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祁亮 董晓莉,经济学博士,1996~1998年留学美国哈佛大学、2000~2002年留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目前就职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并任中国致公党中央妇女委员会副主任、致公党北京市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任北京大学中国保险和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客座研究员。 初见董晓莉,很难把眼前的她同人们以往印象中硬朗强干的“女强人”形象联系起来:明艳的披肩、飘逸的长发,精致得体的妆容,言谈举止中透露出端庄优雅的女性气质,整个人犹如一股扑面而来的春风,明丽生动。 董晓莉有很多令人钦羡的经历,她曾经留学美国哈佛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代表我国政府参加世界劳工组织大会、经济学家论坛;先后在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工作;参与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设计及组织实施工作、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制定工作、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实施办法的研究及制定工作。 从容辗转于各种社会角色之间的董晓莉,每一段经历都有声有色、颇为精彩;身为女性,她历经光阴磨砺却不见岁月留痕,始终美丽如斯。难怪有人用“很传奇”来形容董晓莉。 芊芊女儿 胸怀大志 董晓莉出生于古都西安的一个书香门第。在家庭的熏陶下,她从小酷爱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广博的阅读大大开拓了董晓莉的视野,也塑造了她健康向上的人格气质。跟随身为历史学家的父亲,年幼的董晓莉早早游遍了三秦大地的名胜古迹,而家乡厚重的文化积淀也赋予了她大气灵秀的性格。“在我的生命中,父亲是我最感激的人之一。”在董晓莉成长的道路上,父亲一直鼓励她要做一个有内涵、有理想的人。成为时代的弄潮儿是董晓莉在少女时代就立下的远大志向。 高考时,董晓莉以优异的成绩考到北京上大学,一个全新的天地呈现在她眼前。在这里,董晓莉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时代脉搏的跳动,每一天的生活都充满着理想的激情和冲劲。“毕业时,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留在北京工作,因为这里到处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那年夏天,董晓莉的鞋子都磨破了,最终在连跑了40家单位之后如愿留在了北京。工作后,董晓莉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利用业余时间上托福和GRE班,努力学习英语。“我清楚地记得,下了班就啃一块凉面包,挤公交车去木樨地上课。北京冬天的风吹到脸上真是刀割一样。”谈起从前,董晓莉笑了,“那时我的目标很简单、也很坚定,就是有朝一日要到世界上最好的大学去深造。欣慰的是,我坚持下来了,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求解中国经济发展和 社会保障的幸福未来 “有人问过我,你有那么多不同专业的高学历,商业公司和政府部门都工作过,怎么总是跳来跳去呢?其实,我的人生目标很明确。”总结起自己的经历,董晓莉给出了这样一个比喻,“就像圆规画圆一样。表面看来,我所走出的每一步都与之前差异很大,其实这些工作始终围绕着一个不变的圆心,那就是勾画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的美好未来。具体说来,就是实现在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人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不断完善我们国家的民生建设。” 1990年,董晓莉进入国家卫生部办公厅工作。饱满的工作热情和喜欢挑战的个性激励着她,同时爱思考的她在业务实践中不断观察、积累,对工作的理性认识也日渐丰富起来。一天,董晓莉目睹了一位病人昏倒在医院门口,医院却因为他无法支付医疗费用而拒绝进行救治,最后一位外国人替病人交了费,事情才得以解决。这一幕深深刺痛了董晓莉,她不禁陷入深深的思考:国家每年投入大笔公共医疗支出,老百姓看不起病的疾苦为什么还是难以解决? “从那时起,让所有的中国老百姓都能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就成为了我的理想。”几年后,董晓莉叩开了美国哈佛大学的校门,在著名的哈佛商学院和肯尼迪学院,系统、深入地学习了经济学、政府管理与政策制定等知识,这段经历犹如在她面前新开启了一扇大门,她感觉自己逐渐找到了实现理想的方法和工具。 1998年,董晓莉回国。当时恰逢我国医疗改革蓬勃展开,她兴奋地意识到实现自己理想的时机来临了。1999年,我国进行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这次改革,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医疗保险制度,对于完善我国医疗保障体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和我国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产生了重大影响,是我国民生建设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当时,董晓莉恰在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作,她全程参与了这次改革中制度设计的相关工作。在回国后的短短一年时间里,就能把自己学来的知识运用到工作实践中,董晓莉心中充满了自豪感。但她也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要建立起一套完善、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还有相当漫长的一段路要走,而在这条充满探索性的道路上每迈出一步都必须承受极大的压力,并付出难以想象的辛劳与努力。
董晓莉在英国帝国理工学院。
“为一个公司工作,我可以拿很高的薪水,但那只是为自己。而在政府部门工作,我却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人生活得更好。”接下来的数年中,董晓莉在多个机构中任职,从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到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再到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她用一连串漂亮的工作业绩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实现目标迈进。 在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工作期间,董晓莉主要从事我国保险类金融企业兼并重组、改制上市方面的工作。在海外多家金融机构任职的经历使她对资本运作法规与程序非常熟悉,这些宝贵的实战经验帮助她在工作中有效地化解了一些国有保险公司存在的资本金不到位、偿付能力不足、历史包袱沉重等问题,推动了6家国有保险公司在境内外上市。进入新世纪,我国社会保险行业发展迅猛,国内第一家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和养老保险公司相继建立,《健康保险管理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办法》、《养老保险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也陆续出台,这一切不仅引领了我国健康保险、养老保险发展方向,也开创了中国健康保险、养老保险发展的先河,产生了广泛、深远、良好的社会影响。而参与其中的董晓莉,也为这些开拓性工作的完成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和汗水。而今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董晓莉主要负责相关国有资产的运营、投资和管理,实现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落实中共中央提出的“老有所养”的要求。 此外,董晓莉作为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研究员,还进行了大量的养老保险与基金管理等社会保障与经济管理方面的专题研究,在《光明日报》、《改革内参》、《中国金融》、《管理世界》等发表多篇文章,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评价,产生了较好的政策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 “我不是一个乌托邦者。在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要实现人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需要来自政府、市场以及其他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在筑梦的路上,董晓莉一次次变换着自己的身份。回顾这一路走来的付出和收获,董晓莉显得淡定从容:“我不是人们一般印象中的那种女强人。相反,女性与生俱来的温柔与细腻使我对民生冷暖更加敏感、关注,也是这么多年来推动我在改善民生的事业上不懈努力的重要动力之一。” 致力为公 再续辉煌 谈起与中国致公党的结缘,董晓莉的思绪回到了她在哈佛求学的日子:“当时在哈佛大学,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美国的学生认识非常有限,甚至是带有偏见。作为留学生,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外国人能多了解一些中国最普通老百姓的情况。” 回国后,董晓莉加入致公党。在她看来,致公党“致力为公”的宗旨与自己对民生建设的专注追求相当契合,同时致公党内整合、统筹了多领域的精英力量,为做好党派的参政议政工作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用董晓莉的话来说,在这里,她找到了归属感。 2009年7月,董晓莉以致公党经济专家的身份登上由中共北京市委统战部主办的“首都统一战线2009北京发展论坛”的讲台,并作主题演讲。她通过大量准确、翔实的数据,清晰有力的论证,向台下数百位听众阐述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模式——“绿金经济”,并提出推动北京经济快速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大力发展绿金经济、社区经济、创新金融等优势支柱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实现保增长、调结构的同时,实现惠民生、促稳定。董晓莉的这些观点和思路得到了多位领导的高度赞扬和肯定。北京市政府有关部门表示,将尽快把董晓莉的意见、建议吸纳到北京市的相关工作规划中。 此外,董晓莉还积极建议加快首都金融业发展。她牵头完成题为“加快金融改革创新,促进西城经济快速发展”的调研及课题研究工作,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北京市金融街发展规划,其中的多项建议都被市政府相关部门和西城区采纳。她还牵头进行“科技创新与首都金融发展战略”调研,着力于打造新型首都金融、科技发展新模式。面对未来,董晓莉充满信心,她说:“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应当建成像伦敦、东京、巴黎那样的世界金融中心。” 2009年岁末,董晓莉被任命为致公党中央妇女委员会副主任,站到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妇委会的重要职能之一就是维护保障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这其中应该包括帮助更多女性去实现自我成长,给她们以生存、发展的动力。”对于工作,董晓莉已经有了自己新的想法,“比如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中,女孩子就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问题,我们是不是可以运用市场化手段,调动资本杠杆去授之以‘渔’,让她们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呢?”用“Social Marketing”的方式为那些怀抱创业理想却面临资金瓶颈的女性们提供支持和帮助,是董晓莉的下一个目标。尽管还在筹划阶段,但谈起工作,她总是那么富有激情、充满干劲。而由董晓莉传达出的这份执著与自信,也让我们有理由去期待由她带给我们的新的“传奇”。 人们常常用“巾帼不让须眉”来形容成功的事业型女性,但在董晓莉身上,柔美如水的女性气质和睿智练达的才华能力一样引人注目、闪闪发光。“我是一个很单纯的人,一直以来都把自己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和生活当中,而我的这股劲头也感染了身边的许多人,让我更有信心去和他们一起踏踏实实地努力,为国家、为老百姓做更多实事。”董晓莉说,“坚持自己的理想,做个勇往直前的追梦人,我感到很幸福。”
在日内瓦参加国际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