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2年第12期 > 正文

一种全心全意的难忘

2012年12月07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陈倩
  小时候读书杂,三教九流,诸子百家,读过却总是忘掉。那些故事里不是没有风华绝代,也不是没有翻云覆雨,但终归那些斑驳复杂的世界对我来说太过疏离,难以上心。最后喜欢的,还是安静就一盏灯读书的感觉。
  于是在这种感觉下一路顺利地读书高考,去了北京大学。北大的4年没有把我从安静变得张扬,但确实让我看到书本以外更加真实的生活和世界。有些跟书里的重合,有些比书里写的更有跌宕起伏有戏剧性。在那个满园子青春和梦想的北大,我意识到,如果哪一天,找到一件挂在心上的事情,哪怕是安静的自己,也要有坚持的自信和执著。
  这样的寻找,很多人可能要花上很久很久,可能会错过。好在北大的动态能让我看到各种生命的样子。北大人的使命感让我意识到我不仅想做一件有个人成就感的事情,更重要的是给周围的人、周围的世界,带来正面的影响。
  我开始发现,将一个复杂的事情慢慢理清楚然后用最简单直白的语言写下来,自己在做这种事情的时候能够让注意力非常集中,而且很有脑细胞被充分利用到的成就感。于是,慢慢地,老师们也发现我的实验讨论能够做得既简单又有深度。只是那时候,我还没有像我的大多数同学那样,彻底地成熟地投入到科研中去。
  我喜欢这个思考的过程,对特别的课题还没有什么认识。我的本科导师齐利民教授给我非常大的鼓励。对于我这样一个在实验室略为另类的本科生,他在我申请出国之前与我长谈,告诉我,我很有潜力,就是需要找到能发挥潜力的地方和方向。
  申请大学的时候我遇到了我博士研究生的导师史蒂夫·格拉尼克(Steve Granick)教授。他本人有着非常传奇的经历,本科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的社会心理学,最爱诗歌。本科毕业后游历1年,看尽百态,回来选择读化学博士。之后师从同样传奇性且深具个人魅力的199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皮埃尔·吉尔·德热纳(Pierre-Gilles De Gennes)。
  他的科研不是只限于一个特定的体系或是方向,化学、生物、物理都可以,一个共同点是研究的问题要有科学的美感。课题的选择更重要的是基于学生的好奇心。正如人们开始仰望星空的时候,开始好奇地球以外的世界。纯粹的好奇心,这个在一般科研训练中并不注重的方面,是课题组内文化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这样一种选择课题的方式对学生的科研思维,特别是对科研前沿的敏感度和判断力都是极大的锻炼。
  这种对科研的理解让我觉得契合,而且第一次感到可以集中地发挥潜力。于是加入了他的课题组。之后读博的5年,我一直很庆幸我的选择。史蒂夫·格拉尼克教授在科研上给学生丰富的资源和极大的自由,一个学生能走多远的唯一限制是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样的环境让我能够真正沉下心来稿科研。因为自己在科研中得到了极大的乐趣,进而想把这种乐趣和喜悦转达给其他人。这样坚定地选择科研以及教师作为自己职业的心情,是我最大的收获。
  很多时候,在其他事情和实验之间,我能毫不犹豫地选择实验。虽然实验并不一定意味着成功,可能也有失败,苦乐之中对于自己思维的挑战,就是最美丽的部分。这种不犹豫也不纠结的笃定,不会动摇,而且省去了很多时间,可以好好集中精力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
  如若有一天,自己能带领更年轻的一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真心热爱,研究有意思的课题,让他们也感受到做科研的点滴喜悦,能把科研上不骄不躁、淡定沉稳、坚忍不拔的心态放在生活上,世间之所幸,莫过于此。
女教授或者女学者或许并不是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形态。于是也导致这一条路会有一些特别。但既然是能找到一个自己能够全身心投入做得满心欢喜的事情,就没有理由因为其他人的看法,或是路上可能遇到的艰难而轻易放弃。因为到回首人生的时候,这种全心全意的难忘,便是无悔人生最好的回报。

陈倩,2011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特别优秀奖”获奖者,留学美国。
  1986年出生,2003~2007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获化学学士学位,2007~2012年就读于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获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博士期间的研究课题是“软物质”材料,特别是不对称胶体粒子的自组装,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ence、Nature等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2012年获得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2012~2015年度Miller Research Fellowship。现作为Miller fellow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