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0年第6期 > 正文

我的老师

2010年06月13日  来源:神州学人 
  

阿列克山德洛芙娜老师的工作照。

 

文/吴兵先
 一
  我的老师娜塔妮娅·阿列克山德洛芙娜是我在俄罗斯留学的第一导师,两年时间的相处中,我们建立了一份真挚的师生情谊。
  阿列克山德洛芙娜50来岁,典型的斯拉夫民族特征,蓝灰色的眼仁,很率直;黄褐色的头发可能是为了梳洗方便剪得很短,整齐之间夹杂了些许白发;个儿不高,也不像普通俄罗斯大妈那样心宽体胖;她衣着整洁大方,行走如风;她走到哪里那里就有她的笑声,人缘极好。因为是雕塑家,她比一般的女性更多一些硬朗和干练,工作中一双粗糙、有力、刚劲的大手,几乎难以分辨她的真实性别。见过俄罗斯小女生的纤纤玉手,很难想象老师的双手因为对雕塑艺术的挚爱而遭受的“摧残”!然而她却对我的感叹哈哈大笑,举起沾满泥土的双手问我“这不是雕塑吗?”是的,她的一生都是属于雕塑艺术的!
  在俄罗斯的第一个教师节,我买了一盒护手霜。乘午间喝咖啡的时候,我把护手霜送给她。她手上还拿着面包,二话没说就把面包扔在盘子里,兴高采烈地打开水龙头把手洗得干干净净的。从玻璃瓶中抠出一大坨护手膏仔仔细细地搓揉着,搓了半天还是油津津的,干脆她往脸上一摸,稀里哗啦的就像是洗了一把脸,引得所有的人都大笑起来。她却幽默地说作女人真好!这让我们几个留学生一下子感受到了这位年长的老师有几分可爱可亲的感觉,私底下我们都亲切地叫她“老太太”!
  上雕塑专业课的地方是一栋3层楼的古建筑,旁边是学校的小教堂。在教室和教堂之间是一间咖啡馆,学校里午间只有半小时的休息间隙,喝杯咖啡,吃两片面包聊聊天就接着开始下午的课程。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是一座拥有200多年历史的名校,教室不仅古老,还有些破旧的感觉。老师每一个礼拜都会亲自做清洁,非常仔细地擦洗地板,一丝不苟,反反复复四五遍,直到教室整洁敞亮!她还坚持不让我们帮忙,就算是累得满头大汗也是乐呵呵的,她还歉意地说学校应该提供良好的条件,但是目前学校还很困难,做清洁是她的责任,因为她是学校的主人。
  然而第一次见识她发火也是因为教室的清洁卫生!
  我们几个中国留学生实在不忍心看着老师这么辛苦地为我们工作,就商量背着老师提前把清洁做了。第二天老师上课的时候见到教室干干净净的,非常高兴赞扬我们是非常乖的年轻人,我们也从心里感到轻松了许多。平时上课的情绪实在是太紧张,老师休息的时候热情爽朗,上课的时候却决不允许出声,否则就会非常严厉地呵斥。这次我们的主动分担,第一次赢得她的赞扬,自然是心情十分的畅快。第二次做清洁,我们主动要求老师在她的休息室里休息,并告诉她中国传统文化里对师长尊敬的道理。老师听了很高兴的,也就放心地到休息室去了。
  说真的我们的聪明劲有时候会过头的,雕塑教室主要上泥塑课,在大楼的底层,难免有许多泥块掉在地上,干透后踩来踩去灰尘自然够呛。觉得老师一遍又一遍擦洗地板,费力又耗时的实在没必要。教室里的空气很干燥,地板干得快,地板跟地面还有一定的间隙。有同学出主意用水龙头冲洗,我们感觉这主意不错,说干就干。我们用水管使劲地冲洗地板,很快地板就干净了,有的不平的地方,我们就用雕塑刀拨开木地板之间的缝隙,水很快就溜进地下层了。我们正在得意洋洋感叹我们的聪明节约了大量的劳力和大量的时间,老师却无意中进教室来看我们做清洁,刚刚还笑容满面的她却突然大发雷霆,说我们偷奸耍滑,办事不牢靠……
  

雕塑作品《杜甫》。



  她的教学方法,上泥塑课的时候连做内骨架定钉子的方向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一定要亲自示范。她领教了我们的“聪明”,实在是不放心,一个一个的严格检查,多一点少一点都得拆掉重新来。我不知道其他的中国同行是不是有同样的感觉,我确实有。我在完成一件作品的时候,有些不到位的地方,我会想办法去掩盖它的缺点,尽可能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
  但是娜塔妮娅·阿列克山德洛芙娜却不允许!
  彼得堡冬天有时候上午11点钟天还是昏暗的,下午不到三四点路上的街灯就亮了。这一年的冬天最低达到了零下40度!我喜欢大雪纷飞的样子,喜欢那洁白的世界,所以天气的寒冷不影响我的起居习惯。但很多同学随着天气的的寒冷动作也变得迟缓起来,迟到旷课不是鲜见的事情。课堂上老师要求极为严格,除特殊情况任何人不得迟到、早退、旷课。对中国留学生每况愈下的的状况她曾经严厉批评过,却并没有多少改观,反倒加深了误解。
  有一次我走在上学的路上,正好遇到老太太,她像一位小姑娘一样跑过来挽着我的胳臂,一边赞扬我的勤奋,一边讨论我的专业问题。她说我的素描很漂亮,很好看也有很多人喜欢。我还没来得及高兴,她的话锋一转很直接地说她自己不喜欢。还说你是雕塑家不是画家,画面不需要好看,要实在。米开朗基罗、罗丹、马约尔、曼祖等等几乎都没有一副看上去完整的素描作品,但是他们的素描都是研究性极高的作品,每一张作品都是为他们的雕塑作品服务的,每一张作品都是经典画作。回到教室里老师跟我很认真讲解人体解剖知识,她为我讲得特别的仔细。一个膝盖从拉伸到弯曲的不同状态发生的骨骼、肌肉的丰富变化,就讲解、图示了整整一个上午。
  说真的这堂课给我感受实在是太深了,在国内我们学习解剖是当作文化课在上,记住的是名词解释和简单的运动原理。然而俄罗斯美术教育,在中学阶段就完成了人体骨骼写生训练,在大学阶段每个同学画模特的时候,必须默画出相同特点的模特骨骼,而且这个训练会在所有的大学教育阶段贯穿始终。俄罗斯学院派画家之所以出手能够轻松准确到位,也许在此刻就不难理解了。
  

雕塑作品《苏轼》。



  经过近一年的严格训练,我对俄罗斯泥塑手法有了一些认识,老师仿佛对我的泥塑直觉很欣赏。有一次我跟朋友去穆西娜美术学院参观期末作品展,迟到了几分钟回到教室,老师穿着一贯的蓝色大褂工作服独自一个人坐在门栏上发呆。我一走进教室她就兴奋地跳起来,她帮我打开保湿的薄膜,讲解这次女子等大人体塑造过程中的得失,她很慎重地征询我愿意让她修改吗?虽然作品已经做了一个多月时间,付出了不少的精力,但是我非常愿意看到她在我的作品上是如何用她的方法处理的。我故意逗她这件作品属于你了!她挽起袖子爽朗地笑起来。我曾经说过她的手是一双粗糙的手,但是在泥塑过程中却无比的灵巧准确。老太太手掌所到之处我那看似光鲜圆润追求表面效果的人体习作,却“活”起来了!一掌梳理下来,从头到脚跟,所有的结构关系都有节奏地整理在流畅的整体中,掌指间卷起的泥片随意地被老太太贴在需要的地方。我恍然大悟,老师的泥塑手法像极了中国水墨的写意精神,挥洒间,一戳、一揉添加消减,一抹、一划点到为止。那种随意性全在指掌之间完成,是那么的精到准确却充满灵性,先前我为雕塑而雕塑的精心刻画却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老太太一边修改一边欢快地跟我讲解修改的原因,教室里所有的人都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纷纷围拢过来观看老太太泥塑的过程,更有有心者赶快掏出了照相机、摄像机拍摄了下来。
  说这是一次作业的修改,还不如说是老太太在教室里玩得最开心的一天,因为她从不给同学修改作业,她很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平日里我跟她交流最多,用我的作品为例以欢快的形式总结大家在雕塑上所出现的问题。
  看完老太太的整过修改过程,我告诉她无意间留下的指纹、抓痕和随意的填添泥块分明让我感受到一位中国国画大师饱蘸浓墨一气呵成的尽情挥洒,也似见到古琴高手弹指挥手间那大珠小珠落玉盘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意境。她哈哈大笑说你说的意境很美,但是她不懂,也不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后来我带她去冬宫博物馆观看了几幅馆藏的中国画,找来几本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给她看,最后赞成我的美丽描述并非是为拍马屁而来,这是令我非常感动的!同时她也希望我创作一件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作品。
  这也促使我提前了一年时间准备我的毕业创作。
  

  苏东坡弹指挥手间的潇洒和豪迈,在他的文学作品间是每个中国人都熟悉的;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舍我其谁的诗圣杜甫忘我的内在精神,很快浮现在我的眼前。我决定以这两位伟大的古代大文学家,作为我向俄罗斯人民推介的对象来进行创作。
  首先我从《杜甫》着手创作,那个茅屋被秋风所破的苦寒夜晚,床头屋漏无干处的窘迫,诗人的内心关怀的却是天下寒士的安危!我把《杜甫》的泥塑小稿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给老太太作了讲解,她也在网上去了解了杜甫的资料,特别看了俄文翻译过的这首诗。她让我反复推敲确定了小稿,创作放大中我几次都把作品塑造得很死板,老师一次次地帮我修改。半年多时间过去了,我的作品依然在推敲当中,经过老师的手把手的讲解,我渐渐地理会到俄罗斯泥塑表现手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统一才是我这次创作的目的,并且开始了另一件作品《苏轼》的创作。
  许多雕塑家都曾创作过苏轼的题材,不管是“大江东去浪淘尽”,还是“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似乎在我的眼中都不能尽数苏轼的才华横溢、豪迈、洒脱。然而风流倜傥、豪情四溢的大文豪苏轼,琴、棋、书画,无一不精,挥洒间拨动的古琴所有的诗情才华,都在瑟瑟琴弦中飘洒而出。我把这个想法告诉老师,老师说这个想法很好,也许做起来有难度。她把她收集到苏轼的俄文诗词放在我面前,她说没想到中国有这么多这么古老的诗人,他们都跟普希金一样的伟大。她创作了很多普希金的肖像,希望我也能顺利创作出来。接下来我确定了造型,苏轼席地而坐,侧身仰面长歌;右手轻抚古琴,随琴而动;左手随袖挥洒飘扬高潮迭起,琴瑟随之腾空而起的感觉,整个造型因势而动,动中有静。老师很喜欢这个造型,之后我就开始放大制作。在《苏轼》的整个放大创作中老师不愿动一根指头,非要我独立完成不可。《杜甫》和《苏轼》在后半年时间的创作过程中交互进行着,多少次接近尾声,但是跟我心中的写意精神不相符,我也毫不犹豫地挥手抹去那些不必要的细枝末节,反反复复进行推敲,多少个不眠之夜,悄然中又见到阳光普照。
  整整1年时间的推敲和制作,我的雕塑作品《杜甫》和《苏轼》在毕业答辩之前顺利完成了,把俄罗斯泥塑表现手法与中国传统写意精神相融合作了一次有效的尝试。
  来自列宾美术学院、穆西那美术学院和国立师范大学本校的专家出席了答辩会,答辩会上老师深情地为我陈述了我的学业情况,并且鼓励我独自答辩不必请翻译。我真没想到老师对我如此有信心,老师的鼓励也让我轻松下来。最后专家组要求我朗诵一首中国古诗词来结束我的答辩,整个过程在热烈和欢快中进行着,我的答辩时间比一般同学多出一倍来。主持人最后宣读了我在俄罗斯期间的各科成绩全部满分,老师第一个冲上来与我紧紧拥抱,我激动地亲吻了老师面颊,感谢她为我付出的所有努力!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