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1年第7期 > 正文

我们的留以生活

2011年07月11日  来源:神州学人 
  

  编者按:2011年4月13~25日,由教育部国际司组团,并约请国家留学基金委秘书处、中国教育报刊社(《中国教育报》、《神州学人》)等单位一行6人组成的出国留学综合政策调研组,前往以色列、印度、印度尼西亚3国,开展出国留学政策的综合性调研工作。在中国驻以色列使馆教育组、中国驻印度使馆教育组和中国驻印度尼西亚使馆文化处的积极协助下,调研组详细调查和全面了解了3个国家中国留学人员的基本情况。从本期开始,本刊将陆续推出以色列、印度和印尼中国留学人员的专稿,从留学人员自己的独特视角,解读他们的留学生活,分享他们的留学感悟。

记者手记
文/本刊记者  曹吉吉
  不到半年时间,这已经是《神州学人》的记者第二次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了。短短几日,以往脑海中对这个国家留存的印象不断被眼前的映像替换着,旖旎绚丽的自然风光、古老神秘的宗教文化、浪漫奔放的生活气息,还有这里的中国留学生。
  中国驻以色列使馆教育组负责人薛华领一秘介绍,以色列在工业、农业、军工、航天、生命科学、制药、电子信息等领域有很强的优势。截至2010年底,中国在以色列各类留学人员总数约有240余人,主要分布在以色列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巴伊兰大学、以色列工学院、本古里安大学、魏兹曼科学院、海法大学等7所大学和科研院所。其中博士后和博士生138人,硕士生57人,本科生44人,访问学者2人,比例分别为57%、24%、18%、和1%;男性占49%,女性占51%;研究自然科学的158人,占66%,社会科学82人,占34%。自2003年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设立“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项目以来,以色列共有11名中国自费博士生先后获奖。
  同时,针对在以色列留学人员的实际情况,教育组在使馆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留学人员为本,坚持“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原则,开拓创新,努力做好服务工作。2010年3月以前,以色列各校中国留学人员还没有建立中国学生的联谊会组织,只有联系人。经过教育组的努力,于2010年12月成立了全以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和7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教育组还克服多种困难,为在以中国留学人员举办了各种联谊活动。
  和我们调研组座谈的包括访问学者、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等,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像以色列蓝天白云下的阳光一样让人印象深刻。读着他们陆续发来的文字,我感觉从未如此接近他们的心境,那里分明体现出了青春的无畏,对这个神奇国家的向往,以及对留学对人生的独到理解。
  
我的留以生活
  文/刘坤(特拉维夫大学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国家公派博士生,全以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
  2008年12月,我被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至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师从本领域著名学者艾米利亚·弗里德曼(Emilia Fridman)教授和乌里·谢克德(Uri Shaked)教授,从事网络控制系统、时滞系统的研究。


  怀揣着自己的梦想、家长的希望,我踏上了我的留学之路。当留学之路开启时,首先面对的不是书本,而是生活。生活的差异和不适应,我到以色列的第一天就深刻体验到了。热心的房东给我准备了米饭和汤,我硬是闭着眼把汤喝了下去。以色列虽地处亚洲,物价却不低,甚至比西欧国家还要高,去超市买东西,也是经常把价格比了再比、算了再算。现在回想一下这2年半的留学时光,记得最清楚的不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加熟悉的还有哪个超市的东西便宜,什么东西最低价多少,什么时候什么东西会打折等等。此时,也许会比所谓的“家庭主妇”更会精打细算,同样能深刻体会到生活的艰辛。除此之外,有时候要工作到很晚,带着一天的疲惫回到寝室后还要自己做饭、洗碗等等,经常的情况是,等收拾完一切事情一看表,指针已经指到深夜12点了。
  由于有自己的梦想在支撑,所以生活上有再大的困难,我鼓励自己也要坚持。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导师的精心指导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2年半的时间,我已发表和完成6篇高水平学术期刊论文,发表6篇本领域国际会议论文,多次参加在以色列、匈牙利、中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国际会议,并作口头报告,现已担任本领域多种顶级学术期刊和多个国际会议的审稿人。来以的2年半时间,导师给我印象最深的两句话就是“I am responsible for you”(我为你负责)和“You are my gift from China”(你是中国送给我的礼物),我现在回想起来,都非常地感动。一方面是感谢导师负责任的态度,另一方面感谢导师对我努力进步的褒奖。在以色列的学习非常充实,几乎每天都有很多工作要做,导师对我的学习要求也非常严格,工作日期间,外出时间如果超过1个小时,是要提前跟导师打招呼的,以免她有工作要安排或者有问题要讨论时找不到我。忙碌了1周后,周末我们留学生可以相约去海滩晒太阳,也可以去草地上野餐,利用难得的周末洗去一周的疲惫,暂时忘掉学习的压力,好好放松一下。
  作为全以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学习之余,我还经常组织各类活动,加强在以留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丰富留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比如组织聆听中国驻以色列使馆参赞作的有关科技与商务方面的报告,了解中以之间的贸易往来;组织博士生和博士后代表与大使座谈;组织“第一届全以留学人员排球比赛”等等。由于以色列特殊的国情,周末安息日很多的公共设施关闭,这给我们组织活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但同时也更加磨练了自己。中国驻以色列使馆教育组对我们的活动一直大力支持,让我们这些在外求学的游子,倍感祖国的关怀。
  最后,我还有一点感悟想要和大家分享,大家都觉得犹太人非常聪明,很多新来的留学生也有这样的疑惑。“犹太人难道天生就聪明吗?”通过我自己2年多的体会,我的答案是犹太人不是聪明,而是勤奋。这一点在我周围接触的人身上就能得到很好的印证。一位是我的导师。她每天都是忘我地工作,尽管已在科研领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导师曾经教育我说,等你做科研做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你就会享受其中。另一位是我的70岁的房东老太太阿亚拉。现在的她每天仍要去报社做编辑工作,工作之余,每周四晚还要去一个辅导班上世界地理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天晚上,阿亚拉略带遗憾地对我说“坤,我今天忙其他事情了,没有读书。”所以我是由衷地佩服犹太民族这种学习的毅力。
  越是临近毕业,越是珍惜在以色列的学习机会,我一定学好本领,掌握关键技术知识将来为国服务。现在的我,会因为昨天精彩的生活而铭记在心,也会因为曾经的梦想得以些许实现而深感自豪。
  
一切风光在“险峰”
  文/满兴坤(特拉维夫大学物理天文学院高分子物理专业博士后)
  2年的以色列博士后工作就要结束了,与出发之前对未知的将来充满担心相反,现在如果有人问我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快乐!快乐的工作、快乐的生活。”


  快乐首先来源于工作,我来以色列的第一年就在本研究领域排行前三的杂志上发表了2篇文章。除了个人的努力,更得益于我的以色列导师的帮助。在我的眼中他已经是功成名就,拥有了一般人想拥有的一切生活,可是他对科研工作依然充满了热情。导师平常在学校的工作很忙,所以会经常约我去咖啡馆讨论问题,充分利用他的时间。每次讨论,导师都会非常认真听取我的意见,并且鼓励我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写文章的紧张时期,我们还会一起工作到很晚。这时,导师就会带我出去喝一杯,以示对我们努力工作的奖励。正是他营造的这种紧凑而又轻松的工作坏境,使我一直拥有工作的热情,而且对生活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快乐的生活需要努力地工作,但生活的内容一定不能全是工作,否则生活和工作都会失去她们的魅力,而我们也会随之失去快乐。
  工作不局限于实验室,参加各种本研究领域的会议,在会议上了解最前沿的研究,把自己的成果介绍给其他研究组,同最顶尖的科学家讨论以寻求灵感,都让人获益良多。让人意外的是以色列导师给了我很多参加国际性会议的机会,让我收获非常大。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去了两次巴黎,一次荷兰,一次德国,期间还和导师参加了一次在中国的会议。在这些会议中,导师主动把我介绍给他的朋友,让我有机会与最优秀的学者讨论,同时也真切感觉到自己的研究工作确实是有意义的,增加了自我认同感,更加坚定了我走科研这条路的信心。
  工作还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未来的路该怎么走。在申请第二个博士后位置时,我拿到了3个邀请,2个美国的和1个德国的,都是在本研究领域内排名前列的课题组。这其中,导师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从申请材料的准备,到申请过程中的每个细节,都积极地给我意见,告诉我什么是“专业”的申请。正是老师的这种专业指导,再加上平时合作的其他老师的推荐,我才拿到了在国内都不敢想象的博士后位置。最终我选择了本研究领域里排名数一数二的一个美国课题组,也为我的以色列博士后生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导师的帮助使我的科研工作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他并不是以色列导师的特例。在与其他以色列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以色列导师对工作都非常有热情,对学生的关心大部分都是一种长辈对晚辈的教导,不仅是工作学习,还包括生活家庭。
  生活中最重要的就是人生的另一半。我太太派我来以色列打前站,比我晚4个月到,她来的那个月,导师就主动给我加了工资(以色列博士后的平均工资是2.6万美元/年),并且还多次邀请我和我太太去他家聚餐。后来我们才明白,他是想用自己的生活来鼓励我们,只要我坚持做科研,只要我太太继续支持我,我们也能拥有像他一样的幸福家庭。
  快乐的生活还需要朋友。大多数以色列年轻人在读大学之前都服至少2年兵役,然后四处游历1年,这就决定了他们大学毕业的时候比我们至少大3岁,再加上军队生活的磨练,各方面都很成熟,人与人之间非常友好和谐。给我感受最大的是,他们尊重每一个人,也尊重每一个人的选择。我和2个以色列人在一个办公室,由于我不会讲希伯来语,所以他们在生活上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在以色列重要节日的时候,还会邀请我去他们家一起过节,感受以色列人民的特色节日生活。
  生活离不开放松,我认为最健康的放松就是旅游。以色列这个国家面积很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色景观都能欣赏到。如果自己开车,数小时便能感受到北部戈兰高地上草原的花香和南部山丘沙漠中死海的苦涩。个中风情,比之中国的九寨沟是别有一番风味。除了景色,以色列地区的文化也和中国一样,当得起“古老”二字。从和平之城耶路撒冷到耶稣显出神迹的加利利海,当你走进一座座典故颇多、历史悠久的教堂,站在与上帝最近的土壤上的感觉油然而生。
  值得一提的是,来以色列留学是安全的(除非发生大规模国家之间的战争)。安全问题也许是大多数同学来之前会有的顾虑,我来之前也是鼓励自己“一切风光在险峰”,但到了以色列以后我发现,偷窃抢劫此类会对一般人造成伤害的犯罪行为在这里是非常少的,因为带枪上下班的士兵随处可见,并且以色列人民的生活是比较有保障的,尤其是身处以色列腹地的特拉维夫。
  总的来说,我感觉在以色列做博士后的性价比是非常高的。首先由于目前国内想来这做博士后的学生不是很多,所以竞争不大,这使得申请者可以选择以色列最好的课题组。然后从这里进入国际顶尖的课题组继续研究。所以真心希望大家能注意到这个暂时被遗忘的科学圣地。选择以色列,你将会有很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感受“真正的以色列”
  文/陈艳艳(特拉维夫大学哲学系国家公派博士生)
  以色列:与神较力的人。以色列之地古称“迦南地”,根据犹太教的信仰,这是耶和华神应许给犹太人的“流着奶和蜜的美地”。以色列西邻地中海,地处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交汇处,自古以来即是东西方的交通枢纽。历史上的这片土地饱经风霜,先后为波斯、罗马拜占庭、奥斯曼土耳其等帝国占领。现在的以色列国土面积2万多平方公里,与黎巴嫩、叙利亚、约旦和埃及4个阿拉伯国家接壤,既是一个发展迅速、相对富裕的中东国家,也是巴以冲突问题和中东和平进程的主角之一。


  以色列75%的人口是犹太人,主要宗教信仰是犹太教。《圣经》里记载说,有一天夜里耶和华神化身为天使来和犹太人的祖先雅各摔跤,却输给了雅各。于是耶和华神给雅各祝福,并且对他说“你的名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因为你与神与人较力,都得了胜”。历史上的犹太人虽然有着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命运,但是却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宗教信仰和民族特性。犹太教中有613条律法,这些律法规范着犹太教徒生活的各个方面,告诉他们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现在的以色列不是政教合一的体制,可是却是一个浸润在宗教信仰中的国家。比如,每个周五傍晚开始到周六傍晚这段时间是犹太教的安息日,是神规定的不可以劳作的日子,所以每周这时以色列的超市、商场、饭店、邮局、银行等许多场所都是不营业的。
  2年前我刚来这里不久,碰到了一件趣事,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这是一个多么奇特的国家。那时我住的大学宿舍楼有一个犹太教徒学生。我经常会碰到她,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打过招呼。有一天傍晚,适逢犹太教的安息日,这个教徒学生却主动来找我,问我是否可以帮个忙,并且解释说只要1分钟就可以。我跟着她来到她的宿舍,她指着灯的开关问我说可否帮忙打开。我觉得疑惑,想着开灯这样的小事为何她还要特意请我来帮忙,但是我还是帮她开了灯,她用一大瓶石榴汁外加千恩万谢恭送我回了自己宿舍。后来我才了解到,犹太教徒在安息日有很多的事情不能做,“开灯”就是其中之一,因为“开灯”不符合犹太教的律法,犹太教徒相信如果做了不符合律法的事情就会得到神的惩罚。我想那位教徒学生大概忘记了在安息日到来之前把灯打开,所以只好请我这个“外人”去帮忙,否则她只能在黑暗中度过她的又一个虔诚的周末了吧。
  和平:永恒的主题。关注国际政治的人都必然听说过中东问题,知晓犹太人和阿拉伯人这两个民族;也必然知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中东冲突问题自然不是我这样一个外行的人三言两语可以概括的,可是如果你到过以色列或者巴勒斯坦,接触过犹太人或者阿拉伯人,就或许会对巴以问题有一个新的视角和解读。
  2008年底,我经由国家公派到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留学。那时我所知道的以色列是一个相对不安全的国家,人体炸弹、恐怖袭击时有发生。临出发前,我的同窗好友争相给我饯行,开玩笑说要请我吃他们请得起的最好吃的食物,唯恐我来了以色列后就再没有了与他们见面的机会。我心里虽然清楚实际情况绝非他们渲染得那么可怖,但是对于以色列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则基本没有概念,只知道这里有我想跟随的老师——她是位美丽优雅兼雷厉风行的女士;这里有我想学习的文化——她是人类宗教文化史上的瑰丽珍宝;这里有我想目睹的中东沙漠风情——她是一种绝对别致的经历。
  后来,我在这里学习和生活,了解了各种奇特的风俗习惯,也接触了形形色色的人。我所就读的大学里有来自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学生;在大学校园里,犹太学生和阿拉伯学生坐在一起畅所欲言、开怀大笑。我的朋友中有犹太人,也有阿拉伯人,他们都是非常友好、善良的人。我有一位阿拉伯朋友家在以色列北部。他曾经请我到他家做客,介绍我认识他那热情友好的家人和地道的阿拉伯美食;他带我去戈兰高地,指着加利利海周边的美景跟我说“这是我所热爱的美景,我所生活的地方,如果没有战争,一切该是多么美好”!我还有一位犹太朋友是位非常成功的高科技运营商,他曾经告诉我,犹太人当中也有坏人,阿拉伯人当中也有好人,所以好坏不是一个民族概念。冲突和战争是政治力量的表演,但绝不是两族人民的期望,和平才是永恒的主题。正因为其难得,所以才显得越发珍贵!
  学习:一生的事情。犹太人喜欢学习的精神就像是这个民族与生俱来的特性。特拉维夫大学坐落在以色列的“白城”特拉维夫市,是一所政治氛围比较友好的开放性大学,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轻松自由、乐观积极。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朋友,课堂气氛也非常轻松活跃。这所大学的老师非常尊重和爱护学生,老师的讲课常常会被学生的问题打断,然后一整节课都在讨论中度过。
  我在这里的第一学年选修了哲学系一位老教授的课。这位老教授是以色列著名的汉学家,在中国哲学界声名远播,因此去上课前,我的心情是见偶像般的激动和紧张。和我一起选修那门课的还有其他十几个学生,可是他们却大部分比较随意,不修边幅。最让我惊讶的是有个男学生,第一次上课就在课堂上把苹果咬得嘎嘎响,还常常打断老教授的讲课,提出一些在我看来非常欠缺考虑的问题,但是那位老教授却并没有任何不悦,他非常耐心地回答这个学生的每个问题,并且征求在坐的其他学生的意见,不久就形成了全班讨论的氛围。我虽然由于希伯来语不够熟练,不能随性地加入他们的讨论,但是却没有了一开始上课时的拘谨,很快地融入到了集体讨论的轻松快乐的气氛当中。
  我的导师是一位研究中国哲学和比较宗教哲学的女士。在生活中,她用女性特有的细腻和体贴关怀着我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了身在异国他乡的我很多的温暖和感动。她曾经开车带我去以色列的名胜之地,告诉我这是个有历史的国度;有时候她也会在周末带我去一些不起眼但是有特色的小饭店或者咖啡厅,用她的话说叫“给我看真正的以色列”。可是,有时候她也会对我发火,当我的学习进度不能让她满意的时候,当我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没有一个清楚的规划和概念的时候。她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诉我说,她知道我在这里的时间只有4年,目的是拿一个博士学位。但是如果我背井离乡来到这个国家,只是为了一个学位,她会建议我立刻回中国去。她说希望她的学生对自己的当下以及将来有个清楚的规划,希望她的学生学习只是因为喜欢,而不是为了功名利禄这些其他的目的。她的话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以至于后来我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做论文,真正觉得学习是可以让人乐在其中的,都是受她的影响。还有一次我跟她闲聊,想起她正在做的一个课题,于是问她“你的课题完成了吗”?她笑笑回答我,学习是一生的事情,何来“完成”这一说呢?
  
以色列留学见闻
  文/樊丽燕(特拉维夫大学海外留学生学院犹太文化史专业硕士生)
  对许多国人来说,留学中东是件不可思议的事儿。的确,以色列是三大宗教的起源地,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与这块土地密切相关。因此,宗教的纷争,再加上现实的巴以冲突在国人心中造成了不安全感。然而,半年多的留以生活改变了我对这块土地的看法。


  我在国内学习犹太文化史,到这里亲身体验犹太人的传统、文化及生活方式,意义非凡。以色列是以犹太人为主的国家,因此,这儿的方方面面染上了浓重的犹太特征。在这里,周五、周六是双休日,从周五太阳落山到周六太阳落山是一整天的安息日,所有的公共场所停止工作,包括超市、店铺、市场以及公共交通。这一天是属于所有人的,没有了昔日的车水马龙,有的只是散步、遛狗、跑步的人们,或是骑着自行车的赛车手。虔诚的犹太教徒,往往在这一天去犹太会堂做祈祷,学习《托拉经》。安息日,他们不可以使用电脑,不可以开关电灯,不可以使用与电气有关的设备,如有特殊需求,会有专门的人为他们服务。世俗犹太人,抑或举行家庭聚会,抑或花上一整天去公园烧烤或去海滩休闲。
  饮食律法在犹太文化中也是极其重要的。虔诚的犹太教徒严格执行饮食律法,不吃猪肉、虾,吃特定的鱼,对于如何煮食也有特定要求,不将肉制品和奶制品混合。世俗犹太人大都也保持洁食,只是没那么严格。每个城市都会有一两个市场,在市场里可以买到猪肉和虾,这些店铺的主要销售对象是外国人和本国的俄裔犹太人。
  犹太历与中国的阴历都以月亮记日、月,与农作物的种植和丰收息息相关。犹太节日也和中国节日一样多,每个节日都包含特定的意义,抑或与《托拉经》中的故事有关,抑或与大屠杀、建国相关联。至今为止,我在这儿度过了哈努卡节、普林节和逾越节。印象最深的是普林节,特拉维夫全城沐浴在节日的喜庆中,人们化妆上街,有扮成兔子的、老鼠的、怪兽的,有着旗袍的、和服的、公主裙的,各式各样,千奇百怪。节日期间,昔日的马路成了步行街,广场上人群攒动,DJ在舞台上奏着欢快的音乐,台下的观众则是欢心雀跃。
  犹太人以教育闻名天下,以色列的教育水平也是一流的。国土并不大,却有好几所世界名校,如希伯来大学、特拉维夫大学,有些科研院所的水平也达到了世界领先地位,如魏兹曼科学院。
  希伯来语是以色列的通用语言,由于是移民国家,大部分人的英语水平都高于其他非英语国家。我在国内学过1年的希伯来语,在海外学院接受的是英文授课。学生的选课自由度很大,从政治、历史到艺术、戏剧等等,授课老师有本校教师,也有外聘甚至是其他国家的老师。以色列本国学生一般有两门主科,如学习语言的,还会学习经济,这种双选课无疑增加了课程的实用性。大学的跨国交流很多,经常与世界各国有互换项目,增加学生的视野。
  我所在的特拉维夫大学,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十分丰富,对于学习犹太文化史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得天独厚的地方。每座图书馆都有专门人员给学生服务,若有找不到的书,随时可以请教。每栋教学楼、图书馆都有自动复印机、打印机,极其便利。
  特拉维夫大学的校园文化亦是丰富多彩,每周三,只要是晴天,在校园内都会有集市。商品琳琅满目,吃穿及日常用品、电子产品应有尽有,还有别具特色的阿拉伯小吃。最引人瞩目的是集市中央的舞台,学生乐队、歌手可以一展自己的才华。
  这块土地记载了太多的故事,从《托拉经》到《新约》,从大批的犹太移民定居于此到巴以战争,历史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身处亚洲,却是一个西方国家,无论在高科技、教育还是农业,犹太人都力争做到最好,这便是以色列。
  
以色列的可爱之处
  文/程丹蕊(特拉维夫大学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
  我从8岁来到以色列,在这里断断续续一共生活了10年。可直到读完初中并不真正了解这里的文化,只能说知道一些现象和常识,尽管一直以来都在努力学习《圣经》和历史等课程,但对于以色列,尤其犹太教,还是依然懵懂无知,甚至面对新文化有一点恐惧。高二时进入一所寄宿学校,这所学校基本遵从犹太人的传统和礼仪。因此,从那时起,就拥有了和犹太人生活的接触,我才开始真正了解犹太人和犹太民族,还有他们在高科技中显示出来的聪明。


  我们学校每个星期五晚上都要按《圣经》里的规矩迎接安息日,虽然大多数同学并不信教,可大家都会很期望安息日前的晚餐。首先是因为会有丰富的食物,不过更主要的是它变成了一个师生交流娱乐的机会,同学和老师们像朋友一样一起谈笑风生,成为重复的日程表里的亮点。此外,它也是显示学生创造能力的一个好机会。安息日的活动由学生自己组织,吃饭前一定会有段精彩的表演,有时候是一段小音乐剧,有时是关于学校的滑稽情景剧。然而除了这顿晚餐的娱乐性,也会有《圣经》的片段朗诵,这时,大家都会静静地听着,用《圣经》故事里的哲理来反省过去一周的行为。这样,虽然说是宗教活动,可是令所有的人,信教的,不信教的,乃至我这个中国女孩儿,都享受着宗教带来的愉悦和教益。
  宗教陪伴着生活,这或许就是以色列的可爱之处。
  
一次影响我人生的经历
  文/钱韦(特拉维夫大学海外留学生学院希伯来语专业本科生)
  我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希伯来语专业大三的学生,到以色列留学1年,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收获颇多,我觉得这是一次可能会影响我以后人生的经历。
  首先,我的语言技能一定有所提高。我本身学的是希伯来语,在这样的语言环境里生活,平时也上他们的语言培训班,希伯来语的听说读写能力都有所提高。在特大的海外留学生学院是英语授课,英语的听力和阅读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


  其次,我变得更独立了。前几天和妈妈视频时,她问我:“现在让你一个人再出国,你怕不怕?”我回答说当然不怕了,妈妈突然笑起来,提醒我道:“你在国内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寒假回家,因为找不到同伴,又是第一次坐火车,还打电话跟我哭呢。”确实,这几年变化很多,尤其是出国以后,什么事都要自己做,本来从来没有做过饭,现在能烧一桌子菜,生病了自己找药,没有办法再依赖别人,现在我反而更习惯依靠自己。
  最后,我深深地被这里的学习氛围所感染。走在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是白发苍苍却手捧书本的老人,坐着轮椅的残疾人,还有穿着军装的现役大兵。这里的大学招收学生没有门第之见,不管是功成名就的大师还是刚刚入学的学生都保持非常勤奋的学习习惯。我在海外留学生学院上课,每周也要读几十上百页的课外读物,相对以色列本地的学生已经算少的了。犹太人热爱读书的传统确实是这个民族精英如此之多的原因之一。
  除此之外,受到犹太文化影响,我看问题的角度和思维方式更多面化了。
  
梦回特拉维夫
  文/朱丽岚(特拉维夫大学海外留学生学院希伯来语专业国家公派本科插班生)
  作为一名希伯来语专业大三的学生,我有幸作为本科插班生被国家公派到以色列。舒适宜人的地中海气候,热情睿智的犹太民族,白色的包豪斯建筑,鲜艳欲滴的热带花草,美味可口的地中海食物,让我深深爱上了特拉维夫这个城市。


  在特拉维夫求学的经历让我终身难忘。拿到选课表的那一刻激动的心情难以言喻,课程设置相当丰富,涵盖了犹太学研究、以色列艺术、以色列经济、以色列环境等方方面面,弥补了国内语言教学侧重语言本身忽略文化学习的不足。入学前有希伯来语等级考试,我们都在第5级,只比母语水平低一级,所有人都惊讶地问我们不是犹太人为什么能把希伯来语学得那么好。同时,以色列人学习中文的热情非常高涨,无论男女老少都对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度充满了向往。我们互帮互助,我们教他们中文,他们教我们希伯来语,我跟他们说这叫作“双赢”。在开学典礼上,院长激动地说道:“海外留学生学院这一届迎来了数量最多的中国学生,这难道不是以中两国交流蓬勃发展的最好证明吗?”
  因为我们参加的是海外留学生项目,同学都是来自世界各地,我们有机会接触各国文化,在思维碰撞、开阔眼界的同时,更加为祖国灿烂的文明而感到骄傲和自豪。学院常组织一些别开生面别具一格的活动,这些活动无一不体现着犹太人过人的智慧和创新意识,比如晚上参观动物园,去光明中心体验盲人生活,到当地人家里感受安息日,听各种风格的音乐会,参观博物馆等等。
  这儿还有很多非常有意义的志愿者项目,儿童医院、宠物医院、艺术馆等等,甚至还有收集剩饭给需要者的项目,叫“From Table To Table”。在参加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中,我不仅锻炼了希伯来语,而且对以色列社会有了更深的了解,同时也为公益事业作出了一份贡献。
  犹太历史源远流长,犹太传统节日也是丰富多彩,我们在以色列的几个月中就经历了光明节、普林节和逾越节。我们被好友邀到家中,体验犹太节日的独特风味。在普林节的时候,我们也按照习俗,穿上奇装异服跟人们一道参加游行,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这个社会,我们热爱犹太文化。喜中有悲,悲中有喜,是犹太人节日不变的特色。阵亡将士纪念日之后便是独立日,按照犹太历一天始于傍晚月亮升起的时候,也就是说阵亡将士纪念日结束的当晚,沉浸在沉痛缅怀中的人们就要擦干眼泪,点燃庆祝以色列独立的火把,投入到建国的喜悦中去。有喜有悲,有苦有甜,有笑有泪,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在国外中国学生格外团结,在以色列感受到最多的是集体的温暖。特别是全以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成立之后,组织活动就更加有条不紊了。中国驻以色列使馆教育组对我们的活动一直大力支持,让我们这些在外求学的游子,倍感祖国的关怀。

  几十年后的今天,我不知道我会在世界的哪个角落,但是我有一点可以坚信,我一定会想念以色列,那就让我梦回特拉维夫吧,再让我看一看那金黄金黄的沙滩,碧蓝碧蓝的海浪,乳白的楼房,卡梅尔市场鲜艳诱人的蔬果还有以色列人脸上那忧伤而又甜蜜的笑容。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国外的日子里我们接受磨练,独自成长。感谢祖国给我这么好的机会,在本科的时候就能留学以色列。我一定刻苦学习,争取早日学成报效祖国。
(题图:特拉维夫大学校园。摄影/钱小岩)

调研组与驻以使馆教育组负责人薛华领一秘(后排左五)以及在以中国留学生合影。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