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1年第1期 > 正文

在韩中国学人献策“十二五”规划

2011年01月12日  来源:神州学人 
  

目前,是我国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发展模式和增长方式转变成为了保证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健康快速的关键词。值此 “十二五”规划纲要编制的重要时机,国家发改委开展建言献策活动,请全国人民出谋划策,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实践证明:问计于民、问智于民、广纳民意不仅关系到一个高质量规划文本的顺利完成,更关乎国家利益和百姓福祉,牵动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也为海外学人所瞩目。
  在韩中国留学生博士联谊会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第一时间通过联谊会网站(www.csaik.com)向在韩国学习和研究的学生学者发布了征求“十二五”规划纲要意见和建议的公告,广大留学人员积极踊跃参与本次建言献策活动,在短短2天内,联谊会先后收到电子邮件20余封,网络留言100余条,为了向国家相关部门转达海外学子拳拳爱国之心,我们特此汇总和整理编辑了部分学生学者代表的意见建议,共涉及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大文化产业扶持力度、注重战略资源储备、发展低碳经济和保护环境、注重节能环保、注重自主科研创新、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等多个方面,下面就摘录几位留学生的看法,来聆听一下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吧!
延世大学博士生张雷生:

  今后5年,正值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我最为关心政府如何在通过科技创新、文化软实力打造、教育改革等多方面来认识经济社会发展特点,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和重点,贯彻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下面我针对几个主要方面谈一下个人看法。
  科技创新方面,建议“十二五”期间,注重创新和产学研结合大力培养各类人才。首先,基础科技方面大力发展科学技术自主创新,重视高校基础学科建设和发展,特别是和国民经济结合比较紧密的学科专业领域,要加大“产学研官”合作,解决“关门做科研”式的高校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的弊端问题,推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升科研成果转化速度和质量。其次,对于国家战略重要物资(石油、煤炭、稀土、天然气等)加强战略储备和合理开发与保护并行,包括军事、探月、载人航天、生物、纳米、量子调控、信息网络、气候变化、空天海洋等领域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高技术问题。第三,注重发展那些能够保障改善民生的重大公益性科技问题,包括传染疾病预防、环保、节能、地震灾害预防、气候变化、新能源开发、绿色低碳经济等方面重点投资,增强国际竞争力。大力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专门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按照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环境留人、待遇留人的原则,为海外高层次创新型复合人才提供事业发展空间,严格筛选、科学评价、合理使用、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发展,创新创业。
  文化建设方面,建议“十二五”期间,重视和大力加强文化建设和国家软实力打造。首先,大力发展扶持大众化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和地区特色的文化产业链,鼓励文化创新,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生产更多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农民工、下岗失业人员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需求和权益。其次,加大基础文化设施建设,提高使用率,营造“积极向上、崇尚科学、尊重知识、爱护优良传统”的文化氛围,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资源配置要向基层、特别是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倾斜,推进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免费开放,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第三,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打造民族文化特色产业,通过孔子学院、孔子课堂、海外中国文化院(文化中心)等载体建设来逐步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教育改革和发展方面,建议“十二五”期间,大力提升教育经费所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推进各级各类学校发展分层分类、特色化办学模式。首先加快教育经费投入的立法进程和保障农民工子女等弱势群体的受教育权利,从法律上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加大惩治乱收费力度,促进教育公平,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方式和科研考核机制,从制度源头上大力惩治学术腐败和学术道德失范等问题。加大吸引外国留学生力度,同时做好留学生的校园文化变化、留学生跨文化心理适应、留学生服务理念和服务设施更新改造,注重提升留学生质量和来源国的多样化。
  就业和分配方面,建议“十二五”期间,切实改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改造产业升级、技术培训和在职研修等方法,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加强政策支持和就业指导,鼓励和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拓宽就业、择业、创业渠道,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健全公共投资带动就业的机制。继续加强职业技能培训,重点提高农民工和城乡新增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体现。希望加大改革力度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一方面,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另一方面,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
  
高丽大学博士生韩书:


  我认为,我国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我国应对未来5年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方面都具有决定性的重大指导意义,同时也是我国未来5年经济政治平稳、迅速发展的有力保证。中央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不仅把改革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还把改革的具体方向进行了更加细致的规划。我想针对第六大点“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中的“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谈谈自己的看法。
  我们的人民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令人欢欣鼓舞。但随之而来的、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意识滞后的现象,如:腰包鼓了,私家车多了,汽车尾气充斥在城市的每个角落;人们有钱了,去旅游的人多了,垃圾处理不当的污染,使得我国海滨城市和旅游山区的生态环境日渐恶化。
  我认为我国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可以从两方面着手:首先,加强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现在留学的国家是韩国,韩国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对垃圾进行分类。无论在公共场所还是小区学校,都可以看见至少三到四种分类的垃圾箱。而我国目前仅仅在大中型城市的部分地方才可以看见简单的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箱。即使人们想进行垃圾分类,也无从下手。我认为我国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落后于城市发展的速度,亟待于提高。
  其次,通过切实可行的、扎实的宣传和教育提高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自身素质。在国内,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比较薄弱,很多人即使看见写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字样的垃圾箱,也会随意丢弃垃圾,而不是分类。以我本人为例,在国内的时候,我不知道垃圾需要分类,来国外生活了一段时间,再回国去,经常会感叹:什么时候我们国家也能进行垃圾系统分类,有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就更好了。我相信教育和宣传的力量会给人们带来很大改观,环境保护意识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也亟待提高。
  历史的经验已经证明,生产建设和生态平衡之间的关系是否协调,是经济建设中的战略性问题。生态平衡一旦遭到破坏,即便经过十几年、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也不一定可以调整过来。从这个层面分析环境保护问题,我们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建国大学本科生唐晔:


  改革开放30年之后,当我们回过头来总结这一段经济增长历史的时候,一方面为我们所取得的成就感到欢欣鼓舞和自豪,另一方面,也深刻地感觉到这种增长方式的弊端。从而“十一五”时期提出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依靠市场的手段和改革”的办法,到了“十二五”期间,国家将特别重视与人口、资源、环境有关的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把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
  其实国家号召要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由“两高一低”的发展模式,向新型环保的生产模式发展,不仅要依赖“自上而下”的转型模式,也同样需要“自下而上”的转变方式。这里所说的“自下而上”是指从民间,特别是对社会充满了热情和期待的大学生中间,通过有效的方式,让他们的声音,他们的idea来帮助发展。
  韩国每年由政府、企业、社会团体支助的大学生团体活动数以千计,通过这些面向社会、特别是面向大学生们的策划活动,对韩国经济、文化、科教、环保、社会生活等方面起了非常巨大的促进作用。作为一名在韩国留学的中国大学生,我能深刻地体会到年轻人的朝气和激情,他们可以迸发出许许多多成年人难以想象的good ideas,并且为了自己的理想有勇气、有时间、有耐心去完成。也许他们的意见建议、策划活动还略显青涩和稚嫩,但是从中可以给社会带来的便利和启迪是巨大、不可忽视的。因为他们都是这个国家平凡的大学生,他们身处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使他们能比高层更深入地观察到这个社会的动态发展和流行趋势,从而他们的看法和见地能更透彻、更明确、也将更行之有效。比如由韩国环境部组织的名为“低碳绿色生长”的主题策划活动中,来自韩国大学的大学生们的创意舞蹈,不仅使枯燥的低碳环保理论通过舞蹈这一生动的肢体语言来传达,更以其朗朗上口的语言、简单易学的动作,使这一环保概念得以广泛宣传,在年轻人中间得到了极大的反响。由于韩国地域因素,对于全国范围的策划活动会比中国实行起来更有优势和效率,但如果我们能因地制宜,利用地方特点,发挥比较优势,我相信一样能够充分调动起青年们的热情和积极性。
  有人曾担心,中国的“80后”是“垮掉的一代”,但是经历了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之后,对于“80后”的年轻人,社会有了一种新的认识:他们并没有“垮掉”,而是以自己独有的方式站上了历史舞台,让所有人知道,他们能承担起祖国和人民交给他们的任务和使命。青年人充满着实现理想的渴望和对参与社会生活产生的热情,他们头脑中一些看似异想天开的发明发现,很有可能成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助推器。我们更应该加以利用和开发这种人力资源,让年轻人在校园中就能充分接触实践,能得到锻炼和支持,今后更容易适应并融入到社会中去。其实这是一种双赢的做法,政府、企业在获得启发的同时,给予学生奖金(奖学金)的补助,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活动不断获得经验、丰富知识和阅历,也作为一种潜在的舆论作用,引起社会的关注,达到宣传的效果,此乃一举多得。
  毛主席曾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是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年轻人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将会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后备军,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中坚力量。在今后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我们不仅要重视总结经验教训,更要解放思想、着眼未来,努力培养一批具有前瞻性、能动性的青年积极分子,发展科教兴国的新型人才计划,为了将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信息化、多元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中央大学硕士生朱佳艺:


  我看“十二五”没怎么谈到法制建设,既然是建言献策,就说说法制方面吧。
  回顾这些年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让我们深刻感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是法制建设得以充分发展和不断完善的根本原因。这些年我国法制建设的成就,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不断推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的大背景下取得的,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全面进步的情况下取得的,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我国经济、政治、文化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过程中取得的。
  我个人认为今后国家应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并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充分认识加强法制建设的重要意义。实践证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是人民当家作主管理国家事务的需要,是加强党的领导的需要。法制建设的不断发展,可发扬和保障人民民主和巩固人民政权,保障和促进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
  第二,加强法制,必须广泛发扬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规定,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大和常委会制定法律,同时要监督宪法和法律的遵守和执行。为保障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同时,健全法制必须以民主为基础,因为我国的法律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大人民的意志,是党的正确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代表和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因此,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就必须加强和完善人大制度。
  第三,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将立法和执法两手抓。立法是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前提和标准,所以立法工作非常重要。但健全法制,不仅要搞好立法,还要保障法律的贯彻实施。因此,在搞好立法的同时,还必须抓好依法行政、依法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普法等等。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如果立了法不执行,等于没法。目前,我国在执法力度上还有些不足。因此,我们应加强执法,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总之,我认为应加快并有效推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使依法治国政策有法可依,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杜绝腐败滋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同时加强法律系统自身的改革,防止内部的不公正,并推动法制的群众化、公开化、透明化。
  
首尔大学博士生杨卫磊:


  作为一名在韩国读书的中国留学生,欣闻“十二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我仔细阅读了全部内容,非常激动。我在国外近5年来,深切感受到了国家不断出台的一系列新举措、新方针,在国内外得到了一致的好评,现在的“十二五”规划,是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下作出的新规划,有新时期的特殊而又实际的意义。我们要加大力度在国家的软实力上再下功夫,多注重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积极引进国外优秀人才资源,积极发展本土文化,然后大力把我们的本土文化推广到全世界。我在大学的专业是书法,到韩国以后我就积极地向韩国人讲授中国书法的魅力,曾经访问过韩国的多个龙头企业以及名牌大学,给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教授、社会知名人士、律师、博士生等各个阶层的韩国人讲授书法艺术和篆刻方面的理论和实践。我还担任韩国最有名的书法月刊杂志《墨家》的中国主编,每期介绍中国最著名的书法绘画和篆刻专家。同时,我一直致力于我国先秦哲学和宋明理学在国外的推广和发展,尤其是孔子所倡导的儒家文化,我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我所处的平台上大力推广并实施教育。让更多的外国人和海外学人参与到中国独特的文化建设中来,一起努力学习、发展并无限推广。
  
又松大学孔子学院志愿者教师郑颖琦:


  我认真阅读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其中的一部分内容感触颇深。
  《建议》指出,“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人才是科技的载体、创新的主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在于人才。从“国富民强”到“民富国强”的转变,是党和国家发展战略决策的重大转变,其中对人才的关注和更加重视,更是给我们这些身在海外的学人们增添了更大的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国家提出要大幅度提升人才自主创新能力,培养造就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首先要确立进一步“解放人才”的理念。人才的解放,不仅是政治经济层面的,更是思想层面的。而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着力推进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使人才的潜能充分开掘和发挥出来,从而达到解放科技生产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并从中为人才实现社会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
  国家的不断强大,已经给海外的学生学者极大的归国动力;而今“十二五”规划,又再一次将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这实在是给予海外各界学人更巨大的学习动力和更强烈的归国热情。这一切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我们的国家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朝着更正确、更合理、更和谐的方向,实现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同时,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摆在党和政府面前的头等大事。“十二五”规划更是突出强调了与我们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通过“努力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生产率提高同步”的“两个同步”,调节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公共服务的公平性,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如社保、医疗、教育等在城乡之间分配的差距,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扩大内需的必然选择,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执政为民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宗旨是为了人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因此,让人民富裕、让人民充分享受现代化建设的成果,是经济发展的根本落脚点,也是国家强大的根本目的,更是我们党的使命。如今民生问题已作为“十二五”规划的一大亮点出现,正充分说明了我们党对人民最切身利益的关注和重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每个人将切切实实地感受到“十二五”规划中改善民生所带来的最大的实惠。
  
全北大学博士生孟庆博:


  作为一名理工科研究生,我感觉中国的经济发展上独立的科技创新能力还有所欠缺,只有真正掌握了更多的核心技术,我们才能在未来的国际化竞争中掌握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我本人也始终没有忘记留学后多学习先进经验报效祖国的初衷。
  同时,为了让众多精英与人才不被埋没,有必要建立更加合理的选拔机制,以保证每个人都能走到更适合发挥自己特长的岗位上,也要尽可能避免因机制的不健全而导致的人才流失。
  农业人口目前仍然占我国总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农业、农村”这三农,是党中央一直以来全力以赴努力解决的问题。在韩国留学这段时间,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它的城市,而是农村。韩国的城市并不比中国更繁华,但是农村的差异确实非常大,总的来说韩国的“新农村建设”还是比较成功的。要进行经济建设,不可避免地要首先保证全民的购买力,如果不提高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准,那么经济发展必然走向瓶颈。当然,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要解决这样一个农业大国的农民问题也绝非易事,我们需要足够的时间和耐心,去逐渐改善现状。
  
  结束语:中韩两国隔海相望,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留学生关心祖国发展的热情也一样具有天然优势和良好传统,在中国驻韩使馆教育处的指导和关怀关心下,我们牢牢树立了“身在海外、心系祖国”的留学观念,时刻关注祖国母亲的发展和建设。这次访谈活动得到了各位同学、老师的积极配合,他们都抽出了宝贵时间高效率地协助完成了本次访谈。通过访谈内容,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青年学子把自己的发展和祖国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海外青年学人那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和主人翁责任感。强大的祖国永远是海外留学生的信心和力量之源。我们一定能够担负起祖国未来建设和发展的历史重担。
  (供稿/在韩中国留学生博士联谊会)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