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城市建筑风貌。
文/王高岩 在西班牙、丹麦和德国3个国家逗留期间,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除了古老的文化、旖旎的风光外,更多的是东西方文化观念上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非常细微的日常生活和社会风气中,令人难忘—— 西班牙人文明建房 到马德里新区办完事,看到附近有几处正在施工的建筑工地,出于好奇,我便信步来到一个工地现场,想看看人家是怎样施工的。门卫很认真,阻止了我,但态度非常温和,他不懂英语,我比划了半天他也没明白我的意思,于是他做了一个篮球场上暂停的手势,示意我等一下,然后打电话叫来了一位中年人。中年人走到我的身边,一边微笑着道了一声:“你好!”一边友好地主动与我握手。通过双方自我介绍,我知道他是离我现在这个位置最近的这栋楼的施工负责人,叫帕布洛。我客气地跟他提出想参观一下工地的要求,他爽快地答应了。帕布洛轻声对我说:“您稍等一下!”说完快步走进不远处的一间办公室,不一会拿了一顶安全帽递给我,待我戴好后陪我走进了工地。帕布洛负责盖的这栋住宅楼,约2000平方米,已经盖到了3层,工地一侧竖立着一座高高的塔吊,工人们正在有条不紊地工作着。塔吊旁,一位工人拿着一个体积不大的黑色遥控器,不时按动着上面不同的按钮,在他的操纵下,塔吊上悬吊起的一捆钢筋缓缓升起,显然,这是一座无人驾驶的地面遥控塔吊。帕布洛告诉我:“在西班牙,现在盖房子用的基本都是无人驾驶塔吊,因为这种塔吊不仅可以免除高空作业的辛劳和危险,还可以大大减少噪声,而普通塔吊作业,操作员在塔吊上面,地面的工人要不断吹哨子指挥和协调,有时甚至会大声叫喊,对四邻是很大的噪音骚扰。” 在工地上边走边看,我看到不断进出的运料或排渣车,偶有洒漏,但工人们一发现会立即清除,整个工地看起来十分干净。我问帕布洛:“你们这里的工地,为什么能保持如此清洁和相对安静呢?”帕布洛笑了笑回答说:“马德里市政府有相关的法令,要求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房时必须尽量减少对市民正常生活的干扰。只要有市民投诉,市政当局就会对开发商罚款,甚至勒令停工!”稍一停顿,帕布洛又说:“其实,即使没有市政府的行政命令,施工者也不应该、也无权去骚扰别人的正常生活,这是个道德问题。西班牙的施工者们已经养成了习惯,觉得就应该这么做!” 建筑业是西班牙经济三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马德里的开发建设轰轰烈烈,其规模并不亚于我国各地的房地产开发,然而与我国一些地方的建设者相比,他们在施工时对环境的保护、对周围居民的关爱,从政府到开发商都做的十分到位,尤其最基层的施工者们更是把这种保护和关爱上升到了道德的高度,养成了习惯,变成了自觉行为,我感到这一点非常值得国内相关部门、开发商和建筑工人们学习。
丹麦球迷。
丹麦人热恋国旗 从西班牙到丹麦,走出哥本哈根机场海关,刚一步入宽敞的接机大厅,眼前一种奇特的景象立即吸引住了我的眼球,热闹非常的大厅里,兴高采烈迎接亲朋好友的人们,绝大多数手里都拿着制作精美的纸制丹麦小国旗在不停地挥动着,丹麦的朋友也如此,远远看到我时,使劲地挥动着手里的小国旗和我们打着招呼,小国旗摆动中那哗啦哗啦的声音,仿佛在提醒我,你们已经到了美丽的国家—— 丹麦。 原以为这只是一种迎接亲朋好友的方式,后来我才惊奇的发现,在干净整洁、生气盎然的丹麦,这红底白十字的国旗可以说是满城飘拂,随处可见。走在街上,大小商店都悬挂着国旗,甚至卖面包、糖果、咸鱼干的小摊上都好像炫耀似地插着小国旗。可以感觉到,丹麦人对国旗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我住的酒店旁边有一家不大的鲜花店,每天清晨,店主都要把一盆盆、一簇簇漂亮的鲜花搬出来摆到店外的架子上,那每一盆、每一簇鲜花的花朵间都插着一面制作精美的小国旗,小国旗在鲜花的映衬下格外抢眼。我一连看了两天,发现每天根据花的大小不同,这些小国旗的尺寸也变化着,看得出,这些大小不一的小国旗是店主精心插上去的。第3天清晨,我走到刚刚忙碌完的店主身旁,好奇地问:“您天天上市的花都要插国旗吗?”“那当然!”店主非常肯定地告诉我。“那您这些小国旗是买的还是自己做的?”“都是自己做的,因为每盆、每簇花的大小不一样,所以每天收工以后,我们都要根据第二天上市的花的大小来做小国旗,这样才好看!”店主很热情的回答,言语间流露出一种自豪的口气。 最让我吃惊的是,国旗还被丹麦人广泛地用在各种商业性宣传广告中。商店里,会有人派发满纸印着国旗的商品广告,琳琅满目的商品图片统统与国旗交织在一起;街面上,随处可见四处穿梭的汽车车窗上有国旗和汽车叠印在一起的广告,非常夺目;打开电视,各个电视台节目间穿插的广告,会频频出现内容与国旗交叠在一起的画面,视觉冲击力十分强烈。 在丹麦期间我还发现,平时悬挂、擎拿国旗也是丹麦人的一种习惯,很多人参加一些热闹的社会活动时,出门一定要拿上小国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丹麦人随时都能看到国旗,国旗已经融入到了他们生活的每一个方面。 在我的心目中,国旗一直是庄严的、神圣的、凛然不可侵犯的,而在丹麦,除了这些外,人和国旗之间似乎更多了一些亲密、一些深情。我问丹麦朋友:“为什么你们与国旗这样亲密,乃至国旗在你们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朋友告诉我:“丹麦人认为,国家是难以看到和触摸到的,国旗是国家的象征,看见它就好像非常直观地看到了国家,把国家攥在了自己手里,心里踏实的同时也时刻不忘自己是一个丹麦人,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对国旗的热爱,可以最直接地把自己对国家的热爱表达出来!” 看来丹麦人是通过对国旗的爱,把国家深深地印在了心里,我想,这恐怕已经是不能简单地用东西方文化差异来解释的问题了。……
德国人严谨育儿 德国泽尔布市,这是一座位于菲希特尔山脉下的小城。城市不大,仅2万多人口,干净、整洁,街道上的车辆也不是很多。 到达泽尔布市的第二天,在当地朋友的陪同下,我走上街头欣赏起小城的风光。 一路走,一路看,不知不觉来到一个路口,我刚要过马路,对面交通信号灯的红灯亮了起来,行进的人都迅速停住了脚步,我也立即站在了路边。由于这里是个小路口,没有单独指示行人的红绿灯,大家的眼睛都盯着指示车辆行止的红黄绿3色信号灯,等着它的变换。 片刻,红灯一阵闪烁之后变成了闪烁的黄灯,我一见马上抬腿向马路对面走去,谁知刚迈出一步,身后立即传来哇啦哇啦的喊叫声,好像发生了什么重要的事情,我好奇地停步回头观看,谁知这一看令我非常吃惊,只见一个抱着孩子的德国男子,一会儿指指我,一会儿指指怀里抱着的小女孩,不住地跟周围的人说着什么,看样子十分生气,他怀中的小女孩则瞪着一双水汪汪的大眼晴看着眼前发生的一切。我想这个男人真怪,我一不认识他,二没惹着他,他干吗指着我没好气地一个劲大声喊叫?我不懂德语,但从他的神情可以断定,他指着我说的不是什么好话,于是赶紧问身后还没挪步的朋友:“那位男人生气地指着我说什么呢?” 听到我的问询,朋友没回答,有些不好意思地看着我。“他指着我到底在说什么?”我抬高声音又问了一遍,朋友这才说:“他在指责你呢!” “指责我!为什么?”我不免顿生疑惑,脱口反问。看着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样子,朋友告诉我:“他说,黄灯是给司机提醒的,它还没有变成绿灯你就迈步过马路,这样做就是闯红灯,是违反交通规则的,如果他今天没有抱着年幼的女儿,你这样做,他最多说你一句没素质,也就算了。但他今天带着5岁的孩子,这么小的孩子如果把你刚才的行为看在眼里,以后一旦效仿起你的做法来,怎么办?因此他必须批评你。” “啊!”听到这里,我情不自禁的啊了一声,真没想到问题竟会如此严重。因为当时,黄灯已经闪烁起来,而且我们面前道路上的车辆也都停了下来,我在国内,这时就抬腿过马路了,没想到德国人不但黄灯不闪完不挪步,还把事情看的如此严重。看着我有些不解的样子,朋友告诉我:“德国人在儿童教育上非常重视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他们认为,儿童虽然年龄小,不少事情还很难分清是非对错,但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很多东西是从模仿大人的言谈举止中学来的,因此,大人一定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做榜样。与此同时,生活中,大人还要根据身边发生的事情,及时告诉孩子哪些事情是对的,哪些事情是不对的。德国人有一个普遍的共识——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所以,大人在孩子面前做任何事情,哪怕是细枝末节的小事,也一定要做好。” 听到此,我心里不免一震,一面与那位德国男人一起迎着亮起的绿灯向马路对面走去,一面让朋友赶紧代我向他道歉。 很快德国男人让朋友转告我:“感谢你能够‘知错就改’马上停下脚步,我已经跟女儿说明了你刚才做错了什么,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做才是对的。” 过了马路我心绪难平,德国人的严谨深深打动了我,尤其小女孩那双清澈、明亮的大眼睛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真没想到德国人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对这样细微的小事也如此在意,而且连居住在这样一座比较偏远、仅有2万多人的小城中的人们,也做的如此认真,我想德国人闻名于世的严谨风格,恐怕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养成的,这样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我们中国的家长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似乎应该从中学到些什么?
德国慕尼黑街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