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0年第8期 > 正文

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记陕西师范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举措

2010年08月23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张建祥
  陕西师范大学(以下简称“陕师大”)坐落在世界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是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的重要基地,被誉为西北地区“教师的摇篮”。建校60多年来,在几代陕师大人的努力下,学校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已发展成为一所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一流师范大学。
  陕师大现设有20个学院,2个基础教学部,有12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70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有国家重点学科3个和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有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1个,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3 个。
  近年来,陕师大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摆在十分突出的战略位置,依托“211工程”三期建设工程和教师教育“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出台了一系列吸引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努力营造良好的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的环境和氛围,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实施“曲江学者”计划,大力引进学科带头人
  为进一步加强重点学科和学位点建设,吸引和遴选中青年杰出人才,培养和造就具有国内外领先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形成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带动一批重点和特色学科达到或保持国内外先进水平,提高学校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2009年学校出台了《陕西师范大学“曲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岗位设置暂行规定》。决定围绕国家重点科研领域、学校重点学科发展方向和重点科研基地建设需要,陆续设置“曲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岗位20~25个,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
  “曲江学者”特聘教授实行年薪制,年薪标准20万元/人;根据工作设想和聘用合同,提供一次性科研启动经费20~80万元;提供科研所需的办公条件,并可根据工作需要再提供一定数量的实验室建设费,安排招收研究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人事关系转入学校者,提供160~180平米的校内集资住房一套,并享受总额相当于当年模拟产权房价60%的购房补贴和安家费5万元;安置配偶工作,解决未成年子女入学。
  二、采取特殊政策措施,大力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
  为了加大力度吸引海外优秀留学人才来校工作,进一步改善教师队伍的学历和学缘结构,加快教师队伍建设的国际化进程,2009年,学校从地处西部的实际出发,并根据对全国各地引进海外人才政策的比较研究,出台了《陕西师范大学引进海外优秀留学人才暂行规定》。对优秀留学人才,在住房、科研启动费、实验室建设费、职称职务、家属安置和子女入学等方面全方位地给予政策倾斜。
  学校为引进的海外优秀留学人才提供90~180平米的校内有偿集资住房,并提供总额相当于引进当年模拟产权房价40~60%的购房补贴和3~5万元的安家费,全职工作满8年后与校内其他职工享受同等的住房产权政策。
  学校为引进的海外优秀留学人才提供4~30万元的科研启动费,实验学科还可根据工作需要提供一定数量的实验室建设经费;为教授配备实验室,组建学术团队。
  对于取得博士学位后具有4年以上海外教学、科研或研发工作经历的海外优秀留学人才可直接聘为正高职务;对于在海外高水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或在国内重点大学或科研机构获得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海外博士后研究工作经历的海外人才可直接聘为副高职务,特别优秀者,也可低职高聘为正高职务。
  
  三、积极实施各级政府人才计划,加大政策配套力度
  学校十分重视并认真组织实施国家、教育部和陕西省各类人才计划,并加大政策配套支持力度。对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陕西省“百人计划”入选者、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都给予每年10万元的岗位津贴,根据需要提供实验室建设费和科研启动费。并承诺解决家属工作,安排未成年子女就学,为人事关系调入学校的特聘专家提供不低于160平米的校内集资住房一套,享受总额相当于房价60%的购房补贴和安家费5万元。对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除了解决家属工作和子女就学外,提供220平米以上的校内集资住房一套,房款全部由学校资助,并一次性享受安家费30万元人民币。
  学校还充分发挥教育部“春晖计划”的政策效应,为海外人才短期来校工作量身订做了《陕西师范大学引进优秀海外专家及留学人员短期来校从事科研及教学工作暂行办法》, 对于受聘的特邀教授,学校为其提供相关国际旅费;视其工作业绩和贡献情况,分别按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每月提供5000元、7000元、8000元人民币的生活补贴费用;并责成邀请学院为特邀教授提供从事学术活动和实验活动所必须的工作条件;学校还为特邀教授提供每月3000元的住房费用。
  

夏海滨教授。


  四、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多种方式引才用才
  为了克服学校地处西部带来的引人困难,学校多年来一直采取灵活多样的引才用才政策和办法,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实施的人才强校战略,引进了学科带头人,使得众多高层次人才云集陕师大。这些人才的加盟,推动了学科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使陕师大在全国高校中学术地位飞速提升。
  利用事业平台引才。近年来,学校采取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学院院长、科研管理部门处长等形式,引进了一些高层次海外人才。
  例如,音乐学院、国际汉学院分别从日本和香港引进田大成院长和陈学超院长。田大成教授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获得音乐(声乐)博士学位后,一直旅居日本,是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2005年9月应聘到校任音乐学院院长、声乐教授。陈学超教授是著名的汉学专家,曾先后在美国依阿华大学、日本名古屋大学、香港教育学院执教15年。2004年他萌生回国想法,希望将海外学习的经验用到国内教育发展上。获知这一信息后,老校长赵世超教授立刻赶到香港,邀请他到校任教。随后的一年里,学校现任领导又多次与他沟通,终于玉成此事。2005年8月,他应邀到陕师大国际汉学院任院长。在他们的领导下,陕师大音乐学院、国际汉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快发展。
  把握母校情节,以才引才。学校注重校友在海外的事业发展状况,与海外校友保持密切联系,不仅请他们帮助母校推荐人才,而且帮助将其中学校紧缺的人才吸引回校工作。校友回校后,学校鼓励他们组建自己的学术团队,并将海外同行吸引回来,共同发展。
  物理学院郑海荣、屈世显教授夫妇俩就是学校从美国吸引回来的校友。两位教授均在美国佐治亚大学获理学博士学位,郑海荣教授回国前任美国佐治亚南方大学物理系助理教授,2005年6月夫妇俩应聘回校任物理学与信息技术学院教授。
  学校现任校长房喻教授、化学与材料学院现任院长张成孝教授都是早期引进的优秀校友。在房喻校长的感召和领导下,陕师大不仅在吸引海外人才方面,而且学校的发展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把握时机引进人才。学校人事部门十分重视搜集和捕获海外高层次人才信息,在获得人才将要回国的信息后,及时与人才取得联系,充分沟通,将人才引进到校。2006年8月,学校获悉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助理教授夏海滨要回国工作后,以最快的速度与他取得联系,并将其引进到生命科学学院任教授。夏海滨教授以第一作者在世界顶级刊物《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上发表论文1篇,《自然-生物工程学》(Nature Biotechnology)上发表论文2篇,3篇文章到目前为止的引用次数已超过711次。
  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引才。海外人才回国工作时,看重的除了事业平台条件外,学术氛围也十分重要。近年来,学校致力于打造开放包容的学术氛围,取得了良好的引才效果。
  例如,化学与材料学院近年来陆续从美国、日本、瑞士、英国等国家,引进在海外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近10名,这些中青年人才逐渐成为学院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
  刘昭铁教授,先后在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和康涅狄格大学做博士后和客座教授、在加拿大麦吉尔大学和高分子研究公司从事研究工作,后回国到化学与材料学院任教,目前是应用表面与胶体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主任。
  留学日本,取得日本茨城大学博士学位的陈亚芍教授,回国后任教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目前主要开展利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进行高分子材料、医用高分子材料和催化材料表面处理等方面的研究。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是国家精品课程主讲人。
  从日本回国的刘宗怀教授,目前是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无机功能材料及贮能材料的开发研究,主持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项目、人事部留学回国人员择优资助项目及省市科研项目共计8项,在国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原创性研究论文50余篇,获日本国发明专利3项,申请中国发明专利3项。
  德国杜塞尔多夫大学唐际虹博士加盟外国语学院,目前,外国语学院从海外引进硕士、博士10余名,极大地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教学和科研水平。
  团队引进人才。学校根据学科发展需要,采用团队引进的方式,发展学科生长点,取得了良好效果。
  生命科学学院以任维教授为首的“脑与行为科学研究团队”引进到学校后,在科研队伍建设、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已凝聚了一支具有脑科学、认知科学、神经科学、行为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计算机科学、数理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背景的高水平专职研究和技术支撑队伍,包括一批年富力强的学术带头人和高素质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学校聘任的首位“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张遐博士即在这个团队工作。


  

    任维教授。


  五、改革人才遴选评价机制,创新人才组织模式
  学校十分重视学术委员会和教授在人才吸引和遴选中的主体作用,建立师资队伍建设专家决策机制,充分发挥“专业人才学术评议专家组”在人才遴选、引进和培养中的作用。专家组在校长的领导下,负责对学科带头人作出学术评价,以此保证人才引进和培养的质量。
  同时,学校不断探索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方法,强化同行专家,特别是校外知名专家,以及专业组织和学生在教师评价中的重要作用。简化学术评价环节,适当延长评价周期,由重视过程管理向更加重视目标管理转变,由单纯的数量评价向更加重视质量评价转变,逐步形成有利于支持优秀人才从事原创性研究和具有重要科学价值的长期研究的导向。
  为了尽早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机制,学校积极改革科研组织形式,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以国家、教育部和陕西省重点实验室、“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教师教育创新平台建设为载体,以学科带头人为核心,构建和扶持了一批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团结协作、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创新团队和学术群体。今年,学校提出基层学术组织改革意见,尝试以近年来运行较成熟的团队为试点,为研究机构建设创造与国际接轨的、便于海外人才顺利开展科研工作的管理机制。
  
  六、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陕师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效。
  2000年以来,学校共实质性引进人才475人,其中从海外引进的人才近50人,引进教学科研团队6个,带来了人才引进的“雪球效应”,使学校人才汇聚取得了超常规发展。
  截止目前,获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的7人,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的2人,获得“省级教学名师”称号的11人;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的5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入选者4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6人,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入选者8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5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工程”入选者12人;陕西省“百人计划”特聘教授2人,陕西省“三秦学者”特聘教授2人;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奖励基金”获得者3人,“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人;2006年、2007年,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的聘任也都取得了零的突破,目前学校有长江学者4名;有2位实质性的双聘院士加盟学校工作,对教师队伍的发展起到了引领作用。    (供稿/陕西师范大学)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