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获得2009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是我莫大的荣耀。这份荣耀是对我这4年来的辛勤工作与创新研究的一种支持与肯定,这也是对我以后人生的一种激励与鞭策。在此首先感谢国家提供这次机会,让我们这些在外留学的游子感受到来自祖国的关怀和温暖。在这全球经济低迷的时候,国家在奖学金的评选人数上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这体现出来的不仅是国家的自信与强大,更重要的是对人才的尊重与支持。这样的关怀与支持正鼓励着我们在陌生的国度努力拼搏,谋求发展,终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我也要感谢我的家人、朋友、老师在生活学习工作上给予我的支持。特别是我的本科导师严纯华教授与博士导师彼得·史唐(Peter J.Stang)教授,正因他们予以的悉心指导才有我在研究道路上的收获。 ——郑耀荣 郑耀荣,2009年获奖者,留学美国。 1983年出生,2006年7月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院,同年8月赴美进入犹他大学化学系攻读有机化学博士。博士期间主要从事纳米级别有机超分子结构的特异自组装行为的研究以及发展基于超分子自组装体系的功能材料。在此期间共发表SCI收录国际期刊杂志论文16篇(第一作者论文5篇)。
非常荣幸获得2009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这是祖国对海外莘莘学子的亲切关怀。它不仅是对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取得成绩的肯定和认可,也给我刚刚起步的新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动力。我要以此为起点,带着祖国的深情期待,更加努力工作,以更优异的新成果,回报祖国母亲,回报培养我的导师和家人。 ——姜璐
姜璐,2009年获奖者,留学美国。 1978年出生,2004年取得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同年获得美国马里兰大学生物资源工程系全额奖学金。2009年底被授予马里兰大学博士学位。目前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从事乳腺癌成像与诊断方面的研究。先后在生物工程领域知名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10多篇,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研究报告。参加编写并出版了Hyperspectral Imaging for Food Quality Analysis and Control一书。曾受邀为3个本领域有影响力的国际杂志审稿。其关于荧光多光谱成像的研究被美国Vision System Design杂志报道。2008年获得马里兰大学Ann G. Wylie Dissertation Fellowship。美国Phi Kappa Phi荣誉学会会员。
能获得2009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我感到十分荣幸。这个奖项对我来说,是一种荣誉,是对我在国外学习和工作成绩的充分肯定;同时,这更是一种动力,激励着我更加奋发图强,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从而回报祖国和社会。我会再接再厉,不断磨练自己,为祖国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实力的提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美国的留学经历丰富了我的阅历,同时使我掌握了先进的材料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我与导师Manfred Wuttig教授紧密合作,阅读最新的学术期刊,关注前沿科学领域的发展动态,勤于思考科研课题的拓展与创新。在付出大量的时间和辛勤的汗水的同时,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在4年内顺利取得博士学位。我在材料顶尖杂志上共发表了6篇第一作者的学术论文,1篇合作文章,获邀出版研究专著1部,同时,还获得4项美国和大学专利技术,6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口头报告。 马里兰大学授予我材料系博士研究一等奖和A. James Clark工程学院院长一等奖。 在这里,我要特别感谢祖国人民对我们海外学子殷切和深情的关怀。人生旅途中,获奖只是一种助推器,它绝不是最根本的动力器。身在异乡,我深深地体会到把自己的事业跟祖国的富强与社会的发展联系起来,只有这样,我个人的事业才会走得更远。祖国的日益强大使我们每一位中国人倍感自豪。我们广大留学生在放眼世界的同时,也胸怀祖国和社会,将个人的理想、抱负与祖国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努力学习国外先进的科学文化和管理经验,将专业知识学精学深,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可用之材,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这也是作为一名留学生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任申强 任申强,2009年获奖者,留学美国。 1982年出生,2004年获得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系学士学位。2005年8月赴美国留学,2009年获美国马里兰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博士学位。目前在麻省理工学院开展博士后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纳米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最新一代太阳能电池。
获得2009年度“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我感到十分荣幸。 我衷心地感谢祖国和中国驻美国大使馆及教育处一直以来对我们海外留学生的关心、帮助和爱护。在我留学的几年时间,我亲眼见证了祖国飞速发展的进程。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地提升。作为一名海外留学生,没有什么比一个蒸蒸日上的祖国更值得我们深深地感到骄傲和自豪的了。祖国永远是我们坚强的后盾,祖国永远是我们停泊的港湾。 一路走来,风雨兼程。投身科研,有苦有乐。我深深地感谢那些可敬的师长。他们在我的成长之路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和期许。同时,我要感谢我亲爱的父母,他们的鼓励和理解使我可以义无反顾地在科研之路上探索。我还要感谢我相濡以沫的妻子。她和我一起跨越万水千山,一起承受漂泊海外的孤单和思念,一起分享成功的每一个瞬间。她的爱给我力量,助我前行! 一粒种子,只有植根于沃土,才能生机无限。同样, 只有置身于祖国,我们才能在更宽广的人生舞台上施展才华。我取得了一点点成绩,祖国就给予认同,给与鼓励,给予荣誉。我既感高兴,更感责任和压力。我深知要走的路还很长很长,每一个海外学子都应肩负起时代的责任,不断求索,不懈努力,前瞻无畏,后顾无悔,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祖国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吕坤 吕坤,2009年获奖者,留学美国。 1977年出生,1999年获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工学学士学位,2002年获北京化工大学高分子化学理学硕士。2006年获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应用科学与工程理学硕士。2009年获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应用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目前主要从事基于质谱的DNA、蛋白质和代谢组学研究。已发表论文20余篇。 近年来曾获得Society of Toxicology Perry J Gehring 最佳研究论文奖,Leon Golberg Memorial Award, SOT Student Award of Carcinogenesis Specialty Section 以及UNC Graduate Education Advancement Board Impact Award。
能够荣获2009年“国家优秀自费留学生奖学金”,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莫大肯定,也体现了日益强大的祖国对海外留学生的关怀。我计划利用这份奖学金,多参加学术交流,投入更多的精力搞好科研,努力提高个人的学术修养。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飞速发展令世界瞩目,也让海外学子倍感自豪。当我为来自祖国的一个又一个好消息激动兴奋的同时,伴随社会经济高速发展而来的公共健康问题(特别是不断攀升的癌症发病率)也时时提醒我,要努力为这些问题的解决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对我自己而言,今后的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将是我科研创造力的黄金阶段,我非常希望能在实现自己科学追求的同时,能够尽我所能服务祖国。 ——印步 印步,2009年获奖者,留学美国。 1983年出生,2005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同年9月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深造,师从宾大医学院及费城儿童医院病理系助理教授Craig H. Bassing。2010年5月取得分子与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并获宾大医学院优秀毕业论文奖(Saul Winegrad Award for Outstanding Dissertation)。博士期间致力于研究免疫抗体V(D)J重组的分子机制,及其相关的淋巴细胞发育及癌变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机理,在Nature Immunology、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Molecular Cell、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等杂志上发表论文10多篇,并多次在国际会议上介绍研究成果。曾获费城儿童医院Joseph Stokes Jr.研究所年度学术会议最佳论文奖,美国癌症研究联合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颁发的Aflac Inc. Scientist-in-training奖项,以及2008?2010年纽约癌症研究所(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提供的肿瘤免疫学研究资助等荣誉。
很荣幸获得祖国对海外学子的最高嘉奖。这不仅是一本证书有形的荣誉与5000美金有价的奖励;更饱含了祖国无形的希冀和无价的信任。怀揣奖金,背负重托,站在新起点,我会一如既往,不懈奋斗,争取早日为祖国的“科教兴国”大业添砖加瓦,为“人才强国”宏图锦上添花! ——顾臻 顾臻,2009年获奖者,留学美国。 1980年出生,2003年获得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学系理学学士学位,同年保送至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学习,2006年获得理学硕士学位。随后获得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奖学金赴美留学,师从著名生物化学家Y.Tang教授及纳米技术领袖科学家Y.Chen教授,开展生物芯片及纳米医药的研究,于2010年获得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工学博士学位。现已在Angewandte Chemie(《德国应用化学》)、Nano Letters(《纳米通讯》)、Lab on a Chip(《芯片实验室》)、Macromolecules(《大分子》)及Nature(Nanotechnology(《自然·纳米技术》)等顶尖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同时申请专利3项,并被知名科技出版社NOVA邀请合著书籍。其中,担任第一作者的核心课题“电磁生物分子纳米印刷术”(MEL)与“酶辅助光刻阵列印刷技术”(EAPL)因其创新性及重要意义分别被遴选为《德国应用化学》和《芯片实验室》作为封面文章重点报道。另外,由其主要参与的研究项目“基于酶降解的蛋白质分子纳米给药、传感系统”被《科技日报》等媒体特别评论。这些研究为高通量生物分子识别、肿瘤早期诊断以及靶向治疗等构建了新的有益的平台。 多年来,曾荣获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标兵、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以及光华奖学金、国家优秀研究生奖学金、功能纳米结构设计(FENA)奖学金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