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0年第9期 > 正文

青春梦想在字里行间跃动

2010年09月15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图/张雷生
神奇的方块汉字,在书法家富有灵性的笔和刻刀下,瞬间生发出无穷无尽、美轮美奂的神奇变幻,或挺拔如峰,或清澈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滑如脂……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海外像一块强劲的磁铁,以自己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的眼光。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活跃在海外的中国留学生中有相当一批人,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独特的方式向身边的外国友人描绘,搭建起一座座文化对外交流的彩色桥梁。留学在异国他乡的青年书法与篆刻家杨卫磊,就通过自己手中的笔和刻刀,向外国友人阐释博大精深的中国书法与篆刻艺术。

巧遇“伯乐”,成就书法之路


  在韩国首尔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的杨卫磊,雅号三石。28岁,河南上蔡县人。
  杨卫磊出生于中国河南农村,但是从小他就对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这源于他的父亲给他最直接的熏陶和指导。父亲干完农活,常常会练习书法。看到父亲激情挥洒地挥毫泼墨,杨卫磊对书法逐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开始积极向父亲求教。
  在父亲的指导下,杨卫磊从最基础的《三字经》开始学起。《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等都成了他的课外读物。由于对书法的热爱,他勤于练习,初中一年级的时候,他就获得全校书法比赛第一名,直到步入高中的校园,他还不分寒暑,利用课余时间坚持学习书法。“好事尽从难处得”,生活上从不和别人相比的杨卫磊在学习上异常刻苦,他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一位“伯乐”——高中校长刘月丽老师。那时,杨卫磊的家庭十分贫困,只能勉强维持生计,很艰难地努力供他上学,就是他的高中校长,不但为杨卫磊减免了全部学费,而且还偶尔给他提供生活费,直到他高中毕业。在这期间,刘校长的支持让酷爱书法与篆刻的杨卫磊的才情得到了尽情的发挥。他曾经背上行囊,独自去北京观看全国大型的书法比赛,到北京师范大学启功先生书写的的校训前沉思……他明白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中蕴涵的作为人师和世范的深刻内涵和践行的不易,所以高中毕业前夕杨卫磊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北京师范大学书法与美术系,并且信心坚定地只报了这一个专业。
  杨卫磊说:“书法,是中华民族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精华;篆刻,是中华民族以篆书为载体来体现方寸之间的传统艺术。中国汉字书法,又称‘中国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及文化。从狭义讲,书法是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它是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文字所表现不出的那种丰富和独特的传统艺术。而篆刻也是一种特有的艺术表现。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的高级艺术品。中国文字随着时间的绵延、空间上的演变发展,蕴涵了动人的多样风貌,在印面之内跌宕生姿,以一种有情、有致的方式呈现出来,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虽几经更迭,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这就是篆刻的艺术。”
  “追寻书法与篆刻发展的足迹,我们可以清淅地看到它们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步,强烈地反映出每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中国书法篆刻是我们民族永远值得自豪的艺术瑰宝。它们具有世界上任何艺术都无与伦比的深厚的群众基础和高级艺术的特征。”杨卫磊说。
  
迈出国门的文化使者
  杨卫磊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时,曾兼任不少校内外的教学工作,其中有北京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幼儿园、北京朝阳区青少年书法学校等。他在北师大汉语学院的哈佛班和普林斯顿班(哈佛大学和普林斯顿大学学生的集训班)任教时,这一大批美国留学生中有十分之一左右的学生是美籍韩国学生。他们一起聊中国文化,聊美国社会,还有韩国儒教传统,从中让杨卫磊了解到韩国人对中国孔子的尊重与对儒家文化的重视。这引发了杨卫磊很高的兴趣,再加上这些哈佛班和普林斯顿班中的韩国学生极力推荐杨先生去韩国感受一下,于是抱着切身体会这样一个与中国近邻的国家的文化、历史和社会的态度,杨卫磊选择了留学韩国。到了韩国以后,杨卫磊继续研究他热爱的哲学和书法艺术,笔耕不辍。2006~2010年,他多次往返香港、台湾、北京等地参加国际会议,将他在韩国的研究成果展现于哲学界,并在一些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同时,他并没有放弃书法和篆刻的研究和实践。他在留学的4年多时间里参加了诸如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展览、第六届西泠印社篆刻大展等展览,并多次获奖,他还在韩国首尔和京畿道2次成功举办个人书法篆刻展览,在韩国书法和美术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他作为韩国文化杂志——月刊《墨家》的主持人,主持3个栏目,每期都介绍中国当代最有名的书法美术和篆刻大家和青年书法家,这在韩国书法美术界具有相当的影响。
  在韩国,杨卫磊一直孜孜不倦地教授着中国书法和历史文化。他接触到了韩国很多教授、律师、作家等,他们都非常喜欢中国的文化,以及中国古老的历史精神,尽管在书上也可以看到,但是他们更愿意有语言的交流和直接的文化体验。
  通过在韩这么多年的工作与学习,杨卫磊虽然接触了相当一部分的文化阶层人士,但他也逐渐发现了中韩的些许分歧。对于此,杨卫磊说,俗话说得好,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不是某一方面的问题,重要的是我们要找到根源,解决问题,向好的方向去发展。比如说有一小部分媒体只为看点,而不顾两国感情,做了一些不好的影响两国友谊的节目和报道,起到了不应该有的负面作用。但我们知道中韩两国人民的本身的感情都是很朴素的,也都很有爱心,所以我们作为留学生,作为两国文化交流的民间使者,我们要通过我们的努力去使两国的国民更加深刻地互相理解,多多交流,为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我们更大的贡献。
  当问及杨卫磊今后几年的打算时,他说,最近两年,每年都要去北京、香港和台湾等地参加会议,在哲学专业上要做更深的研究。同时,如果首尔大学不延迟毕业的话,他还打算去哈佛大学参加培养博士的课程研究,博士后也打算申请哈佛大学的费正清研究中心。另外,在离开韩国前他想做些有意义的事情。为了两国人民互相真实和深刻的了解,为了两国文化的互相交流,他已经发起了编撰《我们在韩国》和《我们在中国》两本书的号召,并付诸行动。这两本书是以征集在韩中国留学生和在中韩国留学生对中韩两国的社会生活、文化艺术、历史发展、经济与政治等各个方面的理解为主体而写的感想,旨在用两国留学生的敏锐视角去审视和发现所面对的国家的真实面目,从而传达给本国的国民,以使彼此更好地了解。同时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为想来韩国和即将来韩国,以及想去中国和即将去中国的两国留学生提供一些指导。这两本书,在中韩两国同时征稿,并以汉语和韩语两种语言出版。两本书的编辑委员会同时设有北京编辑部与首尔编辑部,与两国的留学生会建立密切的关系,不仅对于宣传征稿有益,也更加促进留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杨卫磊,200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美术与书法系,连续4年荣获美国唐氏奖学金、专业奖学金、竞赛奖学金等。2006年入韩国成均馆大学儒学大学院(研究生院)攻读硕士学位,曾获韩国“养贤斋”奖学金、韩国未来100年奖学金。2009年入韩国首尔大学哲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曾获韩国国家政府BK奖学金、韩国乐天集团奖学金。论文《中国书法教育发微》、《四端七情哲学论辩探析》、《黄士陵二同文印发微》、《韩国书院研究》、《沈大允的<福利全书>探析》等20余篇发表于《中国书法》等国内外核心期刊。
曾在韩国首尔市、京畿道举办两次个人书法篆刻展。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