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内将派万名学生赴美读博 在5月26日举行的教育部2010年第五次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张秀琴说,在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的工作会议上,双方就教育、科技、文化和体育方面的合作进行了分领域磋商。 张秀琴介绍,在教育领域,双方讨论了如何落实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第一次会议提出的项目,例如中方在未来4年派遣1万名学生赴美攻读博士学位,通过“汉语桥”项目在4年中支持1万名美国人来华研修,其中包括每年邀请中小学校长访华,组织大中学生来华参加汉语夏令营活动,提供孔子学院奖学金名额,邀请美国本土汉语教师来华研修,以及美方在未来4年内派遣10万名学生来华留学项目。 此外,在工作会议上,两国政府还签署了教育交流合作协定和文化协定2010?2012年执行计划。 张秀琴表示,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机制是两国在政治、外交、经济、金融等领域开展战略性沟通外,专门就人文教育领域交流合作而设立的一个重要对话平台,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大创举。同时,机制的建立提升了教育交流合作在中美关系中的地位,教育将起到中美关系长期稳定发展的“润滑剂”的作用,为中美之间积极合作全面的关系发挥更好作用。 (沈仁) 美南地区中国学联主席座谈会召开 5月16日,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教育组参赞衔领事闫国华主持召开了美南地区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席座谈会。来自美南地区8个州的近50位联谊会主席和教育组全体领事就如何更有效地加强学联会的建设及开展活动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总领馆侨务组储开旻领事及证件组王敏领事也就大家关心的领事保护、护照更新等问题作了详细介绍。
闫国华领事代表总领馆感谢各高校联谊会多年来尽心尽力为所在大学中国学生学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为促进中美相互了解和交流作出了大量贡献;对今后学联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学联的凝聚力吸引力,提高活动质量增加活动种类,切实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分组讨论时与会同学踊跃发言,认真总结了一年来的工作经验,对今后的工作提出建议。总结发言时联谊会代表纷纷表示感谢祖国和总领馆多年来对海外学子的关心,认为这次交流有很大收获,以后会更加努力,尽心尽职做好联谊会工作,努力成为促进中美关系发展的民间使者。 (供稿/美南地区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 旅英华人学者孙来祥教授当选 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 前不久,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金融管理系旅英华人学者孙来祥教授当选为英国社会科学研究院院士。他也是当选该院院士的第一位中国大陆旅英学者。 英国社会科学院是由英国社会科学学术研究团体及相关机构组成,现有674名院士,都是在社会科学领域有较大影响的知名学者及专业人员,此次又有包括孙来祥教授在内的56名学者成为其新成员。多年来,孙来祥教授将数理模型、经济与管理理论模型、数据验证相结合,以发展中国家及转型经济为研究重点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其丰硕成果得到了英国社会科学界的普遍认可。
孙来祥教授生于1957年,甘肃省秦安县人,1978?198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系,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1985?1991年任北京大学经济管理系讲师兼系主任助理,师从厉以宁教授,1992年赴荷兰海牙社会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并于1997年获得发展经济学博士学位。1997?2001年期间,孙来祥教授在奥地利及联合国相关国际研究机构担任研究员。2001年至今,孙来祥教授在英国伦敦大学亚非学院金融管理系任教,现担任该系系主任及首席教授。近10多年来,孙来祥教授领导并承担了多项由英国及欧盟等机构赞助的科研项目,还担任多家国际学术刊物的编辑、编委或编审。 孙来祥教授的研究涉及比较经济学、转型经济学、农业和生态经济学、公司金融和公司治理、决策支持系统模型等领域的诸多理论和现实问题。他善于将统计、调研、观测数据与经济理论和管理理论模型相结合,并应用于实际问题,迄今已发表各类学术成果80余项。 自出国留学任教以来,孙来祥教授始终怀着一颗赤子之心,一直没有中断与国内的联系,为中英两国架起了学术交流的桥梁。在此次获得院士称号前,孙来祥教授在科研、教学等方面所作出的贡献已经赢得了较为广泛的赞誉,中国科学院曾授予他“海外杰出华人学者”荣誉称号。 (供稿/驻英国使馆教育处) 牛津学人与玉树人民心相连 4月28日?5月14日,牛津大学中国学联牵头组成了“牛津学人与玉树人民心相连”爱心团队,开设捐款帐号、组织捐款活动、筹办慈善派对,全体牛津学子和海外华人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奉献爱心和赤诚,为地震灾区人民献出自己的一分钱、一片爱。 4月28日,牛津地区“爱从行动开始”定点募捐正式开始。一双双援助之手、一份份关爱之情、一声声问候之语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灾难当头,善良的人们以这样的方式手掬一捧烛光、一瓣心香,为深陷黑暗的生命照亮,为仍在等待营救的同胞祈福,天若有情天亦老。 5月14日,牛津布鲁克斯中国学联组织了一场玉树超级慈善派对,中国人、英国人、乌克兰人、巴基斯坦人??400英镑善款来自五湖四海,让人感动,让人不知如何形容,让人感觉不到孤单! 牛津当地的一家华商餐馆不但支持爱心团队在该处设立定点募捐箱,就在定点募捐结束时,他们还追着志愿者,投下了100余英镑善款;陈思媛同学争取到1062.02英镑的慈善资助;募捐理事会主席杨筱老师尚在国内,就带头捐款100英镑,并为活动欣然写下“牛津学人与玉树人民心相连”的字幅;数学系周迅宇教授工作百忙,却身先士卒,现场负责定点募捐,蹲点2个小时;工程系本科生李骥同学开始捐了10镑,考虑到善款最终将以人民币的形式汇往国内,又主动找到志愿者追加捐款1000元人民币。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很多......截至5月14日活动结束,牛津地区总共筹集善款5482.25英镑。理事会决定将善款通过青海“格桑花西部助学”公益组织,以奖学金的形式,分3年资助玉树灾区的30名高中和职高学生。 (供稿/驻英国使馆教育处、牛津大学中国学联) 英国中部中国学联召开 工作经验交流会议 5月22日,英国中部地区中国学联工作经验交流会在中国驻英国使馆教育处召开,来自于中部地区的16个学联的33名学联代表参加了会议。 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田小刚出席会议并讲话。田公参介绍了中英两国的教育合作与交流的情况和国内教育发展情况,殷切地希望大家再接再厉,通过此次交流会对今后的工作有所促进,使学联工作更上一层楼。 会议上,16个学联的代表分别介绍了所做的工作,展示了各个学联举办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教育处力洪一秘、张少华一秘在听取了各学联工作交流后就对学联工作的基本要求,加强学联内部建设等问题谈了意见。会议代表就学联管理与运行体制的构建与完善、如何更好地为留学人员服务2个主题进行了研讨。 (供稿/驻英国使馆教育处) 在日中国留学生向玉树第二次捐款 5月25日,全日本中国留学生学友会副会长韩冰以及东京大学、东京工业大学、早稻田大学、玉大学、东京海洋大学、千叶大学、日本大学等7所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学友会会长和代表来到教育处,将留日学子为青海省玉树地震灾区募集的第二批赈灾款送到了教育处。第二批捐款总计日币286.13万元、人民币1000元。孙建明公参代表教育处接受了来自留日学子的第二笔爱心捐款。
玉树地震发生以后,日本各地各校留学生立即组织起来,通过各种形式为玉树灾区募捐。千叶大学中国学友会组织留学生或奔赴街头、或立足校园,共举办了19场募捐活动。东京大学以“我也是13亿中的一员”为主题,积极组织为青海地震灾区人民的捐款活动。玉大学中国学友会积极开展募捐活动,学友们在紧张的学习中,利用中午休息时间进行了募捐,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大力支持。在募捐过程中,许多在日华人同胞、日本及各国友人也纷纷慷慨解囊,并转达他们对中国灾区人民的深切问候,情义真挚,令人感动。 孙建明公参说,同学们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灾害,积极努力,短短一个月募捐300多万日元,感谢大家为灾区人民作出的贡献。教育处将尽快将这笔善款转交国内教育部门,支持灾区的学生战胜灾难,渡过难关,重返校园。我们坚信,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将灾区建设好。孙公参同时也表示,希望在日留学生们努力学习、保重身体、注意安全,争取尽早成才,为国服务。 (供稿/驻日使馆教育处、全日本中国学友会)
在日中国留学生举办 世博会主题摄影作品巡展 造型独特的英国馆、把头发剃成中国馆造型的超级“粉丝”、被昵称为“小白菜”的青年志愿者,还有最引人关注的世博开幕式上的烟花之夜,仿佛是一个浓缩世博美景的万花筒。由在日中国留学生举办的“友谊·交流·未来”世博会主题摄影作品巡展,正吸引着每一位参观者驻足观看。 本次巡展由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和上海东方新闻网联合主办,为期2个月,在早稻田大学举办巡展的第一站后,还将北往北海道大学,南至九州大学,陆续在日本各知名大学以及各地区社会公益场所展出。上海东方新闻网站为本次展览提供了近100张的新闻摄影作品。 5月26日于早稻田大学举办的开幕式上,中国驻日本使馆教育处程普选一秘、秦正麦一秘等出席开幕式并为巡展剪彩。程普选一秘在致辞中说,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在我国举办的又一国际盛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世博会不仅是一次经济的盛会、科技的盛会,也将是一次文化与交流的盛会。因此,本次展览让在日留学生、华人华侨和日本友人更多地了解了上海世博会,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全日本中国留学人员友好联谊会副会长张博介绍了本次展览的策划和组织过程。他说,上海世博会正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而作为两次举办世博会以及上届世博会的主办国,日本正积极地参与到这场盛会中去。日本馆是目前世博园中最受欢迎的场馆之一,世博也是日本大众媒介目前的热门话题之一,这些都意味着,当前日本社会也正在热切关注世博。因此,为了更好地向日本社会介绍上海世博的盛况,主办方精心筹划了此次摄影展,用图片说话,更直观、更逼真地向日本社会各界特别是年轻人宣传世博。
本次展览以“友谊·交流·未来”为主题,通过“世博全景”、“活动采风”、“青年与世博”和“世博与日本”4大板块,向各位来宾展示世博园五光十色的风景,同时也突出展现世博园中各国青年们的交流、协作,和蓬勃的青春气息。开幕式后,与会嘉宾和来自东京地区的留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图片展。美丽的各国展馆建筑,异域风情的表演速写,还有热情交流、陶醉其中的中外游客,通过一张张图片,大家仿佛身临其境。来自早稻田大学的孙晓同学说,精美的图片让大家领略到了上海世博的迷人风采,作为一名中国留学生,她觉得非常自豪,衷心希望有更多的日本人民通过这次展览来了解世博,也欢迎所有的参观者光临世博,亲身体验这一国际盛会。 (供稿/全日本中国学友会) 博洛尼亚大学中意学生 共聚“汉语与意大利语角” 5月18日晚,位于意大利博洛尼亚市中心的嗨酷吧热闹非凡,原来这里正在进行由博洛尼亚中国学联举办的第一期“汉语与意大利语角”,来自博洛尼亚大学各院系的中国留学生、外国语言与文学学院中文系的意大利学生和对中国文化有着浓厚兴趣的意大利朋友共聚一堂,现场气氛友好而热烈,中国学生和意大利学生近距离交谈,大家愉快地讨论共同关心的学习、语言、文化等问题,产生了广泛的共鸣。 活动其间,很多中国同学和意大利同学结成“一对一互助小组”,并交换了联系方式,他们将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费得利柯是博洛尼亚大学外语学院三年级的学生,说一口流利中文,他曾经参加过中意高校交换生计划,在北京度过了一段开心而难忘的时光。他说,很高兴今天可以认识这么多热情友好的中国朋友,希望以后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多。
据活动组织者介绍,这天前来参与的人数大大超出了此前的预想,可见同学们对此类中意学生交流活动的热情之高涨。而“汉语与意大利语角”之后将会不断推出新的活动内容,让大家从不相识到相识,从相识到朋友,为中意学生的互相交流提供一个长期的平台。 (供稿/意大利博洛尼亚中国学联) 2010年全比中国留学生篮球赛 在鲁汶成功举办 5月22日,由中国驻比利时使馆教育处发起、老鲁汶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承办的2010年全比中国留学生篮球赛在老鲁汶大学体育馆顺利展开。参加这次比赛的总共有来自老鲁汶、安特卫普、布鲁塞尔以及根特的4支代表队。 比赛采用循环赛制,各队相互之间各赛一场,最后积分最高的队赢得冠军。每场比赛上下半场分为25分钟,除了最后两分钟,中间暂停、罚球以及换人一概不停表。出于对运动员身体健康以及安全问题的考虑,老鲁汶中国学联还特地为每位参赛运动员购买了运动保险,以备不时之需。 比赛现场,人声鼎沸,气氛热烈。尤其是最后一轮老鲁汶队与根特队的冠亚军决赛,更是吸引了全场观众的目光。老鲁汶队和根特队去年就曾在根特举行的全比留学生篮球赛的决赛上大战过一场,最终以老鲁汶队的险胜而告终,这一次又是狭路相逢。比赛中,老鲁汶占据了主场作战的地利,依靠人员充足、体能储备状况良好等优势,在比赛的上半场通过积极的防守带动进攻,短短25分钟之内,迅速建立起了30分的优势,使比赛早早失去了悬念,最终成功卫冕。
赛后,中国驻比利时使馆教育处于立亭一秘给各参赛队颁奖。颁奖之后,看到许多队员余兴未尽,老鲁汶学联别出心裁,又增设了队员自愿报名参加的三分球大赛,激起了广大在场观众以及运动员的热情。最后,整场活动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大家合影留念,相约明年再聚。 (供稿/老鲁汶中国学联) 马德里中国学生和家长展示中国文化 5月16日,马德里美国学校举办国际日活动,中国学生和家长精心布置了中国展台,首次亮相参加这一活动。 该校是西班牙一所著名的国际学校,共有来自54个国家850多名学生。国际日活动举办日期正值马德里市庆祝市保护神节日期间,来自30多个国家的学生举办了专门的展台。在中国驻西班牙使馆教育组的支持下,中国学生和家长在西班牙和美国的朋友帮助下举办了汉语教学图书、中国旅游、工艺品、图片、民族音乐、书法和中国美食的小型展示活动,受到了师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
来自台湾的陈女士说,虽然听说学校要举办世界读书日活动,但并不知道有中国展台。作为中国人,看到中国展台感到非常亲切,她表示一定要与其他同胞通力合作,争取把下一次活动搞得更加丰富,更加吸引人。学校校长感谢中国使馆对此次活动的重视和支持,她同时表示,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中国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不少学生家长要求学校能够开设汉语课程。学校也正在积极准备,争取在今年下半年开设汉语选修课。 (供稿/驻西班牙使馆教育组) 中国学者孙大文教授荣膺 爱尔兰最高学术荣誉 近日,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隆重举行入院仪式,授予2010年新当选院士、国际著名食品工程专家、爱尔兰国立都柏林大学终身教授、华人科学家孙大文院士证书。中国驻爱尔兰使馆兰和平参赞亲临仪式,代表刘碧伟大使对孙大文教授当选院士表示热烈祝贺。 在入院仪式上,孙大文身着特制黑色院士袍,依照爱尔兰皇家科学院200多年不变的传统,在礼宾官的引导下,在含有自成立至今所有院士亲笔签名的院士名册上郑重地用中英文签下了自己的名字,聆听了科学院秘书宣读给他个人的荣誉状,并接受了皇家科学院院长颁发的院士证书。爱尔兰皇家科学院礼节规定,当选院士必须通过入院仪式,才被正式接受为这一在爱尔兰被视为终身荣誉与成就巅峰的“俱乐部”成员。 成立于1785的爱尔兰皇家科学院是全爱尔兰唯一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高学术机构。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从全爱最优秀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中选出,评选极为严格,被推荐的院士候选人必须由5位院士联合签署推荐书。目前,爱尔兰皇家科学院有院士442名,著名院士有1995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西默斯·希尼,爱尔兰前总统玛丽·罗宾逊和现任总统玛丽·麦卡利斯等。当选院士是爱尔兰国家的最高学术荣誉。
孙大文1982年起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先后获该校机械工程学士学位、硕士学位和化学工程博士学位。1989?1995年,他先后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纽卡斯尔大学和谢菲尔德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1995年起在爱尔兰都柏林大学农业、食品科学及动物医学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从讲师晋升为高级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目前是都柏林大学食品和生物系统工程教授、博士生导师、食品冷冻与计算机化食品技术研究所所长。同时他还是英国皇家农业工程院院士,并任国际农业工程委员会执委和名誉副主席等。 孙大文现持中国护照,是爱尔兰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华人教授。迄今,孙大文在世界著名学术杂志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400多篇,专著10部,200多篇论文被SCI收录,独立作者和第一作者被SCI收录30余篇,其中与国内合作发表SCI论文40多篇,论文引用次数1000多次。孙大文曾两度获得国际农业工程委员会成就奖,1998?2001年连续4年获爱尔兰国立大学校长研究奖。 作为我国自己培养的博士,孙大文心系祖国,把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无私地奉献给祖国。长期以来,他与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和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关系,经常回国进行讲学和合作科研,与国内同行探讨食品科学技术科研和开发,并发掘有潜力的学生到国外进行深造,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 孙大文是在今年3月16日举行的第225届皇家科学院院士全体大会上被选为院士的。 (供稿/驻爱尔兰使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