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1年第5期 > 正文

扩大教育开放 加强交流合作

2011年05月23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韩民
  去年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作为指导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战略、发展目标、改革任务和保障措施。《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以“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为指针,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将加快我国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有力支撑,也必将成为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扩大教育开放是《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是实现我国教育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
    

 

2009年9月30日,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海外人才国庆回国观礼团和优秀留学回国人才代表团成员。 摄影/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


教育对外开放是
推动我国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

  教育对外开放是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高瞻远瞩地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重要思想为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教育跨越发展的历程表明,对外开放是推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外开放促进了国人教育观念的转变,促进了我国教育体制、机制和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促进了我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了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目前,我国已与188个国家和地区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28个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3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据统计,从1978年到2010年底,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超过190万人,学成回国的留学人员超过63万人。留学回国人员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作为一名20世纪80年代的出国留学生,回国后从事教育政策研究,我本人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开放的成就及其影响可以说深有感受。我觉得对外开放给我国教育带来的变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国人观念和心态上的变化。过去我们总是害怕听到别人对中国教育的评论,特别是批评。在国际会议上谈到中国教育的时候,我们往往是谈成就多,谈问题少,谈经验多,谈教训少,对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要么避而不谈,要么一带而过,对现实存在的与外国的差距有些遮遮掩掩。但随着教育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这种状况有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已不再怕“家丑外扬”,不怕别人的质疑和批评。通过教育开放和交流,我们不仅对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有了更清醒的认识,而且得以借鉴别国的成功经验,通过改革弥补我们的短处,逐步缩小了与别人的差距。比如,关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发展和管理教育事业,国外的经验和教训有很多是可资借鉴的。在开放和交流中我们还认识到,我国教育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很多是外国也曾经历过或正在经历的难题。比如,教育的公平与质量,在哪个国家都是教育议题中永恒的主题。可以说现在我们更自信了。这种自信不仅表现在不怕听到别人的批评,还表现在对别人的赞扬也能保持客观、清醒的认识。比如,在2010年的国际学生测评(PISA)中,中国上海的学生第一次参加测验就成绩名列前茅,奥巴马总统惊呼美国已被中国超越,并将其与上世纪50年代苏联率先发射人造卫星相提并论。但对此我们很清醒,教育中某些局部取得的成绩,并不能说明我国教育的竞争力已超过美国,在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很多方面,特别是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与美国还有很大差距,学生负担重、素质教育实施不力的情况还没有根本的改变,国际一流大学的数量和质量也远不及美国。这些国人观念和心态上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源于教育开放。
  作为全程参与《教育规划纲要》起草制定的一名研究者,我体会到《教育规划纲要》的研制过程本身也充分反映了教育开放的重要性。在这方面我有两点感受:一是国际组织对《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在纲要研制过程中,起草组主动征求了一些国际机构,诸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银行、欧盟、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的意见。对此做法很多国际组织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提出了不少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和建议,比如应参照国际水平增加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学前教育、推进终身学习、提高中国教育指标的国际可比性,等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中国计划在国际、地区和双边的教育交流与合作中承担更多的义务是纲要的一个亮点,中国发展教育的经验教训及其在制定国际公约、框架、标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将对世界特别是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发展作出贡献。二是我国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和在国外的留学生对《教育规划纲要》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在纲要研制过程中,共有60多个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对所在国家的地区教育状况进行专题考察,搜集大量外国教育改革发展的信息,编发了很多期简报,为《教育规划纲要》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很多在外留学生也参与了相关调研工作,并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扩大教育开放是
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

  要实现未来10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扩大教育开放。在《教育规划纲要》中将扩大教育开放单列成章可以说体现了对这一问题的高度重视。但从哪个角度来论述当初曾有过讨论。比如,是用“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标题,还是用“扩大教育开放”?是作为教育发展任务、保障措施,还是作为教育改革举措?最后大家达成共识,标题用“扩大教育开放”,并且作为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来写。这一定位可以说反映了扩大教育开放与推进教育改革关系的认识的深化。一方面,扩大开放需要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另一方面,深化改革又需要扩大开放来促进。因此,《教育规划纲要》强调要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扩大教育开放,首先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关于教育的国际化问题当初也曾有过争议。有的观点认为应慎提教育的国际化,因为它可能会对公民意识的培养和民族文化的传承带来负面影响。但经反复讨论大家统一了认识:在全球化、信息化不断发展,跨越国界的教育活动与交流日渐增多的背景下,教育的国际化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出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以我为主提高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将有助于统筹国内国外两种资源,有助于我国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促进教育改革发展,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地位、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有利于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这种认识上的变化也可以说是《教育规划纲要》的一个亮点。

 

2010年9月29日,国务委员刘延东、教育部部长袁贵仁等观看中国接受外国留学生60周年纪念活动文艺演出后与外国留学生亲切握手。 摄影/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全面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
  根据教育面向世界、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的原则,我们要继续扩大教育开放,加快引进来、走出去的步伐。
  因此,《教育规划纲要》强调要深入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并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任务与政策措施。
  第一,多种形式引进和利用境外优质教育资源。首先是机构和项目资源,提出要吸引境外知名学校、教育和科研机构以及企业,合作设立教育教学、实训、研究机构或项目。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其次是人力资源。提出要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来华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有计划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提高高等学校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鼓励和帮助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三是课程教材资源,鼓励引进境外优秀教材。
  第二,全面提高教育合作交流水平。一是扩大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支持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二是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合作,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联合推进高水平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三是拓展教育交流合作的范围,加强中小学、职业学校对外交流与合作。四是在各级学校中加强国际理解教育,推动跨文化交流,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海外办学,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和教育服务。一是支持国际汉语教育,提高孔子学院办学质量和水平。二是加大国际教育援助力度,为发展中国家培养培训专门人才。三是拓宽渠道和领域,建立高等学校毕业生海外志愿者服务机制。
  第四,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合作,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全球性、区域性教育合作,搭建高层次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与政策对话平台,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组织教育政策、规则、标准的研究和制定。
  
着力加强留学生工作
提高留学教育质量

  留学工作是教育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扩大教育开放的一项重要举措,《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要扩大出国留学规模和来华留学规模,提高留学教育质量。
  首先是加强出国留学工作,这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国留学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留学人员在服务国家发展和教育改革发展中的贡献不断加大,已成为我国科技、教育、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领军人物,是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强大依托和重要生力军。据统计,80.49%的两院院士,77.61%的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77.65%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教学研究基地主任,94%的长江学者,72%的国家“863计划”、“973计划”首席科学家都具有留学经历。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的总规模持续扩大。据统计,2010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28.47万人,2010年度各类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13.48万人,均比2009年有所增长。截至2010年底,我国以留学身份出国,在外的留学人员有127.32万人,其中94.64万人正在国外进行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等阶段的学习以及从事博士后研究或学术访问等。
  为了实现《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今后我国要进一步加强出国留学工作。《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任务和具体措施,一是创新和完善公派留学机制,在全国公开选拔优秀学生进入国外高水平大学和研究机构学习,进一步提高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加强对自费出国留学的政策引导,加大对自费留学生的资助和奖励力度。三是坚持“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提高对留学人员的服务和管理水平。近日出台的《教育部外交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在外留学人员工作的意见》,是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举措。
  其次是加强来华留学工作。随着教育开放的进展和我国教育竞争力的提升,近年来华留学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也呈持续增大趋势,我国正逐渐向留学生目的大国发展。2010年,我国共有来自194个国家的26.5万多名各类来华留学人员,分布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含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620所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学机构中学习。其中,中国政府奖学金生达2.2万多名。来华留学生的生源国家和地区数、我国接受留学生单位数及中国政府奖学金生人数均创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高。除亚洲和非洲国家外,欧美发达国家来华留学生的数量也呈增长态势。美国总统奥巴马2009年11月首次访华时,曾在中美联合声明上表示将在未来4年内招揽10万名美国学生到中国留学,今年初他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时,重申将通过“10万人留学中国计划”。
  关于加强来华留学工作,《教育规划纲要》提出,进一步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提高来华留学教育质量,增加政府奖学金数量,重点资助发展中国家学生。为了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任务,我国将制定和实施“留学中国计划”,争取到2020年全国当年外国留学生数量达到50万,使我国成为亚洲最大的国际学生流动目的地国家。
  (作者1988年获得日本名古屋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现任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曾参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起草和制定。)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