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2年第3期 > 正文

荷兰代芬特尔的狄更斯节

2012年03月06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孙研研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John Huffam Dickens,1812~1870)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英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
  狄更斯从小饱尝人间疾苦,特别注意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众生的生活遭遇。他将妙趣横生的语言、轻松活泼的闹剧和黑色的社会批判融合在一起,向读者讲述人间真相,将帝国的辉煌与底层的苦痛,工业革命的进步与传统乡土社会的衰落形成鲜明对比,深刻反映当时英国社会复杂的社会现实。
  狄更斯一生用勤奋和天赋创作了许多经典著作。《匹克威克外传》、《雾都孤儿》、《双城记》、《圣诞欢歌》等轰动一时的作品,至今仍旧像过去那样保存着新鲜的活力,启发着读者,震撼着人心,也频频被搬上荧屏。人们曾这样评价狄更斯“没有人能像他那样更好地代表他那个时代的精神,没有一个作家能比他更了解贫苦民众和无家可归者的疾苦”,“狄更斯是他生活的时代的最成功也是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但他的意义远不止这些”,“在无数人的心中,他就像一位朋友,一个亲密的伙伴;他们知道他了解他们”。
  狄更斯的写作赢得了英国以及全世界读者的拥护和爱戴。他的一生曾经两次访问美国,并多次前往欧洲大陆游历、旅居,捕捉写作灵感,并继续进行创作。如今当地人们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作家,创办了一些故居博物馆、公园等。如英国查塔姆(Chatham)的“狄更斯世界”(Dickens World)主题公园。有些地方还会举办一些独具特色的庆祝活动。在英国肯特郡罗彻斯特(Rochester)的梅德韦镇,狄更斯度过了人生最愉快的5年童年时光和人生最后13年。每年5月底6月初,小镇上都要举办文化娱乐活动,热闹非凡。每年11月底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盛大的狄更斯圣诞嘉年华会(Great Dickens Christmas Fair)。
  

  狄更斯在欧洲大陆游历期间,在荷兰小城代芬特尔(Deventer)生活过,并在这里完成了部分著作。代芬特尔的人们每年在圣诞节前一周周末举办狄更斯节。笔者曾经阅读过狄更斯的几部代表作品,对其塑造的主人公印象很深刻,于是决定前往代芬特尔的狄更斯节,看看荷兰人怎样为这个英国作家庆祝,也给自己一个重温狄更斯伟大作品的机会。
  代芬特尔位于荷兰中部,还没有走出火车站就听到传来的阵阵欢快的风笛声,原来是穿着苏格兰裙子的演奏者在车站外欢迎远道而来的游客。原本匆匆赶路的脚步和心情也不觉轻松起来,跟随着人流过了大桥,加入了从各地蜂拥而来的据说有10万参观者的队伍。看来天寒地冻并没有削减大家凑热闹的热情。代芬特尔的城门已经打开,但是有几个表情严厉的士兵在城门外把守(见题图),每次只能放行一部分游客,而且还要求排在每批游客最前面的人先回答对士兵提出的问题才可以进入。不过都是一些简单的问题,比如说出狄更斯小说里一个主人公的名字之类的,给大家热热身。在等候队伍的一侧有唱诗班的表演,有宾治热葡萄酒、热三明治的小摊叫卖,时不时还跑过来一群顽皮的孩子,使等待的过程也充满乐趣,游客们有时也情不自禁地跟着唱诗班一起唱了喜庆的圣诞歌曲,自娱自乐一下。


  穿过城门,一走进城中心,就如同穿越了时空隧道,回到了19世纪的英国。人们将自己装扮成狄更斯笔下900多个人物形象,在古老的街头再现维多利亚时期的社会场景(参见第40页)。小到五六岁的孩童,大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从服装到神态,兢兢业业地扮演者自己的角色:着装整齐干净的警察吹着哨子有模有样地发号施令,指责着街边路人,开着半真半假的玩笑,无家可归的孩子蜷缩在薄薄的毯子下向路人乞讨,古董店风韵犹存的老板娘笑迎顾客,留着鼻涕口水的教唆犯丹恩在你转身之刻出现,魔鬼与你四目相瞪,头戴花帽身穿紧身束腰拖地宽摆群的漂亮淑女们,以及头戴礼帽身穿燕尾服风度翩翩的绅士们挽着胳膊高傲地走着,农妇沿街叫卖着篮中的苹果和面包,装扮浓艳的妓女绝望又渴望地招揽着路人,喷出阵阵蒸汽火车头沿着轨道向市中心缓缓驶近,成群的鹅、绵羊被农夫扬鞭驱赶向前,路边的烤栗子小摊上热气腾腾,装扮成雕像的女孩真假难辨,救济院的孩子们在寒风中揉洗着衣服,女权运动者高举着游行示威的牌子,孤高姿态的贵族三三两两在街上悠闲地走着谈着,衣着褴褛的孩子们肆无忌惮地奔跑叫喊,受伤血淋淋的屠夫、套着锁链的囚徒、醉醺醺的酒鬼与你擦肩而过,虔诚的教徒围在一起唱着圣歌,筹集善款。漫步在这些古装人群中,有一丝时光倒转、不知身处何处的恍惚。
  

  城市一处街角矗立着有800多年历史的圣·尼古拉斯大教堂,在教堂旁边的墓地里竖着小说《圣诞颂歌》中吝啬鬼斯克鲁奇的墓碑。教堂内一群孩子正惟妙惟肖地表演着《圣诞颂歌》改编的舞台剧,博得观众阵阵掌声。故事讲述的是性情刻薄冷酷的守财奴斯克鲁奇在圣诞节前夜被三个圣诞幽灵“过去之灵”、“现在之灵”和“未来之灵”造访的离奇经历。“过去之灵”带着斯克鲁奇回到了自己做学生学徒的天真青少年时代的圣诞节,有姐姐的关爱,有老板的慷慨。“现在之灵”带着他来到现实中即将到来的圣诞节,来到热闹的圣诞市场,来到他唯一的雇员鲍勃·克拉奇蒂家,看到了他如何用微薄的薪金来养活一家并快乐地与家人一起享受并不丰盛的圣诞晚餐。“未来之灵”带他来到如果继续做个吝啬鬼他将遇到的可怕的未来。在这里他看到了自己死后无人照料的坟墓。这一切渐渐唤醒斯克鲁奇人性的另一面—同情、仁慈、爱心和喜悦。第二天早上当他醒来,他那固有的自私和冷酷迅速崩塌,消失殆尽,原本一个在寒冬腊月舍不得多燃一块煤来取暖,不愿意给员工放一天圣诞假期,不愿给穷人施舍一分钱的吝啬老头变成了一个内心充满了欢乐和爱心,乐善好施的慈祥老人。他慷慨地给跑腿的孩子小费,大街上逢人便大呼 “Merry Christams”(圣诞快乐)!买市场上最大的火鸡送给职员并准他假与家人团聚,还来到侄子家与亲戚朋友一起围着火炉像年轻时候一样,唱歌跳舞度过愉快的圣诞节。
  传说狄更斯写这部《圣诞颂歌》的时候,时值31岁,要赚钱养活一个大家庭,而他和妻子都不善理财,赚来的钱直接就从指缝里漏走了。狄更斯濒临破产,没有办法负担第五个孩子即将出生的费用。碰巧他当时到伦敦,见到满街都是小偷、妓女和乞丐。回想起父亲被债主囚禁,而自己12岁起就要被迫在鞋油厂工作养家的噩梦,他于是要写一本有关圣诞的故事,把所有和自己有相同经历的人的感受写出来。狄更斯的这部小说在1843年的是10月份开始创作,6周即完成,并赶在圣诞节之前一周发表。该书一出版即获得热销,引起读者共鸣。
  狄更斯并不是第一个在文学作品中述及圣诞的作家,但确是他第一次将圣诞节的意义更深层次地呈现给了公众,彰显了圣诞精神。圣诞节原本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基督的降生。狄更斯的《圣诞颂歌》在很大程度上为英国的圣诞传统增添了活力,也为人们带来了圣诞节的光辉、温暖和欢乐。在《圣诞颂歌》发表后,主人公的名字“Scrooge”成为了守财奴的代名词沿用至今。书中提到的“圣诞快乐”的祝福语,圣诞树、圣诞卡片、家庭团聚、互换礼物、圣诞火鸡大餐等故事情节更是在民众生活中流行开来,现在已经成为了西方国家圣诞节的约定风俗。善良、仁慈、怜悯容忍的告诫成为人们普遍的追求。《圣诞颂歌》使得圣诞节由一个原本以社会团体为基础以教堂作为活动中心的活动变为以家庭为中心的节日,奠定了现代圣诞节的寓意和内涵。基督教徒创造了圣诞节,狄更斯则赋予了圣诞节新的精神面貌,被后世奉为“召唤人们回到欢笑和仁爱中来的明灯”。这也大概是将时间选择在圣诞节前夕举办狄更斯节的原因吧。如今,《圣诞颂歌》已被改编成了电影、歌剧等等艺术表现形式。
  从教堂出来,就来到了代芬特尔的圣诞市场。此时夜幕已经降临,高大的圣诞树和圣诞小屋在山墙建筑的环绕下和节日彩灯的装扮下构成了独特的节日氛围。摊位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圣诞装饰品,蜡烛、铃铛、灯饰、特色服装帽子等等让人目不暇接,游客们在精心挑选心仪的商品。在圣诞市场上游客还可以品尝到葡萄酒、橙子汁等各色热饮料,还有蜂蜜饼等荷兰特色小吃。
  “耶稣降生”、“东方三胜参拜”的宗教故事在代芬特尔博物馆门前搭建的舞台上上演。圣诞音乐会也拉起了序幕。一切在夜幕和灯光的烘托下显得是那样的温馨和谐。荷兰人也用自己的庆祝方式表达了对狄更斯这位卓越的作家的爱戴,和对他所带来的圣诞精神的感激。相信这一以娱乐来缅怀的传统一定会传承下去。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