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2年第11期 > 正文

追梦点滴

2012年11月06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董若冰
    

  我们日复一日做的事情,决定了我们是怎样的人。因此所谓卓越,并非指行为,而是习惯。   ——亚里士多德
  
  直到现在,每次坐越洋飞机,我还会选择靠窗的座位,看着故土一点一点消失在云层下方,似乎这样,我就可以有更长的时间和她告别。无论是求学时期那些奋力拼搏、青春洋溢的日子,还是亲人们殷切的嘱托和挂念,都被我认真地收集起来,敝帚自珍。对于未知的以后,我有过犹豫和不安,却从来没有停止过追问。背井离乡,我追求的是什么?我如何在这个世界立足?又想在这个世界留下怎样的印迹?
  在北大读本科的4年,我从没停止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从踏入大学的门槛,我就一直在物理这个专业领域探索。在这个专业领域深入探索,似乎已经成了一种习惯。高中和大学的时候,我信奉亚里士多德的那句名言“我们日复一日做的事情,决定了我们是怎样的人。因此所谓卓越,并非指行为,而是习惯。”我也相信,坚持去做一件事情,任凭风吹雨打,总有一天可以成功。这个信念,支撑着我愿意下功夫去追求的目标,就是在世界一流的学术殿堂,做一流的学问。也是凭着这个信念,我在大学期间能够保持着对学习的热忱。同时,正是由于这种发自心底的热忱,我也很享受学习和奋斗的过程。
  

  没有经过考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苏格拉底
  还记得被录取后第一次来普林斯顿大学访问,印象最深的除了小镇上宁静悠远的氛围,就是天体物理系和蔼可亲的教授们。这些教授们永远像长不大的孩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几十年如一日地快乐地在探索未知的道路上前行。我问其中一位教授,是否犹豫过自己从事的职业,他的回答让我至今都很难忘。他说,如果发现对自己从事的事业失去了兴趣,他随时准备第二天辞职。
  站在当时人生的路口,去一流学术殿堂深造的目标已经达到,但我心中隐隐觉得似乎还不能完全说服自己。刚拿到录取通知的兴奋劲儿一过,我更多的是苦恼新的目标在哪里,亦或是追问自己到底为何要执著于在学术的道路上前行。换言之,我顾虑着自己是在被惯性所驱使:习惯了设定目标,通过努力,达到目标,然后设立新的目标,周而复始。
  也许在某些人看来,这些反思和追问都不太有必要。可是在我看来,就像苏格拉底说的那样,“没有经过考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机械地重复某一种“套路”尽管可以带来实际的好处,但对个人来说,也许不是最合理的生活方式。一个人,如果仅仅因为被告知某种“套路”是他应该遵循的最优化的方式,而不是通过思考得出的结论,那这个人就不是一个拥有自由意志的人。在人生的岔路口,我非常渴望能自主选择自己的道路,追寻自己内心的声音。而那个教授普通的一句话,的确来的正是时候。
  回想我的求学成长历程,考试还是一种相对公平的衡量手段。在考试中拔得头筹,可以说是达成目标的充要条件。可是除了自我被短暂地满足一下,真正带给我喜悦的是了解那些伟大思想的过程。无论是严密规整的经典力学还是富有想象力的相对论,亦或是充满玄机的量子物理,再或者让人耳目一新的统计力学中的思维方式,都像是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小世界,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在求学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真正点燃我热情的是探索未知的渴望。而这4年在普林斯顿的学习过程,尽管碰到过困难和科研上的瓶颈,这样的渴望仍然让我坚持了下来。收获的不仅仅是科研结果,还有内心深处的满足感。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  ——黑格尔
  
  我所从事的天文和天体物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以整个宇宙作为一个物体,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一切。它关心宇宙中万物的分布、运动、性质、起源、演化和最终的命运。人类对天文学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和对其他学问的兴趣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对物理、化学或者生物的研究,经常可以推动人类生产力的发展,改变社会的进程。然而对诸如理解宇宙如何起源和它的最终命运,或者寻找其他恒星周围的行星系统之类的探索,或许在很长的时间内(如果不是永远)都不会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人类对这门学问的兴趣,从我们刚刚脱离动物的范畴一直到今天,很大程度上只来源于一个方面,那就是人类原始的好奇心。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郊外偶然被漫天的繁星所吸引,在电视里目睹火星车最新发回的火星照片,亦或在网络上注意到一副壮丽的天文图片,有那么一瞬间,我们突然想知道,外面星空里的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又有什么样的未知的故事发生在这个广阔的宇宙中。
  几年前一次去夏威夷冒纳凯阿火山顶的天文台进行观测。第一天在半山腰的基地安顿下来后,没有什么困意,我便信步在住处周围散步。出门没有几步,便注意到头顶上的天空似乎跟平日有些不一样。不经意间抬头的一瞥,看到的景象,竟至今像照片一样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那是一种言语所不能描述的浩瀚的星空。没有高楼遮挡的整个半个球面的夜空,被不计其数的星星密密麻麻地点缀着,没有一块空隙。而银河系如淡淡的乳白色的带子,横跨整个夜空。这种心灵被震动的感觉,没有亲见的人,是不能想象的。对于所有的天文学家来说,仰望星空所带来的那种震撼感,可能是我们叩问未知的最原始的动力。而能够不计功利,不问现实地对天空关注,或许是人类,作为能够理解自然的智慧生物,所需要保持的。


  
后记
  此次获奖,我倍感荣幸,也很感谢国家对我们海外学子给予的肯定。回想自己的求学历程,其实真的觉得很幸运能找到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并可以有机会坚持下去。我希望自己可以一直跟随内心,坚持理想,不为外界左右,或如庄子所言,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在探索未知的路上,我想永远做一个怀着好奇心的孩子,带着问题和思考,去发现更多。


  董若冰,2011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特别优秀奖”获奖者,留学美国。
  1986年出生,2008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现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天体物理系攻读博士学位。先后在《天体物理期刊》、《天文学期刊》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多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原行星与原行星盘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数值计算,对行星形成初期的在行星盘里产生的可探测信号的模拟,以及对太阳系外原行星盘的观测。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