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这个荣誉,我很惊讶也很兴奋。感谢祖国对我们海外学子的关怀以及对我们成绩的肯定。成绩只是过去,将来更加重要。这项荣誉将鼓励着我更加努力,争取将来在我的研究领域取得更多的成就。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取得这些成绩的根基。虽然我身在澳大利亚,但我心系祖国。我始终是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在我眼里,熊猫永远比袋鼠好看,长城永远比艾尔斯巨石宏伟;在我口里,包子永远比汉堡好吃,老干妈永远比Vegimite(澳大利亚一种调味酱)香。以后无论我身在何处,我都会用自己的知识,尽力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
——何山
何山,2010年获奖者,留学澳大利亚。
1984年出生,在中国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取得生物工程学士学位,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取得食品科学与技术硕士学位,目前就读于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系生物技术专业。已发表论文3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口头报告2次,获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学院祝贺信(仅对每学期成绩第一名学生发放),在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获医学院“3分钟研究项目演讲竞赛”第一名,并晋级弗林德斯大学及澳大利亚新西兰“3分钟研究项目演讲竞赛”。
留学德国,感受最深的,也是这“德意志”3个字。这3个字,合起来,是我们身在何处,分开来,就是我们的求学精华。德,是一种博大的精神,它最能体现中华学子的文化底蕴,它反映在我们留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代表着我们的遵纪守法,与人的和睦相处,它代表着我们的心系祖国,我们的拳拳孝心。它是我们仁、义、礼、智、信优秀传统的表现。意,是我们行为方式的浓缩。心意、敬意、情意、爱意、新意,它们代表了我们对人、对物、对学问的态度和追求。志,代表着我们的理想,代表着我们对生活的创见,代表着我们丰富的经历和开阔的世界观。留学,当德行天下,意气风发,志存高远,这便是我留学德国近10年的体会,也是我的人生追求。
优秀的人才,必将得到祖国的重视。我想,“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便是对德、意、志人才的最好证明和鼓励。 ——李亮
李亮,2010年获奖者,留学德国。
1981年出生,2000年9月~2001年7月就读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2001年9月~2002年7月就读于该校德语系开办的德语强化班,通过DSH考试后转入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信息工程专业就读,2006年获硕士学位,目前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多天线系统、感知无线电、协作通信。目前,已提交或发表IEEE期刊和会议论文10余篇。
我一直都认为我们这一代是很幸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不仅没有遭遇战乱,经历饥饿,我们的生活还日益美好:我们看上了电视,坐上了小汽车,还能有机会来到欧洲学习。我们幸运地赶上了这个伟大的时代,幸运地享有了这一切。然而,这幸运却不是凭空而来,它来自于先辈的艰苦奋斗,来自于父母精心培育,来自于祖国的日益强盛。
生活在海外的我们,更能感受祖国的含义,也更加希望她繁荣富强。祖国也没有忘记我们,专门为海外学子设立了这个奖项,激励我们努力学习和工作。我有幸获奖,扪心自问,自己本没有作出什么成绩,何以为报?只有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工作,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贡献力量!
另外,特别感谢柏林工业大学的盖森教授(Prof.Sven-Uwe Geissen)在这几年里对我的支持和帮助。也非常感谢我的家人,他们一直都是我前行的动力。 ——张永军
张永军,2010年获奖者,留学德国。
1978年出生,2002年获河北科技大学环境工程学士学位,2004年获英国诺丁汉大学环境工程学硕士,2005年起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读博,研究方向为水环境中的药物污染及生物去除技术。曾获柏林青年学者计划奖学金(NaFG)及DAAD助教奖学金。本领域一流期刊Applied Catalyst B、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hemosphere、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等审稿人。
作为一名留学生,有机会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这份殊荣,我很高兴。回想起来,5年多的德国生活,其实并非一帆风顺。结束了国内的大学生活后,我义无反顾地踏上异国留学的道路,其实更看中的是经历过磨难的人生才算是精彩的。有句话叫“风雨后见彩虹”,要想成为真正的栋梁之才,肩负起社会的重担,我拒绝一帆风顺的生活。正如我所料,刚到德国的生活,是每个留学生都能体会到的艰辛和困难。陌生的国度,语言的不通,极度的孤独感,学习上的压力,所有这些侵袭着我。而我坚信只有坚强的心和坚毅的性格才能挺过来。经过5年的锻炼,有失败、挫折,更有成功和喜悦,现在我终于获得了博士学位,更重要的是找到了自己热爱的事业,同时也让我更加坚信“天道酬勤”的道理。可以说现在我已经准备好为社会和祖国作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正是此时,我得知自己获得了“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这个荣誉,这是祖国对我们留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代表了国家和社会对我们留学生的鼓励与殷切期待,打消了我长期以来怕与祖国脱轨的忧虑。它肯定了我留学以来取得的成绩,并给我们这些留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祖国现状和环境的绝好机会。这个殊荣如东风般使万事俱备,让我们这些满怀热忱的留学生决心勇敢地肩负起国家赋予的时代重任,以“只争朝夕,舍我其谁”的精神状态和自觉行动,在建设祖国的历史进程中勇挑重担。
——白硕
白硕,2010年获奖者,留学德国。
1981年出生,2004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专业,2007年7月获柏林自由大学、洪堡大学、柏林工大、波茨坦大学高分子专业联合培养硕士学位,2010年11月获波茨坦大学与马克斯-普朗克胶体和界面研究所联合培养博士学位,现于瑞士弗里堡大学Adolphe Merkle Institute进行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水凝胶固定化酶的生物催化、功能化水凝胶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和形状记忆高分子无机纳米粒子复合材料。至今已在相关领域国际知名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Langmuir、Advanced Material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Nanotechnology等发表论文12篇。
作为一名畜牧领域的博士研究生,能够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我倍感荣幸,深深地感受到祖国母亲对海外学子的关心和期望,以及对我海外几年求学生涯所付出努力的肯定。自2004年出国以来,虽然身在加拿大,但我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和所取得的成就,无时无刻不牵挂着故乡和亲人。加拿大的畜牧业非常发达,相比之下祖国畜牧业尽管发展非常快,但依然存在诸多的不足。留学期间,我除了在实验室辛勤地工作外,更密切关注着加拿大的畜牧养殖先进技术和先进的管理体系,希望早日学成归国,将我在海外所学到的科学知识、研究能力和管理才能,应用到国内的前沿科学研究工作中,为祖国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及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现在我已经获得了博士学位,即将实现建设祖国的梦想,在这个时候能够带着这样的荣誉回到祖国,是对我回国后即将开展工作的一种鞭策和鼓舞,同时更让我感到责任的重大。同时,我也要深深感谢引导我走上学术研究道路的黄克和教授、印遇龙教授,以及我在加拿大的博士导师范明哲教授,还有一直关心支持我的家人、同学和朋友,更感谢国家留学基金委的工作人员和参与评奖的所有老师,以及中国驻多伦多总领馆教育组全体工作人员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阳成波
阳成波,2010年获奖者,留学加拿大。
1978年出生,2000年7月获得南京农业大学兽医学学士学位,2003年7月获南京农业大学临床兽医硕士学位,2004年赴加拿大进行研究工作,2006年1月赴加拿大奎尔夫大学攻读博士学位,专攻单胃动物营养,2011年2月获得博士学位,现在奎尔夫大学食品科学系做博士后研究,进行生物活性肽与肠道健康的研究,并获得加拿大自然科学与工程研究理事会(NSERC)政府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基金。留学期间在本研究领域国际权威杂志,如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Gastrointestinal and Liver Physioloy、Journal of Nutrition、 Clinical & Experimental Allergy、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Biochimica et Biophysica Acta等以第一作者及合作者身份发表SCI收录论文16篇,国际会议论文10篇,参编著作2部,参加5次国际学术会议,并获得壁报交流奖励。博士期间,获得奎尔夫大学Graduate Scholarship、Mary Edmunds Williams Scholarships、Ontario Graduate Scholarship等奖项。
美国动物科学协会(ASAS)、粘膜免疫学会(SMI)、加拿大高级食品和材料网络(AFMNET)、加拿大营养协会(CNS)会员。
非常荣幸能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这是对我学业的充分肯定和鼓励。出国留学才深感国内外学术水平的差距,获得这份奖学金不单单是一份荣耀,更是一份责任,提醒着我肩负着为祖国科学进步作出贡献的责任。
最后真诚感谢家人的养育和关怀,感谢导师的指导,感谢祖国的栽培。 ——程旭
程旭,2010年获奖者,留学加拿大。
1984年出生,2006年获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学士学位。同年9月赴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计算机系留学,于2008年在刘江川教授的指导下取得硕士学位,随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研究兴趣包括多媒体网络、对等网络、社交网络及无线传感器网络。目前发表10余篇国际顶级期刊、会议论文,并数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对新一代互联网视频分享的测量研究处于该领域领先水平,基于对等网络和社交网络的新一代互联网视频分享系统获得2009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BCNET宽带创新挑战比赛优胜奖。曾多次获得西蒙·弗雷泽大学奖学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