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0年第5期 > 正文

世博会:一个与世界相互了解的机会

2010年05月18日  来源:神州学人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10月31日在上海市中心黄浦江两岸举行,它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

在世博会中寻求进步
  “我们确实把举办上海世博会当作一件大事来办,因为这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就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也让中国了解世界。”2010年2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受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专访,并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
  温家宝说,世博会应该是人类文明交流的舞台,它也展示了人类文明的成果,从电灯、电话、蒸汽机、汽车、火车、飞机到航天器。
  “它更是一个人们交流心灵的舞台。”温家宝说,大家可能记得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就是美国著名的盲人作家海伦·凯勒,在1893年,用手触摸着参观了在芝加哥举办的世博会。然后在她最著名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篇著作中写到:我会把第三天留给博物馆,因为在那里,会有世界的光明,会看到世界的未来和希望。
  温家宝说,其实,中国人向往世博会,特别是举办世博会,也已经有100多年的时间了。我们会通过举办上海世博会,展示现代世界的文明成果,并且增强中国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友好合作。
  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本届世博会,将成为集中展示、传播世界各国先进文明成果的盛会。从世博会的历史看,每届世博会都留下了科学创新思想传播、科技推进社会进步的历史记录,蒸汽机、缝纫机、橡胶、海底电缆、电话、电视等这些新技术、新产品都首先是在世博会上亮相,被人们认识并走向世界进而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的。可以说,每一次世博会既是对当代人类科技最新成果的检阅,也为未来几十年的科技发展提供了某些前瞻的视角。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认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中国的又一盛事,是推进中国科技创新的佳机。当代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是,更多人追求现代化生活的强烈意愿与自然资源供给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凸现和尖锐,这一基本矛盾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人类现代化的方向、方式与进程。人类文明进程需要一场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据了解,本次世博会上,各种与新能源开发利用的相关技术、产品,包括各种节能减排技术等成为展会上的亮点,这与当前科技创新的大趋势高度吻合。路甬祥希望2010年上海世博会成为驱动全球新一轮科技创新突破的催化剂和推动力,也为中国的科技创新提供新的强劲动力。
  原子核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认为,世博会如同任何博览会一样,要有展品。而上海世博会上最大的展品是我国国民的素质。与奥运会相比,世博会历时更长,我们的素质经受考验的时间也更长。我们在遇到百年未遇的机遇时,也遇到了百年未遇的挑战。具有159年历史的世博会,于2010年首次放在发展中国家举办,就放在中国,放在上海,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
  在这个与世界相互了解的过程中,中国正寻求着各方面的进步。
  


世博会历史正在中国改写
  诞生于1851年的世博会,比现代奥运会还“年长”45岁。而今,世博会来到了中国,人们在谈论世博会能为中国带来什么的同时,也注意到世博会的历史正在中国改写。
  据了解,上海世博会已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半年会期预估将有7000万人次参观。美国尽管“姗姗来迟”,但展馆工期紧凑。在今年的两会上,外交部部长杨洁篪宣告,有近百位各国政要计划到访上海世博会。
  回顾注册类世博会的“历史版图”,欧洲、北美和极个别的亚洲国家曾经“密集”举办世博会,而非洲、南美几乎没有世博会的足迹。
  “世界的发展在向东方倾斜。”全国政协委员、见证中国申博历程的外交学院院长赵进军说,过去,世博会主要由发达国家主办,现在第一次由世界最大的一个发展中国家来主办,这反映了这个世界在变。
  “世博会不是发达国家的专利。”作为中国驻国际展览局代表,自2001年起参与中国申博工作的全国政协常委、上海世博会执委会副主任周汉民对当年申博时中方承诺的1亿美元参展援助计划记忆犹新。他说,这笔来自东道主的资金,力促发展中国家在参展过程中“不掉队”,这一援助金额在世博会历史上堪称最高纪录。“世博会不仅是经济和科技盛会,也是世界文明的荟萃,发展中国家有大量的文明成果与世界共享。”
  “中国申博成功后的7年多时间内,国际展览局成员国的数量从89个增加至156个,新成员中绝大部分是发展中国家。”周汉民说,“中国元素为世博会、为国际展览局的发展注入了动力。”
  平等和创新是世博会永恒的主题,即使在互联网“膨胀”的今天,上海世博会依然会是一次发展中国家充分参与的盛会,也是试图回答工业化、城市化问题的盛会。周汉民认为,世界正在进入“城市时代”的转折,中国的城市化仿佛是世界城市化的一个缩影,在这届世博会上,将会产生不同以往的思想火花。
  事实上,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举办恰逢多个“转折”。“绿色革命”、城市化浪潮背后,中国是世博会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改革者”。全球经济复苏之路尚且曲折,但或许世博会就是一个转折点,它将为未来提供一种指向。中国国力的增强和充满活力的市场,将会为各国冲出金融危机的阴霾带来信心。
  


海外留学生眼中的世博会
  世博会的召开不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远在海外的留学生也时刻关心着世博会。
  留学英国的李婷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其实对世博会并不是特别了解,不过还是有些概念在心里,觉得世博会就是一个类似于集市,但不销售,只是个展出宣传各种新产品的展览会。世博会应该加强在海外的宣传力度,尤其是在海外的华人和留学生中。虽是海外游子,但时时牵挂着祖国。
  李婷婷认为,这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中国是个大国,不同的城市都有着不同的色彩和风韵,不是每个城市都是与生俱来就有繁荣的经济和科技的创新,随着改革开放,想必人们都有看着某些城市迅速发展的机会,像上海、深圳、南京等等,中国可以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使人们更加关注城市的发展。展示的同时,应该结合中国特色,给人们一次与以往风格都不同的世博会。
  此外,李婷婷更加希望世博会能起到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互相理解的作用,这也是这次世博会的主要目标之一。城市是人类创造的,人们居住在城市里,人们和城市共在一个地球上,这三者紧紧地相扣着。如何做到城市发展的同时又不破坏地球的生物圈,想必也是人们努力的目标。
  李婷婷希望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能取得圆满成功,这也是继北京奥运会后又一次中国向世界证明和展示的时刻,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Better City,Better Life”,她觉得可以加一个“Better China”,愿祖国的未来更加美好。
  2月21日,意大利博洛尼亚市中心大广场上人声鼎沸,当地市民、中国留学生和外国游客把广场上的意大利版图“染”成一片火红,以此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福。去年刚到博洛尼亚大学就读的柯璐婧说:“今天的活动挺中国、挺有感觉的,毕竟春节没回去过年,很想家,看到这一片红色就感受到了家乡的气息。”
  远在异乡,柯璐婧手边并没有“值得拿出来的红色物品”,所以当天她和朋友一起拿了条组织方准备的红色丝巾,将丝巾认真贴在了意大利版图的一角,“祝上海世博会圆满成功!”柯璐婧说。
  4月24日,葡萄牙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主办了“欢聚上海——迎接上海世博会召开文艺晚会”。晚会上,留葡人员、华侨华人文艺爱好者、葡国艺术家和高校师生,以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庆祝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宣传和介绍上海世博会、表达中华儿女和国际友人迎接世博会的喜悦心情。
举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是中华民族的百年企盼,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包括广大海外学子的共同心愿。作为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次世界性盛会,它将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新中国60年的发展进步、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以及中华儿女为建设一个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的恢宏气概。  (摘编/沈仁  供图/新华社)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