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0年第2期 > 正文

我在莫斯科教汉语

2010年02月09日  来源:神州学人 
  


文/杨宏
  2008年9月,我作为国家汉办的公派教师,来到俄罗斯莫斯科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任教,开始了全新的生活。
  
我的同事们
  我主要的同事有3个,俄方院长易福成,是个中国通,不仅跑遍包括台湾在内的中国的大江南北,而且是堂堂的北大古汉语博士,博士论文是《孙子兵法》的句法研究。他长着一双忧郁、温和的眼睛,中文说得好极了,性格风趣,经常引经据典、妙语连珠。易老师工作很有计划,在莫斯科,人文大学孔子学院的运营情况是一流的,他想了很多办法吸引优质师资、改革教材,招生情况很好。
  另一个年轻的兼职教师叫鲍威尔,是莫斯科语言研究所的,小伙子年轻活泼,我更愿意称他保尔,他正在写关于中国俗语的论文。
  和我一起来的是我校外语学院的刘教授,孔子学院的中方院长,俄语和俄国文学专家。刘老师非常热心,在俄国留过学,对俄罗斯文化地理熟得很。有一次我们去叶卡捷琳娜公园,风景很不错,树种有白桦树、枫树、柳树等,还都是绿色,鲜花也盛开着。乌鸦多,刘老师兴致勃勃地考证:“天下乌鸦一般黑”,是不准确的,俄罗斯的乌鸦就是背部、腹部有不少灰白色的毛,并非纯黑。其实北京就有不少毛色灰白的乌鸦。
  
我的教学工作
  到莫斯科的第2天易老师开车带我们去参加中学生的家长会,他打算开一个中学生的汉语班,正在做宣传。礼堂里大约有20个家长,易老师先说了1个小时,刘老师也用俄语说了近1个小时,还都板书了一些汉字,让家长领略汉字的奇妙。家长们纷纷提问,两位院长做了解答。刘教授很有风度,纯正的俄语、慷慨激昂的表达,估计能让不少家长动心。不会俄语的我帮不上什么忙,观察了家长们的穿衣,大部分穿一件薄薄的毛衣或者短袖毛衣甚至衬衣,也有几个中年人穿薄棉袄;我是一件厚毛衣、一件厚呢子大衣还觉得冷。
  易老师把孔子学院的高级班给了我。一下子纯中文授课,我想即使是高级班,学生们心里也会有压力,想想咱们大学时头几次上外教的课,不管男外教还是女外教,心里都是蛮紧张的,我要呵护他们的自信,并让他们学汉语的自信和兴趣成燎原之势。那么第一次课从穿衣到教学方法,都要很注意:上衣,千万不能穿深沉、压抑的黑色,要么是轻盈休闲的白色,要么是鲜艳热情的黄色,白毛衣太厚,我决定穿黄色薄毛衣。裤子没什么可挑选的,我只带了两条牛仔裤。教学方法自己不要说太多,对学生问题要用最简单的汉语尽快解释清楚;多设计各种学生活动,在课堂上听说读写,让他们在3节课、2个小时又15分钟的漫长时间里不那么累。
  上完课回来已经21点半了,但很是兴奋,今天学生们是7个女孩,听说班上共有10个女生,有3个没来。都很可爱,让怎么做练习就怎么做练习,很配合我,也没多少语言上的障碍,她们自己也很有成就感,学了几年汉语,完全不用母语也能听懂外教的课!看来以后的教学会很顺利。
  
惊人的物价
  刚来的那天晚上9点钟(北京时间凌晨1点),易老师、保尔、刘院长、我去附近的中国餐厅吃了饭:一份素馅饺子(18个)、素菜盒子(18个)、鱼香肉丝、蚝油生菜、两碗米饭,量很足,但结账时发现花了将近2100卢布(600元人民币左右),易老师请客,我初次体会到“放血”、“割肉”用于在莫斯科消费是多么贴切。“莫斯科什么都有,只要卢布拿来”,拿出卢布的感觉,真是“割肉”啊!
  超市东西很贵,一块生肉200多卢布,40多元人民币呢。但果汁、糖果、面包之类不算贵,跟国内差不多。
  有一次,我们到学校附近的中餐馆,点了扬州炒饭、一份羊肉水饺、西湖牛肉羹、葱花饼,共1130卢布,我终于也挥金如土、一掷千金了。
  附近的超市比较大,东西贵的多,便宜的少。两节5号电池23.5卢布,折合6元人民币,算是便宜的。我买了一些吃的,面包、巧克力、小米、大米、水果、酸奶等,沉得很,498卢布,还行,当然比北京贵些了。
  下午又去校园附近的小超市购物,现在已经对那里很熟悉了。妈妈很不放心,问我语言不通怎么买日用品,我告诉她其实很简单,只是在收银台交卢布就行,不用说话。其实有时也比较复杂,今天下午我想买护手霜,相关货架上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瓶子,没有一瓶上面是一双手的图案,而且包装很像牙膏。我就拿一瓶去找售货员,只是比划了几个动作,聪明的售货员就帮我找到了几款护手的,最后我挑了48卢布(大约12元人民币)的,比较贵的那种。购物过程还算顺利。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上网看到丽达发来的一封邮件,让我修改一篇作文,文章如下:
  我是一年级的时候,我的汉语的老师介绍我们一下台湾学生们。这是第一次我听过了这一个国家。对我来说一方面我怕一点儿,因为我的汉语水平不太高,另一方面我很想知道台湾是什么国家,有什么历史,传统,等等。台湾学生介绍他们的国家,我一下子想去这个地方,想看看可爱的红猫熊,看一看漂亮台湾的自然,尝尝珍珠奶茶。希望明年我有机会去台湾。
  我是这样批改和回复的:
  我是(上)一年级的时候,我的汉语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几个)台湾的学生。这是第一次我听到这个国家(地方/地名)。对我来说一方面我怕一点儿(有点怕),因为我的汉语水平不太高,另一方面我很想知道台湾是一个什么国家(样的地方),有什么历史、传统,等等。台湾学生们介绍了他们的国家(家乡),我马上就很想去这个地方,想看看可爱的红猫熊(?应该是“熊猫”吧),看一看台湾漂亮的自然风光,尝尝珍珠奶茶。希望明年我有机会去台湾。
  丽达:你好,文章已改好,红色的字是正确的;台湾有“红”熊猫?我还没听说过;另外,最重要的是,我要告诉你,台湾不是一个国家,它是中国的一部分,过去是,现在是,将来还是。
  我觉得,在境外教汉语,更有一份责任在肩头,弘扬民族文化,介绍中国历史和国情,展示中国真实的面貌;在文化意识方面我们固然不能强迫外国学生完全接受我们的观点,但是不管课上还是课下,听到学生对中华历史和文化的曲解,当老师的一定不能听之任之,随声附和,一定要申明自己的观点,说清楚真相,这是对自己的祖国负责,也是对学生们负责。另外,你很可能是学生们见到的第一个中国人,言谈举止、举手投足、课上课下,都被学生们观察着,分析着,都不仅仅是代表你自己。
  
孔乙己
  该讲《读〈孔乙己〉》了,内容是两个留学生的对话,谈论这篇小说,课文很短很简单;我早准备好了《孔乙己》原文,上周四应该讲一半的,但是恰逢新华社、凤凰卫视的4个记者来采访,占了1个小时的上课时间,进度就刚到计划的三分之一。
  上周四那次录制节目,学生们又紧张又激动,一边对我说“我们可以出名了”,一边在镜头前结结巴巴,满头大汗。那个“党代表”小倪,才14岁,一个中学生,平时很可爱,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在镜头前回答易老师问题时,紧张得连他的名字都说不准了。我在旁边真是替他捏把汗。
  今天讲完了《孔乙己》后,学生们觉得难,但知道这是原文,语言上并没有加工改编时,个个露出兴奋的神情,很有成就感,告诉我上周四来的凤凰卫视的女记者看到这篇小说后说自己看不懂。
  我拿出自己的碗,倒了些水;又拿出了小盘子,几块水果糖,告诉他们我们来表演孔乙己的故事,用手指蘸酒教小伙计写字;分茴香豆;断腿后的那个故事得用手走路,表演难度太大,就算了;而且不限制他们必须用什么词语和句式。学生们积极响应,表演得不错,最后下课时我把糖都分给他们了。
  晚上走在路上,不由自主地心情有些压抑,尽管对这次课比较满意。
  
圣诞老人
  每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窗户看看下没下雪,今天没下,心中怅然若失;再踮脚张望一下广场上那棵圣诞树,又高兴起来,毕竟,圣诞和新年越来越近了,我问了学生,莫斯科大学、莫斯科国立社会大学等校园内还没有圣诞树,人文大学还真是最讲究人性化的。
  中午去食堂吃饭,快到主楼时看见5个俄罗斯大叔在风中装饰另一棵圣诞树,我走过去观看,他们有一个站在梯子上安置点缀着很多小灯泡儿的电线,另外4个从大箱子里拿出小饰物正往树上悬挂。他们一边干活一边开心说笑,微风吹着他们花白的头发,身边地上还有一些积雪,活脱脱几个“圣诞老人”!
  大学生们大概习以为常,都是匆匆走过,并不驻足,只有我一个站在那里看他们,大叔们纷纷对我说俄语,七嘴八舌地说着、笑着,我也笑着告诉他们我不懂俄语,只会说英语;但他们还是用俄语跟我说话,我才知道他们也听不懂我说话;但我们的心情都很好,双方连比划带说,居然也能明白一些对方的意思:他们先好奇这天气我为什么戴帽子,因为他们都不戴;又提醒我应该把圣诞树照下来,我连忙答应,告诉他们下午我就拍照,那边那棵我已经照下来了。并且他们好像告诉我不止这两棵,还有呢。
  我挥挥手,走开了,心里很感谢这些勤劳朴实的人们。
  语言是交际工具,但有时只是辅助性的,甚至不起什么作用;人们交流手段很多样,很多时候,心里有着共同的感受,不需要借助语言。   (题图摄影/安艳琪)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