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2年第3期 > 正文

“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获得者剪影

2012年03月06日  来源:神州学人 
  


当获悉荣获“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时,我倍感欣喜和鼓舞。这不仅是项荣誉,更是来自祖国的对海外学子的莫大关怀和支持,也是对我数年奋斗的鼓励和肯定。我要感谢母校的教育和培养,感谢导师的谆谆教诲,感谢同学的团结协作,感谢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在此,我真诚地说声:谢谢!
  在成长的道路上,通过参与数个工程项目的研究设计与开发,我不仅在科研学术和工程实践上取得进步,还学会了如何领悟人生和面对挑战。21世纪是信息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高速信息网络已通到人们家门口。交互式数字终端、掌上电脑、可视电话、个人数字助理、数字HDTV、智能电话,精确INS/GPS地图导航、大型建筑物内OL光学定位及全光学网络(All-Optical Networks)的形成等都将需要海量的可靠信息传输与支持。这正像需要充足的水源、肥沃的土壤和庞大的根系来培育一棵将来郁郁葱葱、果实累累的大树。有幸从事自由空间光通信这个新兴的交叉学科,我将珍惜机遇,努力充实自己。我一直很喜欢这样一句话:“踏入校门是为了在知识的海洋中成长,离开校园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我会以此不断鞭策自己,继续拼搏,以更优异的成果来回报祖国和关怀我的人,为这一领域科学研究和技术进步作出自己的贡献。
  祝愿家人健康快乐, 我们的祖国美丽富强。          ——牛明博
  
  牛明博,2010年获奖者,留学加拿大。
  1981年出生,2003年7月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2006年4月获得西北工业大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学位。在国内核心期刊已发表论文10余篇。2008年赴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攻读光学通信领域博士学位。留学以来,以第一作者发表国际期刊论文3篇,包括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等该领域国际顶级期刊。另外,还发表3篇著名IEEE国际学术会议论文(均为EI收录)。



  非常荣幸能够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我觉得这项奖学金对海外留学生的意义不仅在于肯定和嘉奖我们的研究成果,更让每一位获奖者感到了国家对海外科研人才的日益重视。在过去的几年中这项奖学金的奖励人数和范围不断扩大,这对许多有回国意向的海外留学生而言是一种对国内科研环境信心的提升。我本人毕业后将回国工作,希望能为国家的微电子事业发展作一份贡献。     ——叶韵
  
  叶韵,2010年获奖者,留学美国。
  1984年出生,2007年7月获得北京大学微电子学系学士学位,同年8月赴美亚利桑那州立大学攻读电子工程博士学位,2011年4月通过答辩完成博士学习。现任ProPlus Design Solutions北京研发中心高级软件工程师兼项目组长。研究兴趣为集成电路中纳米级CMOS器件/电路参数浮动的建模、模拟及优化,集成电路EDA软件开发和算法等。
学习期间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包括电子设计自动化领域的顶级会议及一流期刊如DAC、ICCAD、IEDM、IEEE TVLSI等。是设计自动化会议(Design Automation Conference)外部审稿人和《微电子工程》(Microelectronics Engineering)期刊的审稿人。曾受邀到IBM位于得州奥斯汀的研发中心介绍科研成果。曾获北京大学-董氏东方奖学金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研究助理奖学金。



  2010年我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申请了“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没有想到竟然入选,我非常意外,也非常开心。国家每年都拿出一笔钱,设立这个奖学金,我想这足以说明国家没有忘记自费留学生,对我们有足够的重视,鼓励大家回国工作或者以各种形式为国服务。
  虽然我们GDP总量是世界第二,但是我们在很多领域缺乏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不够,我想从目前国家对海外归国人员的各种优惠条件来看,这点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并达成了共识,那是什么呢?套用电影中的一句话:“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虽然目前我还算不上“人才”,但是我会继续努力,学习真本事,把实现个人价值、孝敬父母和为国家做点事情结合起来。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不能陪在他们身边的理解,以及我妻子张璐放弃自己的事业陪我生活在这异国他乡。    ——黄超伯
    
  黄超伯,2010年获奖者,留学比利时。
  1982年出生,2003年和2006年分别获江西师范大学化学教育学士学位和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硕士学位,导师为侯豪情教授。2011年11月获比利时根特大学药学博士学位,导师为斯特凡·德·思梅特(Stefaan De Smedt)教授。2011年12月起在瑞士洛桑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为马丁·赫斯(Martinus Gijs)教授。
  近年来,已在Chemical society reviews、Advanced Materials、Biomaterials、Nanotechnology等杂志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累计影响因子达62,单篇最高影响因子为26.5(2010年),单篇最高被引用54次。
  博士期间的研究重点集中在纳米材料在医学、药物及生物学的交叉领域。其中1项研究工作在材料领域的顶尖杂志Advanced Materials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该文一经发表,英国科普杂志New Scientist、比利时报纸The Latest News和荷兰杂志C2W Medicine等相继撰文报道介绍了该研究工作。
2010年12月~2011年10月担任根特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席。


  我从小好奇心很强。4岁生日那天,爸爸给我表演了一个简单的化学魔术,从此我便深深地喜欢上了化学。进入高中,我遇到了一位人品和学识都非常出色的化学老师——金仲鸣老师。在金老师的指导下,我获得了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一等奖,并因此被保送到北京大学化学系。北京大学真正开阔了我的眼界,名师的风采、前沿的科学研究、丰富的大学生活和那美丽的燕园,这一切永远让我怀念。不过,这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非常幸运地遇到了严纯华老师。他不仅引领我进入了科学与应用联系非常紧密的无机材料领域,更以身作则地教导我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从事科研工作所肩负的责任。
  带着这份对科研的热爱,本科毕业后我来到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这里是美国最大的化学、生物技术产业区之一,周围遍布制药和生物技术公司以及享誉世界的化学、生物研究机构。有幸得到导师迈克·塞勒(Michael Sailor)教授的指引,我在这里看到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特别是肿瘤检测和治疗领域的巨大前景,并通过学习和科研合作不断充实这方面的知识,希望能在此领域有所贡献。
  路漫漫其修远兮,这次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固然令人欣喜,它是对过去成绩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期盼。而我,唯有继续怀着一份报效祖国的责任感而更加努力地求索。    ——谷洛
  
  谷洛,2010年获奖者,留学美国。
1982年出生,2004年获北京大学化学系学士学位,2007年获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化学与生物化学系硕士学位,现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是研制生物可降解多功能纳米材料并应用于癌症的检测和治疗。目前已发表科技论文6篇,专利申请3项。留学期间,曾获第七届多孔半导体科学技术国际会议(Porous Semiconductors-Science and Technology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的最佳学生报告奖和Semitool奖。科研成果曾被美国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News、Discovery Channel News、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和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等科研机构和媒体报道。



  在2011年的春天里,我很荣幸地获得2010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这是莫大的荣誉,更是莫大的鼓励。留德几年来,从硕士到博士,我时刻关注着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却常常苦于没有机会让自己的工作得到国家的检验,没有机会参与到国家建设的宏伟工程之中,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过申请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我终于感受到了与祖国的联系,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2005年底,我结束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本科学习,来到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攻读物理学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在寻找硕士论文题目的时候结识了现在的导师斯特凡·韦塞尔(Stefan Wessel)教授,他引导我走进了理论凝聚态物理研究的殿堂,激发了我对于量子蒙特卡洛模拟的强烈兴趣,他更教给了我德国学术特有的严谨学风。
  我的研究工作,是通过在超级计算机上运行并行计算程序,精确地模拟自然界中很多复杂、却与现代科技息息相关的凝聚态物理系统。了解它们的性质是理论凝聚态物理研究的主要课题,但是由于这些系统往往极其复杂,展现出量子物理学的效应,传统的方法并不适用,所以量子蒙特卡洛模拟在这些艰难的课题上体现出了力量,渐渐地成为了理论凝聚态物理学研究的主力。
  这几年中,通过阅读学术文章、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我切身地体会到中国在理论凝聚态物理研究领域中长足的进步。记得刚开始硕士论文的时候,甚至很少看到来自国内科研机构的量子蒙特卡洛模拟方面的文章,短短四五年时间过去,如今在国际性的物理学刊物里、在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中,经常能看到来自国内的优秀的凝聚态物理方面的工作。这让我欢欣鼓舞,也更加坚定了我早日回国的信心,希望能尽早地加入到国内的凝聚态物理学研究的团队之中,贡献自己在国外学到的知识和技术,真正做到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    ——孟子杨
  
  孟子杨,2010年获奖者,留学德国。
  1982年出生,2005年6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理学学士学位,同年赴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物理系攻读硕士学位,2008年2月起在该系第三理论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
  学习期间,发现了一种新的自旋液体的物质形态,为最终解释高温超导体的超导机理提供了新的方向。研究结果以第一作者发表在《自然》杂志。验证了石墨烯纳米条状结构中可能存在的边界磁性现象,第一次为石墨烯纳米条状结构作为自旋电子学的载体提供了精确的理论基础。研究结果第一部分发表在《物理评论B》,第二部分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


  我现在还只是刚踏上学术的道路,却已深感科研工作的艰辛,能够坚持到现在,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时刻把祖国母亲放在心头,想念着伟大的祖国母亲殷切盼望着广大海外学子回到她的身边,期待着我们的回归能使她绽放出璀璨的光芒,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每每念及于此,身体里就充满了无限的激情和动力,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为她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巩方
  
  巩方,2010年获奖者,留学美国。
1984年出生,2005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并于2008年在清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获得硕士学位,2008年至今在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电子工程专业攻读博士学位,并荣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奖学金。留学期间,在设计自动化大会(DAC)、国际物理设计研讨会(ISPD)等国际顶级学术会议上发表7篇论文,并在Transactions on Design Automation of Electronic Systems、Transactions on 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Systems等学术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并多次被引用。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