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1年第12期 > 正文

回国服务,你准备好了吗?

2011年12月12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 任和
  任和,1987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分配至中国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工作。1991年任中国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适航可靠性研究室副主任。1993年聘为高级工程师。
  1994~1997年在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攻读博士学位,1998~2000年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并在澳大利亚国防科技组织航空航海实验室(DSTO-AMRL)及维克多宇航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2000~2001年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和TENIX国防系统作研究员。2001~2004年任墨尔本皇家理工大学航空系讲师,2005~2010年在该校任高级讲师,兼国际学生协调员。
2008年12月,被聘为西北工业大学客座教授。2010年10月至今,担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客服)。
  3年前,看到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5月12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的署名文章《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蓝天》,作为一名航空人,我心潮澎湃。
  看到国家把研制大型飞机,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并且列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大科技专项,我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打起行囊,举家回到我阔别十几年的祖国,回到我出国前曾经工作过10年的中国航空工业体系,希望自己作为一个分子,亲手把中国的大飞机送上蓝天,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为自己民族的民用飞机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然而回国工作1年后,我感慨颇多。人在大事件面前容易激动,但遇到困难仍能坚持而不放弃信念和理想的却不多。当年出国留学,只身来到异国他乡,感受异国文化的冲击,体验异国生活的艰辛。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后,又回到祖国工作和生活。一个自认为熟悉的环境,无论在物质文化生活,还是在思想观念、人际关系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难免又要面临第二次冲击和适应。
  现在我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供已经回国或即将回国工作的学人们分享。
  
调整心态  放低身段
削足适履  搞好关系

  对于高层次海归来说,他们绝大多数在海外都有固定的工作、稳定安逸的生活。他们已经适应了国外的文化,以及做事方式。然而他们决定回国服务,主要是寻求一种事业上的成就感、文化生活上的归属感。他们大部分,人到中年,希望能在职业生涯上二次创业,重新定位。他们怀抱各种梦想,带着长期在国外生活的优越感,希望回到国内占领有利地形,利用国内快速发展的机遇和平台,施展自己的才华。
  然而,当他们实实在在回到国内工作生活以后,却出现了巨大的不适应,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他们对中国过去20年在经济、文化、工作方式和人际关系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认识不透,思想准备不足。他们还用20年前的眼光和为人处事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总以为自己归国还有巨大的优势,可以享受许多特殊照顾,国人会用仰慕的眼光看待自己。当现实和自己的想象不同时,自己就有巨大的落差。
  早年出国发展的学者曾有三方面的优势。第一就是20年前,国内科研的经费和硬件条件远不如国外发达国家,因此,在国外工作的学者有优越感。第二,国外资讯发达,科研信息和资料文献很多,在国外工作的学者英文好,容易接触到较新的资料。第三,就是国外的学术政策宽松自由,学术气氛浓厚,科研态度严谨。
  然而,由于近十几年的发展,国内无论是大学还是研究机构,其科研硬件条件赶上甚至远超过国外现有的条件。大量的科研任务、丰富的科研经费、灵活的政策,激励了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脱颖而出。由于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使得讯息变得快捷和无国界,从根本上改变了科研和学术交流的方式,使得国内国外不再有太多的障碍或壁垒。再加上,大量年轻人的成长,他们有良好的英文基础,在文献阅读上没有任何障碍。因此,国内的整体学术水平相较20年前有很大提高。人们对西方世界不再陌生,更不会盲目崇拜了。
  所以,我在这里奉劝已回国的或将回国的学者,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分析清楚你回国工作的真正目的。要“调整心态,放低身段,削足适履,搞好关系”。在国人、同事面前,千万不要说“我在波音公司如何,我在哈佛大学如何,我在国外如何、如何……”等等。因为这不但不能给你带来尊重,反而会招来反感。这里是中国,不是波音公司或哈佛大学。
  
认真答题  避免尴尬
努力工作  争取作为

  不论你是哪类海归,“千人计划”也好,“百人计划”也好,“长江学者”也好,还是特聘海外专家也好,只要你是长期回来工作,你的身份和以前大不一样了。以前你可能经常回国访问,也许有很多朋友和同行与你合作。那时,他们拿你当客人看待,而当你实实在在回来和他们一起工作了,你们的关系就发生微妙的,甚至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会让你不舒服,甚至感到障碍。
  有些同事,会不经意间用一些看似简单但实际上不易回答的问题考你,如果你答错,他们就会讥笑你。所以你必须认真答题,小心“陷阱”,避免尴尬,加强认同。因为海归们在海外从事的工作往往单一,简单,但深入,他们已经适应了这样的工作模式。而国内朋友的工作往往庞杂、笼统,而且宽泛,尤其在工业部门。在申请科研项目上,不仅需要有一定的水平,还要有许多人脉关系。在工程项目当中更需要组织协调能力、客户公关能力、政府联络能力。而这些是许多海归所不具备的。
  有些海归,怀抱着理想,准备回来大干一场。可是当他们落地以后,发现事情远不是那么回事,就产生灰心丧气的情绪,抱怨和不满由此而来。所以我劝大家,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需要有耐心,努力工作,争取作为。只要你真正做出成绩,还是能够被认可的。

本文作者(右一)和ARJ21飞机的总设计师陈勇、大飞机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集团董事长孟军合影。
  
安好家庭  保重身体
积极正面  享受过程

  海归回国服务,有的举家而回,有的单人回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因。有的配偶在国外有工作,离不开。有的孩子在国外上学需要有人照顾。有的担心回来后不能适应,在国外留条后路。总之各有各的打算。
  然而,只要你决定回国工作,就应该把自己的家庭安排好。有的人,由于夫妻分离,而造成最终的家庭解体。有的人,由于转换环境,对国内的水和饮食均不适应,经常生病。在国内的工作,往往没有严格的上下班时间,他们常常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即所谓“611”。所以我想说的,就是要“安好家庭,保重身体”。无论你回来是实现理想,还是其他目的,总之,如果由此家庭破裂,身体搞坏了,那是得不偿失的。只有后方家庭稳定,自己身体健康,才能谈得上为国家作贡献,进而实现自己的理想。
  凡遇到不顺心的事,要积极正面去看待,重在参与,重在过程。只要抱着享受过程的心态,就能有愉快的工作和生活。因为过分追求结果,往往在遇到困难时,会有挫折感。一个事业的成功,有很多条件限制。天时、地利、人和,一个也不能缺。你暂时没有成功,不等于你的能力比别人差。要有好的心态!
  高层次海归回国服务,是一个充满理想,充满挑战的课题。自己的祖国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充满机会,拥有广阔的舞台。只要你调整心态,积极面对,努力工作,一定就有作为。国家需要我们,人民在召唤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留下自己的脚印。
  回国服务,你准备好了吗?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