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执礼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医学院。
文/亚如
少年艰辛 树立献身科学理想
“异国求学风雨路,十年一剑斩糖魔,哪任浮名遮望眼,碧血忠魂系家国。”这是北京市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著名糖尿病专家王执礼的诗,也是他人生历程和精神理想的写照。
王执礼出生于天津的一个高级科技工作者家庭。他自小聪颖好学,爱动脑筋,并乐于动手实践。
和他那个时代的许多人一样,王执礼经历了人生的动荡之秋。16岁那年,他到河北省青县插队,开始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人生第一站。环境艰苦、物质缺乏,王执礼毫无抱怨,一次,王执礼因劳累得了关节炎,是解放军下乡军医用针灸治好了他的病。他想,农村缺医少药,针灸简便易行,效果又好,何不学习这种技术为农民服务呢?说干就干,王执礼买来针灸教材,一边自学一边在自己身上扎针试验,几个月下来,他掌握了针灸的基本技术。农民杨大爷得了脉管炎病,王执礼试着用针灸给他治病。说来真奇,通过王执礼2个月的治疗,刘大爷能下地走路,并能参加生产劳动。一传十,十传百,王执礼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赤脚医生。
艰苦的生存环境造就了王执礼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品质。王执礼白天要和别人一样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夜晚回来还要读书学习,走乡串户给乡亲们治病。有一年,寒冬腊月,大雪纷飞,王执礼穿着单薄的衣服,步行十几里路,到一个老乡家出诊,当推开老乡家的门,已变成了雪人。把老乡一家感动得说不出话来。
异国留学 风雨过后见彩虹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它以其并发症多、难治愈等特点,被称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征服糖尿病,是世界医学领域重大的课题之一。
1984年,在参加全国研究生报考时,王执礼就把攻克糖尿病当作自己的事业目标。“不干则已,要干就争第一。”入学后,在选择课题方向上,他把胎儿胰岛细胞移植对胰岛α细胞β细胞功能影响当作自己的主攻方向,这在当时要冒很大的风险。胎儿胰岛细胞移植当时在我国还是起步阶段,移植对胰岛α细胞和β细胞功能的影响,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遵循,搞不好就会白费功夫。王执礼以他的韧性和勤奋,投入这个研究之中。“苦心人,天不负”,王执礼的论文一次通过。毕业不久,他被天津卫生局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1988年,王执礼参加了“亚太地区糖尿病国际学术会议”,并发表3篇论文。他的论文受到了国际糖尿病权威、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布卢姆(S.R.Bloom)教授的关注。1990年,受布卢姆教授的邀请,王执礼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到布卢姆实验室工作。后又获得英国皇家研究生医学院奖学金,开始了攻读博士学位的征途。
王执礼(中)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医学院内分泌系工作
踏上英伦三岛的土地,王执礼感到巨大的反差。异国的求学之路,比他想象的要艰难得多。
生存的艰辛姑且不论,事业困难更是考验他的意志。为了尽快熟悉实验室设备,王执礼整天泡在实验室里,他的勤奋传到布卢姆那里,布卢姆决定验证一下。一天深夜12点,布卢姆给实验室打电话,接电话的人是王执礼。凌晨1点钟,布卢姆给实验室打电话,接电话的人还是王执礼。凌晨2点钟,王执守还在实验室里……布卢姆这个外表严肃,一向很少动情的医学权威被王执礼的刻苦而坚韧感动了。他决定把一项重大研究课题交给王执礼独立完成。
布卢姆交给王执礼的第一项科研课题是研究胰岛细胞的旁灌注系统,这个课题要求很高,要求测出体外每个胰岛,每分钟激素量和调节肽的分泌量。这个课题日本人曾搞了2年无功而返,布卢姆实验室另一位研究人员干了4年也因难度太大而最后放弃。布卢姆决定拿这个难题,试一试这个以勤奋而聪明著称的中国医生。王执礼毅然接受这个可能让很多同行认为会“白白浪费时间”的工作。
在没有任何参考的情况下,王执礼又发挥了他爱琢磨的优势,仅用了半年多的时间,就研制成功被布卢姆和几位美国教授和专家评价为“是世界最好的劳灌注系统之一”。2个月后,王执礼在此基础上对世界公认的、经典的胰岛细胞培养液的配方和操作程序、方式进行了进一步的大幅度改进,并发明了新的计算机控制的操作模式和方法,使之成为能对离体的胰岛细胞旁灌注4小时,还能证明这些被灌注的胰岛细胞处于生理状态,未受到离体旁灌注造成的损伤,所以能对各种新发明的调节多肽和激素以及生物药物作出非常敏感的、准确的研究。
当代医学对糖尿病治疗常规办法是,补充外源性胰岛素、采用刺激胰岛分泌胰岛素或增加胰岛素受体敏感性等一系列化学药物,这些办法虽可收一时之效,但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后,王执礼发明1项科研成果,使人类在糖尿病的学术高峰上,又向上攀越了一步。
王执礼首先发现了人体内源性胰高糖多素肽—1(GLP-1),可促进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并能显著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这意味着人类在外源性补充胰岛素方法之外,又找到了一种通过人体内部调节机制控制糖尿病的根本途径。美国《临床研究》(JC1)杂志不仅刊登了这项研究成果,并予以高度评价,称之为糖尿病研究的重大突破。目前,王执礼的此项科研成果已转化成糖尿病革命性的新药“百泌达”,该药已在世界范围内临床使用。
王执礼还发明了用基因疗法治疗糖尿病。基因医学是人类医学一个崭新领域。王执礼的基因疗法是迄今为止糖尿病最新治疗办法之一。目前,这种疗法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相信这种技术一旦成熟推广,必将为无数糖尿病患者带来新的希望。
1995年底,王执礼被英国皇家研究生医学院授予博士学位。
英国16年的奋斗人生,王执礼收获了累累的人生硕果。他获得了5项世界第一的科技成果,38篇学术论文在世界权威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
回国创业 丹心一片向阳开
近年来,中国糖尿病发病率处急剧上升期。据统计,中国糖尿病人群达4000万人,是糖尿病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卫生资源相对缺乏,人民群众对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和意识不足,糖尿病的科研及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临床医生的专业水平亟待提高等问题,是制约我国糖尿病防治事业的不利因素。为了提高我国糖尿病防治工作水平,王执礼经过长期筹备,在中国兴建了一所亚洲最大的糖尿病专科医院——北京朝阳糖尿病医院。
北京朝阳糖尿病医院,是一所按照三级专科医院标准建立,并具有深远国际医疗、科研及学术合作背景的专科医院。王执礼的具体做法是:
突出专科水平优势,实施人才兴院战略。该院荟萃了一大批国内外资深糖尿病专家学者,如英国皇家医学会内分泌学会主席布卢姆为该院的名誉院长和客座教授;英国糖尿病学会主席维尔斯为该院高级专家;国际著名糖尿病专家、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糖尿病中心主任李仕明教授为该院糖尿病学科带头人。
以医疗质量塑造品牌,以服务水平吸引顾客。朝阳糖尿病医院采用英国皇家医学会诊断和治疗标准,体现治疗糖尿病的国际先进水平。王执礼说:“医院要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医疗质量上。”该院与国际前沿的糖尿病科研和学术机构合作,推出能体现世界先进水平的“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的综合疗法”。王执礼创立和推行体现国际先进水平的“保护胰岛细胞的综合疗法”,成为糖尿病基础和临床学科的重大突破,揭开糖尿病治疗史上的崭新一页。该疗法共救治来自世界及祖国各地危重、疑难、复杂的糖尿病患者近16万人次,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如今王执礼虽然有一定经济实力,但他仍保持着俭朴的生活习惯。当他看到贵州边远山区生活困难,很多孩子无钱上学,他立刻资助100名孩子9年的学费;当他听说自己插队的地方,孩子们还在危房中读书时,又捐款建一所中心小学。山西农民王老汉来朝阳糖尿病医院看病,结账时发现自己的药费被减免了一半,王老汉激动地泪如泉涌,他说,我们农民看病,遭白眼受气是家常便饭,像王院长这样的好人我真第一次见着了。
对王执礼而言,现在正是他人生的金秋,也是他收获的时候。他不仅在学术领域频折桂冠,也在经济大潮中大显身手,而且他热心社会公益活动。王执礼回国后,筹建了中国糖尿病基金会,他热心投身这项慈善事业,准备为中国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基层糖尿病专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做一些建设性的工作。
2007年,王执礼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几年来,他身体力行,不辞劳苦,多次深入基层,参加众多调研活动,为国家新时期的科学发展提出许多建设性的意见。他撰写的《打破医疗体制瓶颈,推动我国卫生事业的改革发展》等被国家卫生部重视并采纳……
从读书人、企业家,到社会活动家,各种角色转换,似乎王执礼都干得得心应手。当被问到他成功的奥秘何在时,王执礼说:“我们的国家建设要讲科学发展观,知识分子的成长也要与时俱进,讲科学发展观。具体来说,就是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正确的人生观。就是要把个人的命运和祖国民族联系起来,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大我’之中。心中没有祖国这个‘大我’,个人再大的成就都不算成功。正确的事业观。就是当代知识分子,要顺应历史的潮流,敢于在时代大潮中迎风斗浪,锻炼成长。一个人不仅要有爱国之心,而且要有报国之才,更要有兴国之举。”
“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投向你,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这是王执礼心中对于自己的事业不变的爱。
王执礼,北京市朝阳糖尿病医院院长,全国政协委员,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医学院代谢系、内分泌系和糖尿病科客座教授。
1950年出生,1987年获天津医学院临床内分泌专业硕士学位。1988年破格晋升为副主任医师,任天津医学院教学医院——天津市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1990年应世界著名内分泌专家、糖尿病专家布卢姆(S.R.Bloom)教授邀请,赴英国皇家研究生医学院学习和工作,1995年取得英国伦敦大学皇家研究生医学院博士学位。
出国前(1990年),作为第一完成人主持完成了4项科研课题并通过鉴定,其中2项被评为国家级科研成果。
在英国16年间,先后在医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学术权威杂志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8篇,5项科研成果为世界首创。
曾发现和证明了多种内源性内分泌调节肽对胰岛细胞的调控作用,这对研究糖尿病的转基因疗法和开发糖尿病新药具有重大价值。
1995年王执礼获得英国伦敦大学皇家研究生医学院博士学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