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0年第5期 > 正文

李源潮在“千人计划”入选者专题培训班上的讲话

2010年05月18日  来源:神州学人 
  

  编者按: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专题培训班3月16~18日在中央党校举办。“千人计划”实施以来,已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600多人,参加这次培训班的有220多人。3月18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与学员座谈并讲话,以下是根据记录整理、摘编的讲话内容。


  今天这个班是“千人计划”引进人才的第一次聚会,大家言犹未尽,许多同志还来不及发言。以后我们要创造更多这样的机会,听取大家意见。借这个机会,我想讲三句话:祖国需要你们,祖国欢迎你们,祖国寄希望于你们。
  第一,祖国需要你们。
  “千人计划”启动于2008年上半年。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更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要求作出的重要决策。国家为什么要加快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这是因为:中国的发展需要你们,中国的强大需要你们,中国的安全需要你们。
  第一,建设现代化国家需要高层次人才。现在我们国家的发展已经遇到一个坎,各种资源包括能源、矿产、土地、水资源、甚至环境资源都不够。我们要保持现在的发展势头,靠什么?要靠高素质的人才。就像刚才大家讲到的,我们国家现在有不少产业规模在世界上数一数二,比如,汽车产业,去年的销售量已超过美国;光伏产业,已经是光伏组件第一生产大国;笔记本电脑,全世界80%以上是在我国江苏生产的。但是,这些产业的主要核心技术不在我们这里,或者说只有部分核心技术在我们这里。除了工业,现代服务业也是这样。我国的金融规模在世界上已相当可观,但高层次金融人才不足。去年10月,我到美国IBM沃森研究中心看“智慧地球”的设计框架,感到我们的通信技术也面临很大挑战。中移动通信已经是世界最大的通讯企业,营销力量很强,但研发力量不强。我们现在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降耗、改善生态,治理工业化带来的污染,像治理太湖、滇池等,靠什么?也得靠技术、靠人才。总之,中国的科学发展,中国的现代化建设,现在最需要的是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
  第二,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高层次人才。中央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体制机制、资金投入、科研条件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创新型人才。现在,我们缺国际一流的科学研究成果,缺国际一流的技术创新企业,关键还是缺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缺国际一流的研究团队。我国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已有20多家,靠的主要是规模,而不是技术。江苏沙钢是我国唯一进入世界500强的民营企业,但它主要不是技术创新型企业。国际一流的企业我们是有的,但国际一流的技术创新型企业我们缺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人才是建设创新型企业的关键。
  第三,建设教育强国需要高层次人才。现在我们国家大学不少,普通高校2000多所,大学招生规模世界最大,但缺少世界公认的一流大学,能够进入世界前200位的大学屈指可数。我们现在不仅缺少一流的大学,也缺少一流的、享誉世界的大师。像钱学森这样的科学家,当年在世界上是很有影响的,讲流体力学、搞导弹设计都要引用他的研究成果,钱学森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现在不能说中国没有大师,但在世界上得到承认的大师不多。建设教育强国要靠一流人才,所以我们要把一部分出去留学的优秀人才吸引回来。
  第四,建设人才强国需要高层次人才。国际上把掌握专门知识或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叫人才,按照这个概念,我们国家的人才总量现已和美国旗鼓相当,流量上我们还超过美国,因为每年大学毕业生比美国多。但我国的人才结构有缺陷,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领军人才紧缺,不仅不能和美国比,还不能跟俄罗斯、德国、日本比。产生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改革开放以后,一批又一批最优秀的学生都出国留学去了。鼓励出国留学是改革开放的重要政策,出去的人促进了所在国和我国的科技合作交流,对国内科技发展的贡献也不小。但他们中的多数,尤其是水平最高的一部分人多数没有回来工作。我们要建设人才强国,既要大力培养国内的高层次人才,也要抓紧把留学海外的高层次人才引回来。
  留学生出去,不完全是因为中国穷、外面条件好,更重要的是国外有发展空间。中国现在的情况已经大不一样了,中国的发展为高层次人才有所作为创造了新空间。海外留学人才有中国经历、有中国感情、有中国血脉、有中国文化的根。我们创造条件,鼓励他们回来,成为国家创新、创业、改革、发展的一股有生力量,为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教育强国、建设人才强国发挥特殊作用。我说祖国需要你们,这不是一句大话,而是一句实话。
  刚才有位同志问,“千人计划”只管5年,5年以后怎么办?我可以肯定地说,5年以后,国家会有比现在更大的人才计划。中央政治局已经审议通过了《2010~2020年国家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还有人问怎么合同才定3年?定3年主要是为了方便你们。合同定了,就得守合同、讲信用。合同一定,国家就给你们提供条件,这个信用国家是守得住的。但你们要是不适应,就被合同拴在这里了。先定3年能使你们更容易下决心,要让你下一辈子决心可能就难了。3年以后如果适应,我想你们的单位是不肯放你们的。
  祖国的需要是海外留学人才的机遇。没有祖国发展的需要,很多海外人才只能终老异国他乡,尽管有所成就,心里头总还有惆怅,因为叶落归不归根始终是个矛盾。国庆60周年时,中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海外人才观礼团成员座谈会,丁肇中教授说,“中国有句古话‘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我是树高一丈,也要叶落归根。”我觉得,这恐怕是所有出国留学人员的心愿。我看有的报道说,“中国是世界人才的一个机遇”。现在留学人员回国创新创业已形成潮流。回到祖国来,有哪些机遇呢?
  一是可以有更多的理想实现。按照马斯洛的理论,人生追求有5个层次,一般来讲,文化层次越高追求层次越高。层次低一点的,追求安居乐业、健康安全;层次高的,追求社会价值、理想实现。中国人特别是有文化的中国人,总是希望为国家做点事情的。海外留学人才更是这样,多数人都有一个朴素的理想,总想对祖国有所回报,希望得到故乡人民的承认。这不仅仅是中国现象,也是世界现象。
  二是可以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当年为什么很多人跑美国去,因为美国是一个成功的国家,跑去后很多人都成功了。现在世界上公认,中国是一个成功的国家。这就像股市,中国是个红筹股,大盘是上升的。股市大盘在上升时,很笨的人买股票也能发财;大盘下降时,很聪明的人也会亏本。中国作为一个比较成功的国家,不是没有问题,但确实有比较多的成功机会。我们希望大家抓住这个机会。
  三是可以有更多的社会尊重。你即使在美国哈佛做教授,也未必处处受追捧。但回到国内来,哪个大学不把你们捧着,一会请到这里作报告,一会请到那里作演讲。不论哪个民族,总是更尊敬和他们同根同源的杰出人才。
  四是会有更多的人文满足。回国来,亲人在、同学在、乡情在,小学、中学、大学的校长、老师都在。至少你们入选“千人计划”的诸位,回到你们的老师面前,回到你们的校长面前,人家肯定说,这是我们培养的人才,这是我们学校的骄傲。这种氛围能给你在国外得不到的一种人文满足,因为你文化的根在这里。
  看到你们回来,我们很高兴。尽管只是一个开端,但“千人计划”终于成为现实,不再是一个纸上的计划。为什么大家已经回来了,还要跟大家说这些,主要是想增强大家参与“千人计划”的责任感,不要只把参与“千人计划”看成是一个个人机会,更要把它看成是一种集体责任。
  第二,祖国欢迎你们。
  大家在发言中都说,能够参与“千人计划”感到非常光荣。国家赞赏你们的爱国热情,支持你们回来创新创业。祖国欢迎你们回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政策,为你们开展工作提供服务。
  一是鼓励政策。刚才有同志问能不能评院士。“千人计划”文件明确规定,“千人计划”入选者在项目申报、科研基金申请、表彰奖励、院士评选等方面,全面准入、平等参与。个人和家属可以办“中国绿卡”,出入方便、来去自由。
  二是优待政策。包括百万安家费、合理薪酬等等。2006年江苏有个“百人计划”,就是省政府每年拿出1亿元支持引进100个海外人才,每人100万。当时高层次人才回国还没形成热潮,第一年1个亿没能花完,但打出了品牌。现在是大家争着回来,江苏的引进人才资金提高到了每年4亿元。刚才回到南通的那位说,他拿了两个100万。如果你是在无锡,就还有3个“100”,即100万元市级补助,100平方米住房,100平方米工作场所。现在对“千人计划”引进人才,中央政府直接补助每人100万元,所在省、市还有补助。这就叫优待,主要是帮助你们回国后安家,有个干事创业的立足之地。
  三是支持政策。除了优待以外,还给大家搭建创新创业平台。主要有4个平台,包括国家重点创新项目、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企业和金融机构、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的各类园区。刚才大家还提了不少要求。有的我们能办,有的不能办。不是不想给大家办,而是从全局看不宜办。考虑政策要统筹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讲效率。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都等国内培养来不及。怎么办?就得把在外面的人才赶快引回来,这就是效率。另一方面还要讲公平。国内受过高等教育的近亿人,高层次人才也不少。对海外回来人才过于特殊,国内的人才就会感到被另眼相看,他们会觉得,我们爱国、在国内奋斗到今天你却看不起。大家希望有更多面向“千人计划”的特殊政策,这种心情我们很理解,但也要请大家务必理解国家的难处和国内人才的情绪。当然,能办的事我们一定办,而且要努力办好。比如回来后给你们补助,国内同事好接受,毕竟你刚从外头回来,应该得到安家资助。但是日常申请科研基金,参与“千人计划”的就一定要比国内教授高一头,那就不好办,因为那就打破了公平竞争规则。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在座的各位发挥聪明才智,但这远远不够,还需要海内海外成千上万的人才共同奋斗才能成功。所以我们制定特殊政策的时候必须统筹兼顾,必须调动大多数人乃至所有人的积极性。
  四是服务政策。大家回来不易,国家是把你们作为特殊群体来服务的。除了为你们本人服务,也为你们的太太、孩子服务。与“千人计划”实施意见相配套的“八个办法”,多数是服务性政策。
  我们要认真落实这些政策,采取各种措施帮助你们尽快融入祖国、融入事业、融入集体、融入社会。比如办这个班,就是为了帮助你们尽快了解国情、熟悉国情。这件事也是一位“千人计划”参与者给我写信提议的,他说能不能像党校培训干部一样,把“千人计划”参与者也培训培训。我们觉得这个意见很好,就照办了。搞“千人计划”得从善如流,谁提的意见好,我们就照谁的做。大家提出意见和建议,就是主动参与“千人计划”。现在“千人计划”专项办的主任宋永华同志,就是第一批“千人计划”归来者。他了解海外人才,就让他做办公室主任,“以才引才”。大家要想尽快融入祖国,不能仅有我们单方面努力,你们更应该主动。要了解中国的国情,了解中国的发展方向,了解国家的基本方针,了解国家的人才政策。很多道理上对的事情,由于受现实国情的限制,暂时还办不到。
  大家回来后,肯定会有很多不适应,很多看不惯的东西,这很正常。从一种制度到另一种制度,都看得惯怎么可能呢?我们到外国去,很多东西也看不惯。但是大家回来了,就是自己人了,就要以主人的态度、以自家人的感情,深刻了解我们的国家,深刻了解我们的社会,既要看到存在的弊病,也要看到我们的优势、看到我们的困难。我们希望大家不仅带回先进的技术和知识,还带回先进的理念和经验;不仅创造科技成果和产品,还要创造更先进、更适合中国的体制机制。不能指望一回来就有现成的先进的成熟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好像盖好了大厦等着大家来住。更不能回来了还是指望国内的人改革体制机制,你们在边上等着。我希望回国人才和国内人才一起来创造先进的创新创业体制机制,做中国特色创新创业体制机制的建设者。
  第三,祖国寄希望于你们。
  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感到“千人计划”参与者都有很强的使命感。海外回国高层次人才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的一支重要力量,祖国和人民对你们寄予厚望。
  第一,希望你们保持报国为民的理想。在祖国发展的需要中,选准自己的发展方向,实现自己的报国之梦。
  第二,希望你们保持世界眼光,继续站在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国家希望你们回来工作,但还希望你们能经常出去,了解世界科技发展最前沿的东西。所以“千人计划”文件规定,一年中只要能在国内工作半年,就有资格参与。
  第三,希望你们保持艰苦奋斗精神,创造世界一流成果。创新创业必须要艰苦奋斗。比如施正荣,他和我一起到美国访问,我在演讲时讲到施正荣的公司在华尔街上市,当时市值达44亿美元,听众给他的掌声远比给我这个演讲人的掌声高。但这44亿美元背后的辛苦,又有多少人知道。十年磨一剑!去年我到青海湖边的海北州看我国“两弹”试验基地,现在已经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当年我国那些最有名的科学家,许多是刚从海外回来的,在非常简陋的小平房里,在非常恶劣的自然条件下,创造了令世界震惊的辉煌成果。今天的人可能很难理解,他们就靠手摇计算机,计算出了原子核链式反应的临界条件。我国老一辈科学家就是这样艰苦创业的。现在新一代科学家,许多也是十年磨一剑。你们回来得到的尊敬、获得的掌声肯定多,但需要吃苦的时候会更多,希望大家保持艰苦奋斗精神。
  第四,希望你们保持改革创新的锐气。前面我们说了,大家长期在国外,看问题比较敏锐,回来后看不惯的东西会比较多。看不惯有两个好处,一是对现状不满意,会产生改革创新的冲动;二是不容易迁就那些陋习,不会随波逐流。“曾经沧海难为水”,实践经验往往是创新的基础。经历过不同环境,就有许多经验可以借鉴和参照,搞创新就更有条件。所以希望大家保持创新的锐气,共同推动我们国家的科技、教育、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共同创造更新更优的体制机制。国内对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的批评,经常比你们刚才讲得还激烈,但光批评不管用,关键是必须找到一条可行的改革之路。简单把国外的做法搬回来是不行的,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很多办法是从国外搬来的,搬来后很快就出现许多矛盾与问题,必须解决这些新矛盾新问题,使之符合中国的实际,改革才能前进。就像刚才讲的科研经费分配要搞项目评审,有些人靠打招呼、送礼请客拉关系,让人觉得不公正、不干净评审。但问题在不搞项目评审,你能找到更好的办法吗?靠领导个人“乱点鸳鸯谱”可能更糟糕。所以你要是有更好的办法,我们就来试,试了管用就大面积推广。好办法往往是在实践中试出来的,这就叫“摸着石头过河”,是中国推进改革的一个基本方法。希望大家在各单位做改革的实践者,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创造好的办法和机制,包括“分钱”的机制和“花钱”的机制。
  第五,希望你们保持团结和谐的心态,和国内广大人才携手共进。现代科技创新创业都要靠团队。在一个团队中,保持团结和谐的心态至关重要。刚才有位同志讲到创新文化,创新文化很重要的一个内容是和谐共事。我很坦率地希望,“千人计划”入选者对国内人才要有一种平等的心态,千万不能有高人一等的心态。你们现在回国创业,像刚才有的人所讲,是“插队”,或者叫“入伍”,而不是“垦荒”。这同当年钱学森、李四光回来“垦荒”的情况是不一样的。现在中国的科技、教育、人才队伍都已经有一个很大的家业,大家要融入这个队伍,融入进去才能更好发挥作用。我们希望大家走在最前头成为领军人物,但领军人物不是哪个人封的,封了也不管用。请大家回来,应该给予特殊优待,但回来后就得靠平等竞争,要不然国内人才不会答应,人民群众也不会答应。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与国内人才和谐共事、平等竞争的心态。
  我今天想讲的就是这三句话:祖国需要你们,祖国欢迎你们,祖国寄希望于你们。我和我的同事们,包括教育部、科技部、人社部、财政部、人民银行、国资委、中科院的领导同志都在这里,我们愿意帮助你们、为你们服务,希望你们中间能出一批国家科技创新的领军人物,出一批科技创业的名企业家,出一批创说立论的科研带头人,出一批识才育才的教育大师。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