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1年第8期 > 正文

恋恋剑桥

2011年08月11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图/夏晶晶
  和牛津相比,剑桥更像个女子。没有成片中世纪的建筑,也没有繁复的哥特式花窗,取而代之的是剑河的细流、河边细枝蛮腰的杨柳,一片波光倩影,好不风流。成百上千的伟人、名人和他们留下的故事为这所世界名校又平添了一抹浪漫。
  提起剑桥大学,总是想象出辉煌的门头,望进去有轩敞的庭院,巍峨的礼堂,造型卓越的喷泉雕像,和一座座风格各异、规模宏伟的教学楼、宿舍楼,那些穿着黑袍的教授和学子在铺满落叶的甬道上走过,风度翩翩而书卷气十足。
  然而来到剑桥才知道,所谓“剑桥大学城”其实是一个镇,整座镇都被称为剑桥(Cambridge),而镇上31个学院,其中有3个女子学院和2个研究生院,统称剑桥大学。但事实上每一所学府又都有自己的名称和图书馆,比如著名的国王学院、圣三一学院和皇后学院等等。这样的教学体系就是剑桥大学沿袭至今的“学院制”。
  众学院就散落在小镇之中,巷陌纵横,走不了几步就是一座独立的庭院,诸学府之间夹杂着咖啡馆、服装店、邮局等等。剑桥镇的物价之高堪称全英前三,其他两位分别是伦敦和牛津。最直接的例证就是申请签证时,如果你的目的地是这3个城市,便会要求你的“每月生活保证金”比其他城市多出几千镑。可是,这个吸引了全世界顶尖研究者的小镇却朴素得略显简单,甚至没有高楼大厦,最高的建筑大概就是教堂。镇上的砖墙和街道都极干净,草坪翠绿柔软,仿佛刚刚经雨洗濯。英国的雨水很密,时阴时晴,细雨霏霏时的英伦岛别有一番缠绵的味道。
  在中国人的心中,剑桥除了有世界名校的权威,还有诗人徐志摩的浪漫。当年的徐志摩就是国王学院的学生,诗人是如此迷恋剑桥的风景,以至回国多年仍梦见“那四五月间渐缓最艳丽的黄昏,寸寸黄金。”
  徐志摩来到剑桥本是为了师从罗素,虽然彼时罗素已被剑桥除名,但是几经辗转,两人还是结成了挚交。——是该庆幸的,倘若他致力于数学研究,世界数学界或许不会出现什么石破天惊的理论,但中国的诗歌界必然少了一位大师、一位天才。留英期间,徐志摩还结识了著名作家狄更斯,也见到了民国政治家林长民和他的掌上明珠——林徽因,并“一睹惊艳,再睹倾心”,直至为她碎心而死。他没能跟她一起坠入爱河,却为了她从天上坠落地狱。1931年已和陆小曼成婚的诗人,执意赶去听林徽因的演讲而坠机身亡。那时,距离他写下《再别康桥》已过去整整3年。而今,这首小诗已刻在了国王学院的桥头,绿草掩映着那块白色大理石(见右图)。我想,每个路过此处的中国人都会心有戚戚焉。
  在皇后学院附近,有一个小码头可以登船游剑河,像诗人写的那样:“撑一支长蒿,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很是诱惑,但我始终没有乘船游河。我少了那份天生的浪漫,怕打破想象的美好,宁愿选择“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潇洒。
  水绕剑桥,因此桥就有了实际的用途。从宿舍楼到教学区,总有大小不一的桥相连。最著名的当属圣约翰学院的叹息桥,桥名取自学生们的真实写照。剑桥素以教学严谨著称,考试制度更是近乎苛刻,于是每逢期末,学生们从宿舍过桥到考场,因担心自己无法及格而频频叹息;考试结束,返回宿舍又因答题不佳继续摇头叹息,故此桥得名“叹息桥”。另有一座造型奇特且大名鼎鼎的木桥,它一头连着学院的红墙教学楼,一头连着绿树如画的水湄,整座桥的设计布满几何图形。据说,此桥出自牛顿的手笔,也是牛顿力学的一个明证,所以又称“牛顿教学桥”或“数学桥”,桥身不用一颗钉子。但日后,有学生不相信这么多木头可以不借助钉子连接,于是拆桥复查。谁料,拆开之后却无法复原,只好动用钉子重新组成了现在的样子。若这故事为真,真该好好教训这些败家子儿啊。
  然而剑桥的学风是保护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力,即使异想天开的想法,谁又敢断定不能实现呢?圣三一学院门头上的亨利八世雕像尤其说明这一点,雕像的右手本握有一根权杖,有调皮的学生半夜将权杖换成了椅子腿,学校查出真相后反而保留了学生的“杰作”,让亨利八世继续手握椅子腿,而且一握就是几百年。
  在雕像的左侧草坪上,孤零零地立着一棵苹果树,传说就是当年牛顿在树下悟出万有引力的地方。当然,这已经是那棵牛顿苹果树的曾曾孙子树了,因为是“名门之后”,游人们还是趋之若鹜地与它合影。不知会不会也悟出什么。
  如果仅把剑桥视作大学城,总有些轻浮了它的底蕴。这座千百年人类智慧集结的小镇,也上演过一幕幕传奇的故事,成为世人佳话。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