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2年第5期 > 正文

如何突破教育改革发展瓶颈—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

2012年05月07日  来源:神州学人 
  

2010年7月4日,四川省宜宾市南溪县长兴镇中心校的孩子们在校园玩耍、在南溪农村,美丽校园成为当地最好建筑,孩子成为最幸福的人。 摄影/张学军

编者按: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已全面启动,为满足广大海外学子渴望了解国内教育改革与发展动态的愿望,本期特刊登此文。

文/张宁娟  马延伟  杨银付
  2010年10月24日,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部署,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国办发〔2010〕48号),决定在部分地区和学校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标志着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
  
  为什么要启动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
  2010年7月,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是新世纪教育事业发展历程中的一件大事。在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改革创新,必须促进教育公平,必须重视教育质量。这“五个必须”全方位阐明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任务。优先发展是前提,以人为本是核心,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战略重点,改革创新是强大动力。温家宝总理也强调,要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根本出路在改革创新。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党全社会推进教育事业取得新辉煌的共识。
  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可以这么说,在教育发展的每一个关键阶段,改革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回顾30多年来教育发展的历史经验,中国教育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教育改革的历史。1977年10月,在邓小平的倡导下,恢复高考制度,教育改革成为改革开放的先声。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分别于1985年、1994年、1999年召开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三个关键时刻,颁布了三个纲领性文件。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教育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必须从体制入手系统地进行改革。1993年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基础上,对教育工作提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的教育体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要求,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方向、目标、思路和改革的内容,进一步做了深刻的阐述,全面勾画了如何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新体制的蓝图。199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一个充满生机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的奋斗目标,要求改革教育体系结构、教育制度、管理体制,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面向未来10年的《教育规划纲要》更加高度重视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成为制定和实施《教育规划纲要》始终强调的主线。《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对教育改革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设计,提出了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对外开放6大改革任务,明确了本届政府重点推进的10项改革试点,分别是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试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试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试点、现代大学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地方教育投入保障机制改革试点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这些任务不仅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全面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更是全面实现《教育规划纲要》各项目标任务的重要抓手。
  目前,面对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迫切需要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民主政治体制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突出教育改革的系统性、协调性,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制度创新。另一方面,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改革进入了“深水区”,制约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的深层次矛盾日益凸显,这些矛盾既有观念上的冲突,也有利益上的冲突;既有与传统体制的矛盾,也有在新情况、新问题下产生的矛盾。为了尽可能地少走弯路,使改革的收益最大化,改革的风险最小化,迫切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育改革,做到统筹谋划,系统设计,循序渐进。
  人民群众盼改革,期望孩子能够上好学,接受公平、良好的教育;教育系统盼改革,期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教育活力;社会各界盼改革,期望快出人才、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加快推进教育体制改革,人心所向、势在必行。在准确把握教育改革的新特点的基础上,为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各项任务、实现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目标,为破解体制机制难题,为满足人民群众期盼,中央全面部署启动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国家教育体制
  改革试点该如何推进
  按照教育改革的任务要求,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工作将从三个层面系统推进:一是重大标准、重要制度的改革,以及复杂、敏感、系统性强的改革,由国家层面进行统筹谋划,在做好整体设计的基础上统一组织实施;二是对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由省级人民政府和中央有关部门在国家指导下开展试点,取得经验后,再总结推广;三是各地各校结合自身实际,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自行组织改革试验。
  国务委员刘延东指出,新时期新阶段推进教育改革要做到“五个结合”:一要做到“上下结合”。任何一项改革,只有既得到学生、家长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支持,又符合国家的要求,才能真正推行、取得成功。二要做到“左右结合”。任何重大改革,只有加强统筹协调,得到各相关方面的密切配合和大力支持,得到社会各界的关心、理解和帮助,才能凝聚改革的力量,减少阻力,形成合力。三要做到“点面结合”。凡是涉及面广的重大政策,应该在一些地区和学校先行先试,取得成功经验后,再由点及面推广。这样做可以减少改革成本,使改革收益最大化。四要做到“远近结合”。教育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教育领域的许多矛盾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原因也比较复杂,解决起来需要一个过程。要对各种问题和矛盾进行科学分析,既要进行长远谋划,又要明确近期任务。对于反应突出的问题,要优先列入改革日程,及早启动改革,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五要做到“软硬结合”。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重视,我们在硬件建设上取得了很大进展。今后在继续加快改善办学条件的同时,要更加重视软件建设,加强思想观念的更新、方式方法的转变和体制机制的创新。只有硬件软件同时建设、同步加强,才能提升教育发展水平。
  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基本内容为三大类,即专项改革试点、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和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
  专项改革包括10大试点任务:基础教育有3项,分别是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探索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途径;高等教育有3项,分别是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等学校办学模式和建设现代大学制度;另外4项是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健全教师管理制度和完善教育投入机制。
  重点领域综合改革试点,包括基础教育综合改革试点、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和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旨在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探索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实现形式。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统筹编制符合国家要求和本地实际的办学条件、教师编制、招生规模等基本标准。统筹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保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的体制机制。总的来看,试点任务涵盖了各级各类教育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每项任务在确定试点地区时统筹考虑了东、中、西部的布局。
  

考试招生制度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试点之一。2012年3月28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靠性与系统工程学院2012年硕士研究生复试进行,工作人员正在复核考生身份。 摄影/樊世刚

点进展如何
  为加强对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2010年7月,国务院成立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由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20个中央部委组成,刘延东国务委员担任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育部,袁贵仁部长兼任主任。领导小组分别于2010年8月、2011年5月召开了第一、二次会议,部署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启动和推进工作。
  为了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性,加强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的指导,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有关规定和第一次领导小组会议的部署,组建了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2010年11月18日召开了成立大会,刘延东国务委员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首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由64位委员组成,分为10个组开展工作,对应《教育规划纲要》确定的10大改革任务。自成立以来的半年时间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最核心的工作是评审和指导试点工作。在前期试点立项阶段,咨询委员会各工作组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方案进行了认真审议、论证,提出备案意见。截止2012年初,10个工作组采取多种方式,共针对改革试点项目开展了55次调研,调研各类学校120所,覆盖北京、河北、山西、广东、新疆等26个省(区市)。调研期间召开座谈会53次,实地考察教育基地等46次,提交调研报告共40篇。
  2011年5月20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京召开了全国推进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深圳市教育局等负责教育体制改革的有关人员在会上进行了深入交流,总体看,各地试点启动实施顺利,并已取得初步成效。
  建立工作机构和咨询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和指导。目前,各省区市也参照国家的做法,基本都建立了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组长多由分管教育的副省长(副主席、副市长)担任,办公室主任多由教育厅厅长(或教委主任)兼任,成员单位往往涵盖党政群系统的一二十个部门。其中,浙江、安徽、湖南、云南、西藏等地的教改领导小组组长由省长(主席)亲自担任,天津、上海、广西、新疆等部分地区的教改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制,由市(区)常委和分管教育的副市长(副主席)同时担任组长。各个承担具体试点任务的地区和单位也都成立了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不少地方还参照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成立或筹建了相应的专家咨询组织。其中,重庆、甘肃等地成立了教育体制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
  完善项目方案,推动试点启动。根据国办发〔2010〕48号文件精神和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提出的备案评审意见,各试点地区和单位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了试点项目实施方案,明确试点项目的改革目标、改革措施、进度安排、配套政策、保障条件、责任主体、风险分析及应对措施、预期成果、推广价值等核心内容,更加突出了实施方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截至目前,425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已全面启动实施,部分项目因有较好的前期基础已初步显现成效。比如,上海市正在开展“探索非本市户籍常住人口随迁子女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保障制度”改革试点。
  很多地方在承担国家试点任务的同时,还组织开展了省级层面的教育改革试点工作。比如,天津结合实际,遴选确定了112项市级改革试点项目;上海聚焦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启动实施了10项教育综合改革重点试验项目。
  出台配套文件,健全政策体系。为积极配合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开展,不少省(区、市)研究出台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性文件。比如,江苏印发了《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方案》、《进一步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意见》等;深圳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关于优化深圳市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结构的意见》等。
  加大财政投入,提供经费保障。为保障教育改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各省(区、市)在经费投入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比如,天津建立了改革试点经费保障机制,对改革试点项目给予多种形式的支持;上海市2010年用于试点项目的启动资金总量达到4.22亿元;四川省财政在2011年教育经费预算中专门设立了改革试点项目推进专项工作费1000万元,用于经常性支出和工作激励;贵州省2011年安排了资金4.39亿元支持毕节地区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云南省政府2011年安排1000万元经费专项用于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等。
  

2012年3月9日下午,全国政协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6名全国政协委员谈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记者会结束后,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钟秉林(右一)被记者紧紧追问。 摄影/张学军

 改革试点还需要做什么
  目前各地在推进改革试点过程中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障碍:
  一是认识不统一。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单位及领导对教育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缺乏充分认识,对试点项目的认识仍然停留在日常工作或课题研究的层面上,一些部门对教育改革配合不够积极。教育发展观念还没有转变,教育改革思路还不够清晰,措施还不够得力。
  二是现有政策待突破和完善。改革意味着要突破和创新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措施的相关规定。否则,改革试点工作就容易画地为牢、四处碰壁。比如,《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对于民办学校的法人属性、民办学校教师的身份、民办学校的监管等规定不够明确,导致民办学校扶持和规范政策难以落实,影响了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又如,由于国家没有明确和统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收费项目和标准,将直接影响到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的顺利进行。
  三是管理体制改革有待加快推进。有地方反映,改革本身意味着要减少行政干预,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尤其在高等教育领域,从院校设置、招生计划审批、专业审核、学位授予到毕业注册等,管理权主要是在国家有关部门。地方承担的改革项目,单靠省级政府很难实现改革预期。还有地方反映,教师招聘工作一直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主要负责,教育部门属于配合地位,这既不符合《教师法》、《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规定,也不符合教育规划纲要要求,地方改革试点中面临着进一步理顺相关管理体制及合理界定部门职责等难题。
  四是试点启动实施工作进展不平衡。总体上看,全国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进展良好,但改革试点项目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的不平衡情况还比较明显。个别地方还存在重视不够、思路不广、措施不力、投入不多、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等问题,影响了改革试点的全面推进。
  425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后,工作重点将由前期的顶层设计转变为过程指导和经验总结,确保各项改革试点顺利进行,确保试出经验、试出政策,并有效推广。
  一要加强过程监控。探索建立科学可行的督促检查机制,发挥领导小组及办公室、教育行政部门、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等机构的监督检查、评估指导职能,按照试点实施的计划进度,开展跟踪调研,及时了解情况,定期进行评估,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试点方案,确保改革平稳推进。对于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妥善处理,避免出现大的偏差。根据试点进展情况对试点项目进行动态调整和补充。
  二要加强分类指导。我国教育发展不平衡,城乡、区域和校际发展差距较大,解决教育问题的基础与条件不尽相同。改革试点工作要从各地各校实际出发,从各级各类教育的实际出发,加强分类指导,明确各自发展思路、工作目标和重大举措。
  三要建立健全政策调整机制。改革意味着突破、调整、完善原有体制机制和相关政策,但政策权限大多分散在各相关部门。为此,要通过建立健全政策调整机制,认真研究各地提出的政策建议,按程序切实解决改革试点中的政策突破问题,以更好地保护各地改革的积极性,并保证改革试点取得实效。
  四要总结宣传先进经验,并加强交流和推广。好的创造和鲜活的经验往往来自基层、源自实践,要及时发现、总结推广各地各校的好经验好做法,把那些具有创新价值、推广意义的改革举措,通过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形成政策文件等形式,由点到面加以推广。
(作者张宁娟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马延伟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杨银付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