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求学的这几年,我不断地从学习、工作、生活中吸取养分,尝试不同的经历。求知的渴望让我每一天都保持着热情,去实现自己儿时的梦想,在自我能力的不断提高中,慢慢地累积自信。有人说能力越强,责任也越大。祖国的强盛与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作为留学生的我深刻意识到祖国的强大对于民族地位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也更能体会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
“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不仅意味着荣誉,更是一种激励,让我们都为了民族振兴担负起当代人的责任。我感谢祖国对于科技人才的支持与尊重,并且我也要感谢我的家人、朋友、老师的支持。这一切都鼓励着我在陌生的国度努力拼搏,脚踏实地地研究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求更好地报效祖国。 ——许晨
许晨,2010年获奖者,留学美国。
1985年出生,2007年获复旦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学士学位,曾获得上海市特等奖学金,上海市优秀学生及复旦大学望道学者称号。2007年8月赴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是基于纳米结构的集成化发电器件,包括复合型发电机、纳米发电机以及太阳能电池等。获2010~2012年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奖学金(Georgia Tech Research Fellowship),2009年获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工程系杰出研究成果奖,2010年获佐治亚理工学院研究生大会杰出科研成果展示奖,2010年科研成果被《科学》杂志当期主编特别推荐。
祖国设立“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充分体现了祖国对海外学子的热切关怀和殷切希望,体现了我们国家对人才的重视,能获得这项奖学金对于每一位自费留学生来说都是一项莫大的荣誉,它既是对我博士阶段已取得成绩的肯定,也是对我日后再创佳绩的鼓励与支持。它更加坚定了海外学子学成归国,为祖国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的决心。
经过这几年在海外留学的努力,我在所学专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能获得这项奖学金我感到非常荣幸。在今后的学习和科研中,我将再接再厉,将专业知识学精学深,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宋玉志
宋玉志,2010年获奖者,留学葡萄牙。
1980年出生,2004年获山东师范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2006年获该校原子与分子专业硕士学位,导师王传奎教授。曾荣获校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校一等奖学金和国家二等奖学金等奖项。2007年2月起在葡萄牙科英布拉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导师为葡萄牙科学院院士瓦兰达斯(A.J.C.Varandas)教授,留学期间获得葡萄牙政府科学与技术奖学金(FCT)。主要从事大气分子势能面和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研究,这对于更好地理解大气分子反应机制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在Journal of Molecular Structure、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A等国际知名的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并多次被引用。
得到这份来自祖国的荣誉——2010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我感到无限光荣和自豪。这是对我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的最大肯定。感谢国家设立这个奖学金, 使我们留学在外的莘莘学子能够切身感受到祖国的温暖和关怀。感谢中国驻新西兰使馆教育处一直以来对我们留学生的关怀、鼓励与支持,让我们感受到虽身处异国,但祖国仍与我们同在。
我的研究方向是旅游业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为了进行此项研究,我在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区进行了为期1年的田野调查,与当地少数民族同吃同住同劳动。感谢喀纳斯景区管理委员会和喀纳斯景区当地居民在我田野调查过程中给予我的一切帮助与支持。在大雪封山的日子里,是他们给了我家的温暖,使我感受到了最纯朴的人间真情。是他们帮助我获得了这份荣誉,我愿与他们一起分享这份光荣。
感谢我的导师克里斯·瑞安(Chris Ryan)教授给予我研究的指导和支持。当我在喀纳斯冒着零下40度的严寒,踩着皑皑白雪,走村串户做调研时,我接到了导师的越洋电话,那一刻,我感动地哭了。我还要感谢国内教授张凌云老师对我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指导,尤其在我1年的田野调查期间,他更是给了我大量的指导、帮助、支持与鼓励。是他们使我的研究能够顺利地持续至今。
现在我在新西兰怀卡托大学旅游与饭店管理系承担2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更加感受到了从事传播知识和文化交流工作的职业成就和人生价值。我的研究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和汉族文化的融合与交流,留学经历使我投身到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事业中,我愿以毕生的精力将中国多元多姿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积极主动地担负起民间文化使者的职责,让国际社会更加全面系统地、更加客观公正地了解新疆,了解当代中国。我希望通过我的教学和研究,加深中西文化之间的对话,消除误解,减少隔阂,为建设和谐世界尽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 ——杨晶晶
杨晶晶,2010年获奖者,留学新西兰。
1981年出生,2003年获得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位,2006年获得该校旅游管理硕士学位。2009年起在新西兰怀卡托大学攻读旅游专业博士学位,师从Tourism Management期刊主编、旅游研究领域著名学者克里斯·瑞安教授。
研究兴趣包括旅游影响、少数民族旅游、滑雪旅游、旅行社管理等。至今在学术期刊、国际会议、国内主要报纸上已发表文章30余篇,多次参加国际会议并作发言,2010年在香港理工大学作专题讲座。硕士论文收录于《2006年旅游管理硕士论文文库》并由旅游教育出版社出版,在硕士论文基础上与张凌云教授合著的《滑雪旅游开发与经营》一书为滑雪旅游领域第一本研究性著作,2007年由南开大学作为大学教材出版。
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是一名中国留学生的特殊荣誉,我深深地感受到来自祖国的关怀和认可,作为一名普通的海外学子,这令我万分欣喜和感激。另外,我需要感谢我的爸爸妈妈这么多年来对我的支持,还有朋友们无私的帮助和鼓励。几年的海外漂泊让我成长了许多,身在异国他乡,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不同的生活、学术氛围,让我时时刻刻铭记我是一个中国人,我的心将与祖国同在。
时下国家正在呼吁海外人才早日归国报效,这对每一个留学生或海外华人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国内在食品安全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对人们的生活和饮食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我算不上人才,但是学有所成后我会义无反顾地回国,我要学以致用报效祖国。我知道我不能以一己之力改变什么,可是我希望因为有了我的加入,祖国的明天能够更加美好! ——丁甜
丁甜,2010年获奖者,留学韩国。
1985年出生,2007年获得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物技术理学学士,同年赴韩国国立江原大学继续深造,目前正在攻读食品安全博士学位。
留学期间,获学校BEST-KNU全额奖学金,多次获评韩国政府Brain Korea21奖学金,2次获得国际学会优秀论文奖,共发表学术论文23篇。
作为一名海外学子,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是国家对自己过去努力的肯定。但在获奖的同时,我也感受到了祖国母亲对我们的殷殷期待。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全体中国人的奋发努力。作为其中一员,我要继续向前,争取在自己的领域里学有所成,以期将来能够为我们的社会多作贡献。
——刘能冶
刘能冶,2010年获奖者,留学比利时。
1984年出生,2004年获武汉大学法学学士学位,2007年获武汉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法学硕士学位,2007年11月至今在比利时根特大学国际法系海事研究所攻读法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海洋法、环境法和欧盟法。
博士期间获根特大学博士生全额奖学金和比利时国家科学基金会研究资助。在本领域国际知名SSCI期刊Ocean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Law、Journal of Maritime Law and Commerce等发表中、英文论文10余篇。担任澳大利亚《亚太环境法杂志》(Asia Pacific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Law)主编助理和SCI期刊审稿人。先后多次在中国、比利时、荷兰、丹麦、英国、德国、希腊、爱尔兰、澳大利亚、南非、新加坡等国家的国际组织、政府和学术机构发表学术演讲或进行学术访问。2010年、2011年连续担任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环境法学院全球年会博士生论坛召集人。
2007~2008年被选为根特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副主席,主持2008年根特华人春节晚会。
非常高兴能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在此我要感谢国家对海外留学生的关怀和鼓励。这是一项很高的荣誉,获得这项荣誉的同时我也深深感到一种使命和责任,我们不仅仅是在为提高自己而努力,更是为将来能用我们的知识和能力为祖国的发展作贡献而努力!这种使命和责任促使我投入更多的精力学习掌握科学知识技能,为祖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微薄之力!
在德国几年的博士学习生活让我受益匪浅,感受颇多。在科研工作中,我不但接触到了很多前沿的研究课题,也感受到了德国导师的严谨作风,不同学科间的合作交流。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看到祖国在科研上的大力投入以及努力吸引海外优秀人才的措施,我感到由衷的高兴。我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祖国一定会变得更好! ——王心姣
王心姣,2010年获奖者,留学德国。
1981年出生,2003年7月获吉林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6年7月获吉林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硕士学位,2006~2007年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研究奖学金,并于2008年1月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化学与生物化学系硕士学位,2008年3月起在德国埃朗根-纽伦堡大学无机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目前研究的课题是带对称烷基长链咪唑盐离子液体和离子液晶的制备和性质研究以及氮杂环卡宾镍配合物在前有序化结构中的催化应用。相继在Nano Letters、Chemical Communications、Organometallics等SCI期刊上发表文章10余篇。
当得知获得“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时,我倍感荣幸和鼓舞,这是对我留学生涯所取得成绩的肯定和鼓励。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英国拉夫堡大学的穆罕默德·库杜斯(Mohammed A.Quddus)博士和史蒂芬·艾森(Stephen Ison)教授对我的悉心指导。还要感谢国家留学基金委和中国驻英使馆教育处的工作人员。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和朋友对我多年来的鼓励和支持。
我始终认为,留学的意义不仅在于可以接触到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它极大地提高和拓展了一个人国际化的视角、多元文化的意识以及开放的多角度思维。这份荣誉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祖国对广大海外学子的关怀和鼓励,更让我看到了祖国的开放和繁荣富强。我国在交通运输规划和管理,特别是交通安全分析这一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有一定的差距,我将刻苦钻研,再接再厉,为祖国的蓬勃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王超
王超,2009年获奖者,留学英国。
1982年出生,2005年获大连海事大学交通运输管理国际航运专业工学学士学位,曾获“海辉”杯学生科研创新奖及多次校奖学金。2005年赴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学习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2006年获该校科学硕士学位。2007年赴英国拉夫堡大学土木工程和建筑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并于2010年获得博士学位。目前在拉夫堡大学担任助理研究员,开展响应需求运输(Demand Responsive Transport, DRT)和终端能源需求等方面的博士后研究工作。
博士阶段的研究课题为交通拥挤和道路安全的关系,对于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频率和严重性及事故影响因素的分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发表在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等相关领域的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共计5篇文章。多次参加交通领域重要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言和发表会议论文。除博士课题外,攻读博士期间亦参与了多项英国工程与自然科学研究理事会(EPSRC)的研究项目。
现为英国高速公路和交通运输特许学会(CIHT)会员。
感谢祖国对我在博士学习阶段中所获得成绩的肯定和鼓励!也很高兴能够籍由这一契机亲身感受祖国对海外学子的关切和召唤。
我的祖辈世代务农,我身为家族中在海外攻读博士学位的第一人,回首父辈坎坷的求学之路,深感这一机遇的来之不易。我会继续努力,在不断完善自己学识的同时,关注和学习国外一流院校的治学和科研的先进经验,希望可以早日学成,投身到祖国的科研创新和建设事业中去! ——聂焱
聂焱,2009年获奖者,留学法国。
1983年出生,2005年7月获得复旦大学物理学学士学位,师从周鲁卫教授,2008年6月获得瑞典皇家工学院物理学硕士学位,导师为谢尔·卡尔松(Kjell Carlsson)教授和雅克·维登格伦(Jerker Widengren)教授。2008年10月起在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法国分站(EMBL-Grenoble)师从伊姆雷·伯格(Imre Berger)教授攻读博士学位,致力于人类转录因子TFIID蛋白质复合体的结构生物学研究。
已在国际知名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5篇,包括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Methods和Nature Protocols上发表的2篇研究型论文。并先后获得来自Marie Curie Research Training Network(欧盟玛丽-居里研究与培养项目)及Boehringer Ingelheim Fonds(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基金会)的博士生奖学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