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0年第4期 > 正文

剑桥印象

2010年04月13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郭明杉
  剑桥,这座位于英国东部的小镇,因其秀丽风光、古典建筑而游人无数,更因大学而生机蓬勃、名誉全球。蜿蜒而过的康河,平整茵绿的草坪,幽静曲折的街巷,古朴凝重的教堂,倍添剑桥的优雅与灵性,庄重与大气,使人徜徉其间,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剑桥星空
  1209年,离开牛津大学的学者在这里建立了另一个教学中心,这便是剑桥大学,时至今日,剑桥大学已经拥有31个学院,62个系,孕育和成就了83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因此,从渊源上说,剑桥和牛津本是一体,这点从他们对人才的培养目标上也可见出端倪——剑桥、牛津执行的是一种培育精英的办学政策,培养的目标是绅士而不是商人,但二者的侧重各有不同,剑桥倾向于科技,牛津则偏重于人文,科技与人文,共同推动和支持了英国的发展。
  在历史的长河里,剑桥大学保持着它的独特魅力,很多名人都与剑桥大学有关,从这里走出的各国政要更是不计其数,而那首萦绕于无数国人心头、为众多具有文学情结的人所钟爱的《再别康桥》,正是徐志摩流连剑桥时的心灵写照。在剑桥大学800年校庆的日子里,国王学院门口矗立着一个巨大的幕墙,上面分别画着4个人的画像:国王亨利八世、诗人弥尔顿、物理学家牛顿和生物进化论提出者达尔文。
  1544年,在亨利八世的主导和帮助下,国王教堂内部建设竣工,至此,历时100多年,由亨利六世设立创建的国王学院终于建成,其建筑的宏伟和规模的宏大,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国王教堂,其恢宏的哥特式风格使其成了剑桥大学的标志性建筑,行人到此无不驻足观望。诗人弥尔顿,以其《失乐园》中高超的艺术深深地影响了18世纪英国的古典主义文学;牛顿则以《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奠基了经典物理学的大厦;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更是摧毁了唯心神学的统治,使起源于共同祖先的演化,成为自然界多样性的一项重要科学解释。
  剑桥的天空星光灿烂、群星辉映。为何只有他们是剑桥大学800年长河里的杰出艳影?因为唯有他们以其独步天下的原创性贡献,为人们观念的转变,为科技与文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持久的激发力和源源不绝的活力。只有原创的,才能受到后人的永久纪念;只有原创的,才具有第一推动的意义与价值!
  2009年,适逢剑桥大学建校800周年,没有鲜花环绕,没有锣鼓喧嚣,唯有小巷里川流不息的身影,暮色里悠扬雄浑的钟声。
  


李约瑟博士的中国缘
  在剑桥大学的众多哥特式建筑中,有一座掩映在绿树红花中的典雅的中国式建筑,建筑内亭台楼榭,流水淙淙,松鼠雀跃,绿草茵茵,小鸟啁啾,竹林萧萧;建筑外矗立的碑石上行云流水般的“云岫”二字,揭示了这座建筑的中国渊源——这就是国内科技界尽人皆知的“李约瑟研究所”。
  李约瑟研究所是李约瑟博士以他的个人藏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其中的大部分书籍和资料都是有关中国科技史方面的文献。促使李约瑟矢志于中国科技史发掘的原因是1937年一名中国学生的到来,这名留学生以震撼李约瑟心灵的方式使他认识到了“中国文明在科学技术史中曾起过从来没被认识到的巨大作用”。这名留学生后来成为李约瑟的夫人,她,便是鲁桂珍。
  在鲁桂珍的影响和帮助下,李约瑟开始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了中国,并先后多次踏足中国,结识了中国的学者,带回了大量的图书和文献。通过对中国传统科技文化进行的深入充分的研究和分析,李约瑟终于改变了西方学术界认为古代中国没有科学与技术的观点,并留下了“李约瑟难题”,促使中西方学术界不断反思与追寻、升华与超越。
  李约瑟博士“确信中国能够再度崛起,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文化的国家,一个拥有如此伟大的人民的国家,必将对世界文明再次作出伟大贡献”。李约瑟研究所现任所长古克礼(Christopher Cullen)教授在多种场合如此转述李约瑟生前的遗言。
  在李约瑟研究所的门前,有一棵枝繁叶茂的菩提树,李约瑟和他的两位夫人就安息在这棵树下,李约瑟在中间,右边是鲁桂珍,左边是李大斐(Dorothy Needham)——李约瑟的英国妻子。这样的一种安排,亦是李约瑟对鲁桂珍的感谢、对中国敬意的表达!
  轻轻地,许多人来了,带着对李约瑟博士的敬重,带着探寻中国科技发展之路的执著,叩开了李约瑟研究所的大门;悄悄地,一些人走了,携着沉甸甸的收获,怀着满腔报国之情返回了祖国。萦绕于这些学人脑际的,是民族复兴;充盈于这些游子心胸的,是祖国强盛。这也许是李约瑟最想看到的。菩提树下的情缘,中英两国人民的友谊,铭刻在来来往往的人流之中,流转于华夏历史的天空。
  中国人民没有忘记在新中国建立和建设过程中曾经帮助过我们的国际友好人士。2009年12月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国家授予李约瑟等人“中国缘·十大国际友人”荣誉称号,这既是对国际友人的真诚感谢,也是对李约瑟本人为中国古代科技史扬名于世界,为促进中英两国人民友好合作所作出贡献和努力的充分肯定。
  菩提无语,依然静静守候在李约瑟研究所的门前,凝视着熙来攘往的人群。
  
剑桥中国心
  剑桥万里云酒楼,随着门口一位身穿笔挺西装的老先生的“欢迎欢迎”的中国话,鱼贯而入的中国访问学者们身上的寒气顿时一扫而光,大家互致寒暄,谈笑风生,彼此相拥着走上二楼。
  几天前,我们就接到剑桥中国学联通知,说是平安夜,剑桥及临区华人联谊会会长李炳南先生要宴请中国的访问学者。本来剑桥在圣诞前突降大雪,当地人说是12年来最大的一次,我们心里就很高兴,对于中国学人来讲,雪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再加上李先生的盛情宴请,兴奋之情固不用说,期待之心与之更甚!
  晚宴从7点钟正式开始。先由李先生致词,再由学联主席致词,最后由一名访问学者代表讲话。
  通过致词,我们了解到,李先生已经连续几年每年的平安夜都要宴请访问学者,让我惊叹的是这种精神固然难能可贵,但能够坚持下来则需要更多的勇气和更大的毅力。于是,宴会间隙,我找了个机会,悄悄问李先生,是什么原因使他每年都作出一次这样的安排,给中国的访问学者提供交流和认识的机会,大家的心里都感到非常的温暖!
  “我来剑桥40多年了,刚来的时候,只有20几个华人,还是来自马来西亚等等,没有一个中国来的留学生或者学者。近几年,我们国家经济发展了,出来的学生越来越多,学者也越来越多,现在剑桥的访问学者有100多个,留学生有近千人,剑桥大学已经有了2名中国教授。国家富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们这些海外游子心里高兴呀、自豪呀!”李先生动情地说。
  “我哥哥在美国,我在英国,我们兄弟俩每年都做一件同样的事情,就是宴请一次中国的访问学者。我和哥哥虽然读过书,但却没有走上治学之路,都经商了。虽说有了钱,但心里却很遗憾。因为我们心里一直认为,只有科技才能够让国家强大,让人民富裕,我们心里对有知识的人很崇拜、也很敬重。我们不想别的,只想通过这么一件小事,略尽绵薄之力,来表达我们对知识的尊重,对祖国的热爱,对祖国强大的祝福。毕竟,不管我们走到哪里,我们都是黑头发、黄皮肤,都说中国话!”泪珠在李先生的眼眶中打着旋儿,慢慢地顺着脸颊淌了下来。
  一名老华侨,通过多年的打拼,拥有了自己的一家酒楼,就立即回报自己的同胞,坚持着尽力为国家作出点贡献。这就是海外游子的心声、祝福,这就是华夏儿女的赤子深情。远离祖国的人,才知道对祖国的感情有多深;奋斗他乡的游子,才深晓中国是永远漂泊的根。          (摄影/蒙梓)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