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吴臻:青春有数学相伴

2011年06月08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王静
  吴臻,山东大学数学学院副院长、山东大学泰山学堂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71年出生,199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数学学院应用数学专业,获博士学位;1998~1999年在法国曼恩(Maine)大学数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正倒向随机微分方程与随机最优控制理论。在国际及SCI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3篇,其中SCI期刊论文29篇,EI检索论文23篇。主持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基金10余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理论物理中心(ICTP,意大利)聘为合作研究员。
  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先后获得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和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基金。2009年入选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被聘为山东省人民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咨询专家。
  山东大学数学学院的确是个藏龙卧虎之地。不说潘承洞那代人,近几年就有彭实戈、王小云、刘建亚、陈增敬……无不以自己独到的学术成就影响学界。前些年,为报道我国金融数学的开创者彭实戈院士,笔者曾采访过他的学生吴臻,对那个白净俊朗、潇潇洒洒的大男孩颇为留意。没过几年,作为首批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山东大学金融数学团队骨干成员、国家重点学科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学科带头人、数学院历年来最年轻的副院长,吴臻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广泛认识和了解,主持的课程《微积分与数学实验》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多次获得国家及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年轻的吴臻在学术研究、教学及管理诸方面已逐渐崭露头角,日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数学不能仅靠聪明……”
  在数学院办公室见到吴臻时,他刚刚送走陪同多日,前来进行学术交流的法国客人,看上去略有几分疲惫。然一旦切入谈话主题,话语便如开闸的洪水般倾泻而下,笔者明显感到他的思路比语速更快。
  吴臻对数学的喜爱渊自他的父母。他的父母均毕业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山东师范大学数学系,先被分配到滨州的农村中学,后又调回济南的山东省实验中学,教了一辈子高中数学。在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各科成绩都不错的吴臻,从小就对数字格外偏好,对那些定理、公式、逻辑推导格外感兴趣。说不上从什么时候开始,数学成了他向往的一片美丽霞光,带给他的是无穷的信心和乐趣。各种竞赛获奖,成绩屡屡名列学校、地市前茅。高二那年,他就参加了高考,成绩为滨州市第二名,超过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所以,他和很多早慧的学生一样,连蹦加跳地进了山东大学。那年他刚刚16岁。
  聪明,活跃,好奇心强,本科几年,学习上吴臻没觉得多么累,倒是对社团工作投入了很大热情,演讲比赛、辩论赛、毕业晚会、文艺演出,任何一件事他都做得很投入,他参与组织的活动也总是有声有色、不同凡响。在上个世纪80年代那个激情洋溢的年代,这个帅气的数学系学生会副主席,阳光、真诚、聪慧、友善,因此结交了一大帮各系的朋友。当然,他也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但他成绩依然领先,成为当年150名学生中仅有的2个保研生之一。吴臻说,如果本科阶段用更多的时间读书,自己的理论基础会更宽博、更厚实。但那些社会工作所能给予他的,却也是书斋中难以得到的。
  真正进入学术殿堂是吴臻跟随彭实戈教授读博士时。“彭老师视野开阔,思维跳跃,对学术方向看得准、看得远。”吴臻时常感到,自己的知识积累不足,时间不够用。好在吴臻很快“觉悟”,集中全副精力认真苦读。1998~1999年,他到法国曼恩(Maine)大学数学系做博士后。当时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还很少,吴臻的法语还不太好,家里还没有网络,既缺乏对当时、当地信息的了解,也缺乏与过去熟悉环境的交流,孤独难耐,痛苦异常。吴臻索性把自己埋在书本里,除了上课,大部分时间是读书,用刻苦的学习来抵御绵延的乡愁。
  后来吴臻接连在国际学术刊物发表文章,与彭实戈教授、:让·皮埃尔·勒贝切(J.P.Lepeltier)教授等知名教授合作,取得了一定科研成绩,并应邀在法国埃夫里(Evry)大学、图卢兹(Toulouse)第三大学作学术报告。他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认识和了解,法国导师、曼恩大学数学系主任勒贝切教授也特别满意。要回国时,本来只要出个证明就可以,导师却特意为吴臻写了一段话:“无可置疑,吴臻先生是一个优秀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并将必定有一个光辉的科研生涯。”
  经过多年努力,吴臻的双翼渐渐丰满起来。这些年来,尽管教学任务、管理事务压力极大,吴臻始终要求自己保证足够的时间读书、研究,他的方法便是见缝插针、分秒必争。学生和同事们常常在忙碌一天要关闭电脑休息时,又发现他刚刚发来的信息。每天下午四五点钟,机关人员快下班时行政事务最少,也是吴臻与学生和同事讨论问题研究学术最好的时段。
  吴臻所从事的随机控制、概率论和金融数学等领域的理论课题,具有很强的应用背景。先后在国内外发表论文33余篇,其中SCI 29篇,EI 23篇,论文曾被法国、美国、意大利等国际知名教授多次引用,得到行内学者的高度评价。吴臻经常告诫学生,“学数学吃不了苦不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大量掌握前人的东西。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不能仅靠聪明,不能含糊、浮躁,要下很多力气。”
  
“学生跟了你,
就一定要把他带到学术前沿”

  或许是受一辈子做教师的父母影响,吴臻把教师岗位看得格外神圣。大学时代就屡屡在演讲比赛、辩论赛中获奖的他,思维敏捷、逻辑缜密、谈吐风趣,能把艰深晦涩的理论讲得丰富生动。他精心准备每一堂课,每一次研究生讨论班。他主持建设的课程《微积分与数学实验》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多次获得国家及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并被学生评为“我心目中的好导师”。

吴臻(右)在课堂上。


  幼年跟随父母在滨州农村生活的那段经历,被吴臻视为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始终记得当年他的同学没有钢笔,没有文具,甚至连作业本都买不起。孩子们游戏时的筹码,就是一张张纸片,赢得多了装订成本子用来写作业。谈起这些,他的语调中带着淡淡的忧伤和深深的怜惜。这种经历,一方面使他感觉自己理应比同龄人学得更好,即使取得成绩也没有理由自负。另一方面,则成为他作为教师的强烈使命感和责任心的来源。他知道学生求学的不易,生活的艰难,总是倾其所有,从生活上、事业上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他为人坦率真诚,性格开朗,与学生朋友般相处,是学生眼中亲切随和的“大哥哥”。
  吴臻善于观察、积累、总结,注意把自己做学生时的体会融入到教学的组织过程中。记得读博士时,彭实戈老师告诉他,开始对导师主要是“跟”,导师做什么就学习做什么。但做到一定程度,就要学会自己找问题做,逐渐积累、有所突破,在这个方向上成为代表人物。现在,吴臻一方面做自己的研究,另一方面要给学生找问题。“学生跟了你,就一定要把他带到学术前沿。”这就需要具有开阔的学术眼光,对学科领域有准确的整体把握,找到具有发展潜力的学术方向。在研究生讨论班上,他总是细心听取学生的报告,分析学生读书过程中的问题,针对不同的人碰到的具体问题,指出研究路径,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博士生于志勇现在已是金融数学基地的老师,他说,“吴老师指导学生非常花费心思。他经常会在聊天时询问你读书的深入程度、课题进展情况。一般不会直接告诉你路径,而是让你充分思考和探索,等你实在没‘招’了,做不动了,吴老师才会启发你用怎样的思路。”
  很多课程尽管已经轮回讲过多遍,可吴臻每次还是像讲新课一样仔细备课。因为“他所讲授的《微积分与数学实验》、《随机分析与现代控制》等课程,是工具性的课程,关系到专业研究的理论基础”,“吴老师的课信息量特别大,他语速快,板书快,思路快,上课只要稍一走神,立刻就会拉下一大截……”博士生黄宗媛说。
  近年来,吴臻与博士生合作的论文曾获第五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学术论文奖,他指导的博士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资助以及“张嗣瀛优秀青年论文奖”等,在他指导下毕业的博士生也大多进入高校、科研等单位从事专业领域的教学、研究工作。
  笔者问他对于教学和科研更看中哪个?吴臻回答说:教学、科研并重。带着七八个学生,每个学生都要做科研、写论文,每个学生都要给出研究方向,这就逼迫自己扩大学术视野和研究领域,他把这看成教学相长的过程。“只有自己看得远,才能让学生站得高”,在科学探索的进程中,吴臻犹如一只领头雁,带着自己的学生并肩飞翔。
    
“要把理想的东西变为现实”
  吴臻做数学院副院长时才30岁,去年又担任了刚刚组建的以培养拔尖人才为目的的山东大学泰山学堂副院长。一身而任两个副院长,且都是分管教学工作,两个副院长的角色有相同又有不同。如果说前者更多是沿袭现有制度、更多常规性工作,后者则没有任何先例可循,完全是在一张白纸上描画未来。

吴臻(左)和学生们在一起。


  泰山学堂是山东大学探索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一种大胆尝试,依托学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计算机等5个学科及国家基地班,汇聚了全校最优质的资源,创造一流的条件,营造一流的学术氛围,选拔具有培养潜质的优秀学生,希望通过机制创新与教学改革,使参与试验计划的学生具有成为未来学界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国际一流科学家队伍的素质和潜能。由彭实戈院士担任院长。吴臻说“学堂基本上是彭院士出思想、出理念,我来具体执行。把彭老师高屋建瓴的想法、理想的东西变为现实。”这是一项前所未有的改革尝试。
  学生选拔出来了,办学宗旨也已公之于众。最令吴臻费心思的是如何实现创建学堂的初衷,如何把5个不同的学科融在一起,如何真正实现精英式教育。比起目标的确立来说,更为困难的是寻找通往目标的路径。
  首先迫在眉睫的是一系列制度建设。比如聘请国外教授,比如协调学堂所涉及的5个学院,生物、化学课的实验室问题,学生跨学院查阅图书资料的问题,建立学堂教学的督导制度、财务制度等等。学堂设立了5个教授指导小组,每个学科小组由4~5个教授组成常设机构。他坚持每周例会,集中讨论问题,大家一起协商解决。每出台一项制度,都要反复讨论酝酿。他的博士生黄宗媛现在是泰山学堂的教学秘书:“吴老师经常会在早上交给我一个单子,上面密密麻麻列满了需要讨论的问题、办理的事情,那都是他晚上思考的结果。”
  吴臻还要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方式、方法的反应,以便及时调整和改进。学生时代做过多年学生干部的经历,使他具备很多优势:亲和力强,善于与人沟通、协调;办事条理、思维清晰、有条不紊。他与学堂的各科教授们一起边探索、边实践,逐步摸索着一条全新的道路。“大师不是急功近利产生的,而是默默地、慢慢地成长的。”他坦言,这种教学改革的尝试,不可能不具有一定风险。但他还是竭尽全力运用自己所有的智慧和能量,付出加倍的心血和精力去描绘那幅美好的图画。
  不知不觉间,数学已伴随吴臻走到了不惑之年。由喜欢数学到研究数学,又由传授数学到探索教改。对他而言,数学既是童年的一个美丽梦想,又是眼下无穷无尽的操劳和忙碌;梦是美丽的、遥远的;现实又是琐碎的、具体的;把童年梦想变为现实的过程,就在每天的匆匆步履之中。每一堂课的讲述,都是一次迈向未来的宣言,每一项制度的建设,都是一级攀登理想的台阶。为此,他舍弃了曾经对象棋的迷恋,舍弃了绿茵场上的追逐,没有前瞻后顾,没有患得患失,只有全心全意的付出……  (封面、本文配图摄影/杨云雷)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