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1年第1期 > 正文

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促进西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2011年01月11日  来源:神州学人 
  

  兰州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百年来,学校秉承“做西部文章,创一流大学”的办学理念,植根于西部,为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兴校之举,首在得人。为了打造一支师德高尚、成果显著、创新发展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兰州大学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致力于引进高层次人才,千方百计地做好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引进工作,汇聚一大批海内外优秀人才,建设一支适应高水平大学建设与发展的师资队伍。
  目前,学校教师中博士生导师327人,两院院士9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0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7人,教育部“长江学者”1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这些人才和团队成员中有近百人是从海外学成归国的,他们的加盟,进一步壮大和充实了学校的师资队伍,提升了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为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学校历来重视加强人才引进制度的环境建设
  多年来,兰州大学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坚持“立足培养,着力引进;延揽名师,扶植新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结构合理,提升素质”的队伍建设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大力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大力促进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着力营造人心齐、风气正、人气旺、人情真的良好氛围,充分体现人与人的和谐,制度与情感的和谐,在和谐的氛围中使各类人才各尽其才、各得其所、协同目标、共同奋斗。
  根据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高层次人才调入学校相对困难的实际,从1995年开始,兰州大学开始实施《兰州大学聘请兼职(客座)教授(副教授)实施办法》、《兰州大学外聘专家来校讲学办法》。自1996年以来,每年都有许多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站在该校的讲台上。2000年,为了配合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实施,学校制订了《兰州大学特聘教授岗位制度实施办法(试行)》,一批优秀的学术中坚力量受聘为该校特聘教授。2003年,学校制订了《兰州大学关于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的实施意见》。
  在此基础上,2004年6月兰州大学成立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并开始实施“萃英人才建设计划”。该计划以学校老校区“萃英门”命名,顾名思义,荟萃四方英才、集聚学科队伍。学校投入大笔经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该计划包括《兰州大学萃英学者发展计划实施办法》、《兰州大学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实施办法》、《兰州大学教师学术进修促进与管理办法》、《兰州大学聘请专家学者短期来校工作实施办法》等等。
  该计划主要构建3个层次的人才培养与支持体系:一是吸引、遴选和造就50名具有国际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二是培养、支持200名学术基础扎实、具有突出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三是培养500名青年骨干教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该计划实施以来,一批高水平人才纷至沓来。他们当中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也有在海外颇有成就的(副)教授、研究员,还有在美、英、德、法、日等国留学的博士。他们加盟兰州大学,有的担任学院院长,有的被聘任为研究所所长,有的成为重点实验室主任,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贡献着巨大的力量。一些年轻的学者也在兰州大学取得了良好的发展,他们从博士毕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手,迅速成长为学术带头人,还有数位成功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二、以实施国家“千人计划”重要战略为契机,加大引进紧缺急需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力度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各方面优秀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平台,也将为高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带来新的机遇。
  2008年年底,国家启动实施“千人计划”以来,兰州大学通过实施国家“千人计划”,引进了紧缺、急需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为师资队伍建设添入浓墨重彩的一笔。
  兰州大学目前拥有10个国家重点学科(含培育):区域经济学、民族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有机化学、自然地理学、植物学、生态学、固体力学、历史文献学(敦煌学)、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另有27个省级重点学科。兰州大学还有功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重点开放实验室,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这些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与重点基地为引进“千人计划”构建起了事业平台。
  2008年、2009年,兰州大学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物色人选,在生命、大气、环境、信息等紧缺、急需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的学科领域,分别与英国杜伦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美国阿克伦大学和美国艾德药物研究所等海外单位的数位教授(或相当层次人员)进行磋商,并做了相关引进工作。最终美国华盛顿大学的付强教授和英国杜伦大学牛耀龄教授获得国家批准,成为兰州大学“千人计划”特聘教授。
  为了与国家引进“千人计划”的政策相衔接,同时为学校聘任的“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提供良好的事业与生活环境,兰州大学及时制定了《兰州大学引进“千人计划”特聘教授相关待遇实施办法》,通过该实施办法,为“千人计划”特聘教授在学校顺利开展工作提供了保障。那些没有获得批准的海外教授,兰州大学也与他们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交流与合作。有的聘任为兰州大学“萃英讲席教授”,短期来校进行教学科研等活动;有的聘请他们担任校内博士的海外导师,进行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工作;有的加入现有团队共同承担重大、重要项目,一起做出先进的学术成果。
  


  三、实施“海内外公开招聘学院院长计划”,引进高水平留学人才担任团队领头人
  在全球范围招聘学院院长,是兰州大学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从实施之日到今天,该计划已经由人才队伍建设的应急之需,发展成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2004年,兰州大学为组建大气科学学院,从美国引进黄建平教授聘任其担任了首任院长。在黄建平院长的努力下,大气科学学院与多名相关领域的院士和著名专家开展了不同层面的合作,产生了强大的集聚效应,并与国外相关大学开展高层次合作,引进美国华盛顿大学付强教授作为“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和“千人计划”特聘教授,一批留学人员也陆续回国工作。大气科学的团队优势明显增加,整体实力得到很大提升,大气学科在国内外学术界已经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008年,兰州大学再次面向海内外同时公开招聘部分学院院长。通过在海内外杂志、报刊、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及国内的18名专家学者应聘。2008年底,学校正式聘任了生命科学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等学院的院长。
  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院院长的举措,是兰州大学坚持公开招聘制度,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才聘任机制的有益尝试。通过直接引进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的高水平院长,能够使相关学科的发展直接接触国际前沿,快速提升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从而实现学科与队伍的跨越式发展。
  
  四、以高水平有特色的学科为平台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
  兰州大学学科特色鲜明,学科门类齐全,长期以来既重视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研究,也重视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既注重发挥基础研究优势,也注重加强应用研究。在传统学科特别是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地学等基础研究领域都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西部地区以黄土、沙漠、戈壁、高原、冰川为代表的地貌特征,以干旱、高寒、风沙等为特点的生态环境,以古丝绸之路、敦煌文化、多民族交汇的文化传统为特征的人文资源,为兰州大学开展科学研究、建设特色学科提供了天然的实验室和丰富的学术资源。
  近年来,兰州大学从实际出发,结合学校的长远发展战略和总体目标以及国家和地区中长期经济、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战略规划,坚持“特有、独有、优势”的原则,对一批有特色的学科长期支持、重点投入,使之形成在国内外都具有较强竞争力、影响力的学科和专业。学校坚持以高水平有特色的学科平台支持师资队伍建设,以学科建设的需要为目标,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逐渐在这些学科形成了高层次人才集聚的“高原”和“高峰”,成为吸引和稳定高层次人才最为持久和根本的力量。
  2009年,在兰州大学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学校3位教授当选院士,创造了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新佳话。固体力学学科的郑晓静教授、有机化学学科的涂永强教授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草地农业学科的南志标教授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都曾留学海外,长期辛勤耕耘在西部地区,在具有鲜明特色的学科中作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兰州大学在一些反映高水平大学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上不断取得突破,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等方面得到明显提高。
  高层次人才,尤其是留学海外的高层次人才,十分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他们追求的往往是精神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以及个人价值的充分体现。通过知识的创造和应用活动取得的学术成就,是他们展示和体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标志。而他们自身价值的实现和学术成就的追求,是推动大学发展的内在动力。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着力引导他们将自身的发展与大学的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发展战略,乃至办学目标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制定政策、保证资源,促进高层次人才不断实现自身价值和取得学术成就。
  
  五、用百年创业史感染和激励人才
  兰州大学百年历史证明:一所好的大学,不仅要有大师,而且需要有自身独特的精神、传统和风范,要有源源不断地培养和造就高层次人才的校园环境、土壤及文化氛围。这才是一所好大学长盛不衰、青春永驻的内在原因。
  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兰州大学形成了“勤奋、求实、进取”的校风,铸就了“自强不息、独树一帜”的精神品质,为创新人才的成长和优秀成果的培育,提供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和良好的文化环境。借百年校庆,用兰州大学百年创业史感染和激励人才,通过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致兰州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贺信及刘延东国务委员在百年校庆大会上的讲话,从更高层面上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为进一步做好稳定和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在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我们需要更加珍视历史的经验,并且通过制度的创新,努力营造一个更为和谐的校园,使之成为西部地区充满希望的绿洲,让来自世界各地的有志之士感受到阳光的和煦和鲜花的芬芳,使每个人才都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尊重,实现自己的价值和追求。      (供稿/兰州大学人事处)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