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2年第5期 > 正文

天下英才汇龙城创新创业在常州—记常州“龙城英才计划”

2012年05月08日  来源:神州学人 
  


  2012年3月18日,常州市“龙城英才计划”第二批领军人才引进海外视频推介会,在常州市行政中心举行。中共常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张春福等常州市政府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与留学归国人才代表参加。借助先进的网络信息传播技术,在常州主会场的各位嘉宾与远在美国纽约和澳大利亚墨尔本2个分会场的几十位中国学生学者进行了交流。
  会上张春福部长介绍了常州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狄志强副部长介绍了常州市的人才政策,特别推介了“龙城英才计划”,赵善麒董事长介绍了来常州5年的创业历程。在随后的互动环节中,海外学人学者就各自关心的问题,比如常州市的产业重心、科教城的具体情况、项目融资及申报的流程等提问,得到了常州市各位领导耐心细致的解答。常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吴新法向有申报意向的海外人才提出了3点建议:要注意选择项目技术的先进性及和常州产业发展的融合度;要组建好一个创业团队;要认真策划创业计划书。他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申报人更顺利地完成申报工作。
  

  2011年6月,常州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引进和培育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决定以更大力度引进和培育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简称“龙城英才计划”),并就工作的目标、内容和实施手段提出了意见。8月,“龙城英才计划”正式启动,该项目围绕常州市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技术和新医药、节能环保、软件和服务外包、物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等7大新兴产业,从资金、政策及配套服务等方面予以大力扶持,以更大力度引进海内外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落户常州。
  此次新一轮的人才工作不但重视人才能否“引得进”,更强调人才能否“留得住”。因此,“龙城英才计划”不但包含了人才引进计划,更包括了企业培育计划,对符合条件的已落户领军型人才创业企业,通过多种手段予以持续支持,助推创业企业加速发展,从而实现既网罗人才,更集聚人才的效果。
  “龙城英才计划”并非常州市人才引进工作的起点。自2003年起,常州市政府就陆续出台了《常州市引进海外留学人员若干规定》、《常州市海外留学人员创业资金管理办法》等10多个文件。
  2007年常州市启动了“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截止到2011年7月该项目最后一批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签约,在近5年的时间里先后共组织实施了2轮8批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进工作,共计642名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签约落户。由此,带动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12500多人,其中海外高层次人才2400多人。这些引进的领军型人才承担了全市1/3以上的国家、省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省各类科研资助经费1.7亿元,成为常州科技创新、自主创新的一支重要力量。
  正是借鉴了2轮“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的经验,常州展开了全方位的领军型人才创新创业情况大调研,积极探索领军人才创业发展的客观规律,着力提升人才引进工作的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以此为基础,2011年8月,常州市正式启动实施了“龙城英才计划”。
  截止2011年底第一批领军人才引进工作结束,4个月的时间共吸引来自美、英、法、澳等国家和地区的928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注册申报,引进130名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其中引进国家“千人计划”30人,引进和培育了由创投机构和重点企业直接投资、政府资金跟进投资的领军人才创业重点项目25个,总现金投资超过8.1亿元。
  

  常州文化历史悠久、产业基础雄厚、创业平台高端,加上政府大力的政策扶持,这使得常州不仅是一个宜居宜游的城市,更成为各类创新创业人才大展宏图,开创一片天地的绝好舞台。
  常州位于美丽富饶的长江金三角地区,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璀璨文化的江南古城,也是一座充满现代气息的新兴制造业基地。作为“三吴重镇、八邑名都”而久负盛名的常州,以经济发达、工商比翼著称。它是近代中国民族工商业的重要发祥地,也是全国最早的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城市、对外开放城市和社会发展综合实验区。常州连续多年稳居“中国内地城市社会经济综合实力前20强”、“投资环境40优”之列,2011年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第八名。
  常州产业基础雄厚,发展迅速,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国有经济相辅,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在江苏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常州切实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已形成轨道交通、创意产业、“三药”科技产业、输变电设备等10大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着力推进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及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和电子信息等5大高新技术产业建设。而相关领域的专业高端人才,也成为常州市热切希望网聚而来的发展力量。
  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为各路人才提供了绝佳的发展机遇,常州市更不断优化创业载体,建设高端的创业平台。2010年,科技部批准常州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并启动建设以“一核八园”为载体的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一核”是指常州科教城;“八园”是指创意、光伏、生物医药、新能源车辆、风力发电、半导体照明、机器人及智能装备、功能新材料等8大新兴产业专题园区。为支持“一核八园”建设,常州市从2011年起连续5年,市财政每年安排3亿元,国家高新区和武进区每年各安排3亿元,引导各类企业每年创新投入150亿元,加快“一核八园”的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和重大项目实施。在此基础上,常州市积极打造企业研发机构、辖市(区)孵化器和常州科教城三级创新平台。目前,拥有各类企业研发机构“两站三中心”621家;建有孵化器及加速器40家,孵化面积近40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610家。常州科教城建有中科院常州先进制造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国家大学科技园、江南现代工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集聚了13个中科院研究所、17所大学的研发机构、科技企业、中介服务机构530家,研发人才10715多人。
  常州市还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制定实施支持科技创新的40条政策,主要涵盖研发投入的税收优惠、产学研联合、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政府科技投入、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10个方面。例如,常州市借鉴新加坡、韩国、台湾、香港等“追赶型”创新型国家或地区的经验,通过加大财政的科技投入,进而带动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全市逐步形成了财政引导投入、企业主体投入、金融创新投入的研发投入多元化格局。通过财政手段撬动金融创新以支持企业创新,先后设立了科技担保引导资金、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支持科技企业向银行融资;设立创投引导基金、债券融资奖励资金,支持科技企业进行债券融资和股权融资。全市现有登记注册投资与资产管理类企业792家,出资总额452.21亿元。担保机构48家,2011年,为4250户企业提供担保贷款总额达219.87亿元。其中,在保企业3934家,在保余额165.47亿元。
  不仅如此,常州市政府对落户企业所提供的配套服务也相当细致、周全。当年通过“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而落户常州的领军人才,如今江苏宏微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善麒对此的评价是6个字:“务实、真诚、高效”。回想当年企业创办之初,小到办公场地落实,各种手续的办理,大到企业的推广和融资,市领导都亲力亲为,甚至上门服务,这样真诚热情的态度让赵善麒很庆幸自己当年选择了常州。
  

  截止到2012年4月30日,“龙城英才计划”第二批人才引进报名工作圆满结束。早在“龙城英才计划”启动之初,常州市政府就制定出下一阶段常州人才引进工作的总体目标:计划用5年时间,重点引进并大力支持1000名能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领军型人才来常州创新创业,由此带动引进10000名各类高层次人才;重点支持200家领军型人才创业企业实施股权融资,助推创业企业加速发展;培育一大批科技领军企业,推进人才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努力探索出具有常州特色的以人才为引领的转型发展之路。本轮“龙城英才计划”的顺利展开,使常州向这一目标又迈进了一步。
  “办好常州的事,关键在人。”张春福部长在一次领军型海归创新创业人才工作调研活动中这样强调。为网聚更多人才力量,“十二五”期间,常州市要以“龙城英才计划”为抓手,以更宽的胸怀和更大的气魄,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在人才引进上有新招术、新举措,使引进的人才上层次上水平,努力把常州建设成为领军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城市。
  (文/尧雨  题图摄影/季昕  供稿/常州市人社局)

常州欢迎海外学子。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