐学院办学,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提琴制作人才,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艺术提琴制作专业的发展,对工业化生产提琴的产品质量的提高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目前,全国已经有6所专业音乐院校建立了提琴制作专业,在中国乐器协会领导下的提琴制作师专业组织成员已经发展到200多人,在各国举办的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中都经常有中国选手获奖,已有20多位制作家先后在各类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中获奖。在国际提琴制作界,中国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成员,取得了相当重要的地位。
2010年5月,首届中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在北京举行时,邀请的评委都是国际顶级的提琴制作大师,共有11个国家和地区的185名选手报名,有290件乐器参赛。在举办比赛的同时还举行了7个大师班讲座,参加讲座的超过4000人次。在国家大剧院水下长廊举办了展览,期间有5万观众观展。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由国家交响乐团和3位国际音乐家评委举办了颁奖音乐会,由著名指挥家谭利华担任指挥。首届比赛有12个单位和企业,以及50位个人捐助了比赛经费,上百人参加了比赛的志愿服务。台湾的世界最大提琴收藏博物馆——奇美博物馆派专人送来了4把有400多年历史的名贵提琴参加了展览。国际各大媒体也对比赛进行了系列报道,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提琴制作水平的提高。
郑荃介绍说,第二届中国国际提琴制作比赛要继续办成一个高起点、高规格、系列化的国际提琴比赛,力争世界一流。章程和比赛规则的制定参照欧美各国国际比赛的章程和规则,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力求与国际接轨。比赛的评委要邀请世界一流的提琴制作大师,奖金要达到国际比赛的最高水准,展览会的场所要在北京最主要的文化场所举办,要聘请最好的乐团和独奏家举办系列音乐会,同时可考虑举办全国巡展、全国巡演,要聘请国内外著名的提琴制作大师和专家学者举办大师讲座,要出版参赛作品集,要通过媒体大力宣传,目的就是要让比赛成为北京的一个文化活动品牌,成为中国国际文化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荃曾说过:“我到意大利的目的,就是为了回国,将来能够把中国的提琴搞上去。因为每一个人都属于他的祖国。”25年前从意大利回国办学时他又许下了诺言:“要让中国在世界提琴制作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如今,郑荃兑现了自己的承诺,中国在提琴制作领域取得的成就,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为曹吉吉摄影)
郑荃简介:
郑荃,男,1950年生于上海市。1978年起师从制作大师戴洪祥,在北京乐器研究所学习提琴制作。1980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乐器修造班,留校工作。1983年受中国文化部派遣,到意大利克雷莫纳学习,1986年毕业于克雷莫纳国际提琴制作学校。1987年毕业于意大利巴尔玛比奥帝音乐学院提琴修造系。1988年回国。1997年,受中国教育部派遣,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在法国瓦特罗提琴工作室进修提琴修复及鉴定,并在拉芳琴弓制作室学习提琴琴弓制作及修复。1988年郑荃回国之后在中央音乐学院建立了提琴制作研究中心,对培养年轻一代的提琴制作家不遗余力,对中国的提琴制作事业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郑荃曾在国际比赛中获奖20余项,金牌四枚。其中在1987年获意大利第一届全国提琴制作比赛小提琴金奖,同年在保加里亚国际中小提琴制作比赛获小提琴、中提琴2枚金牌。1990年在前苏联柴科夫斯基国际提琴制作比赛中获中提琴金奖。
郑荃于1988年被文化部和轻工业部联合授予“中国提琴制作大师”名誉称号,1991年被《中国音乐年鉴》评为“中国音乐名人”,2002年被《中国乐器》评为“中国乐器名人”。其作品被许多国际著名的交响乐团如波士顿交响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的音乐家使用,被吕思清、黄滨、林朝阳等小提琴家作为独奏、重奏乐器使用,被意大利克雷莫纳国际提琴制作学校博物馆、保加利亚国家博物馆收藏。
郑荃是第八、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会委员、联络委员会主任,中国欧盟协会副主席,第三、第四届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央音乐学院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提琴制作研究中心主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科技部主任,中央音乐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国际提琴及琴弓制作大师协会常委,中国乐器协会副理事长,中国乐器协会提琴制作师分会会长,中国乐器协会提琴专业委员会顾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