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神州学人杂志 > 期刊 > 2010年第12期 > 正文

加强交流与合作 推动教育国际化——2010中国国际教育年会综述

2010年12月15日  来源:神州学人 
  

郝平(前右一)、章新胜(右二)等和与会嘉宾交谈。 摄影/高海涛

文/本刊记者  王文乐
  “21世纪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变化。首先,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全球社会化大生产的专业分工和社会水准的提高。其次,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知识社会的到来更加凸显知识的重要性和教育的根本作用,知识对于财富的创造和积累所发挥的作用和贡献越来越多。再次,以高投入、高能耗、高消费、高污染为特征的传统增长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达到临界状态。学校特别是大学是绿色科学技术创新的主要阵地,通过绿色知识体系的构建,传播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领社会公众树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新的生态观。全球化时代,绿色发展,教育引领未来,不是一个国家能够解决的问题,必须是全球的合作。”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章新胜在2010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上如是说。
  2010年10月15~17日,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2010中国国际教育年会在北京举行。年会由国际教育论坛和国际教育展两部分组成,包括以“教育引领绿色未来——中国教育国际化进程”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中国国际教育论坛”和以“国际教育,交流共享”为主题的“2010中国国际教育展”。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会长章新胜、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有关国家驻华外交使节、国际组织机构驻华代表、教育部等有关部委代表、来自海内外各级各类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院校长以及企业界人士500多人参加了论坛的相关活动。
  郝平在为年会主论坛作的题为《加强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教育国际化进程》的主题报告中说,今年中国政府召开了新世纪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这两件大事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中共中央、国务院统筹国际国内形势和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新特点、新动向,在新的起点上为全面推进中国教育改革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必将对中国今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郝平说,从1978年到2009年底,各类出 留学人员总数达162万人。从1950年接收第一批来华留学生开始,中国已累计接收来自19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国留学生169万人次,目前有24万多名留学生在中国求学。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教育部将根据《教育规划纲要》的要求,力争到2020年把中国建成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地国。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为年会作的题为《教育-未来社会的希望》的报告中说,20世纪后半叶以来,世界教育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但同时也遭受了越来越多的社会批判,社会贫富之间的矛盾并没有缩小,社会风气每况愈下、生存竞争越演越烈。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对教育进行反思。尽管教育不是万能的,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外部环境的制约,但教育自身也的确存在较大的缺陷,教育功利主义的色彩浓厚。社会教育、非正规教育、农村教育、道德养成教育、网络文化教育等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教育改革和发展来解决,而教育改革和发展又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全社会都应该重视教育,把教育放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的地位来考虑,积极改变教育观念,还原教育本质,加强教育投入,改革教育体系,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加强通识教育,相信教育依然是未来社会的希望。
  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作了题为《构建绿色校园,引领可持续发展》的报告。他说,当前,全球能源、环境以及气候变化问题日益凸显,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大学应承担属于自己的使命,引领社会向可持续方向发展。绿色校园建设的宗旨主要在于加强校园有关环境生态方面的科学研究,注重环境保护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师生的环境意识,带动社会共同营造良好的环境保护氛围。北京大学积极开展绿色校园建设,并将其提上事关学校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主要体现在构筑多学科齐头并进的绿色知识体系,北大有11个学科近40门课程与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发起和参与环保活动,并努力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到学生的绿色校园文化中;发挥高校在科学研究中的前沿地位和社会进步方面的示范带动作用,在广泛的区域合作和国际合作中寻求资源融合与优势互补。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中,绿色校园的建设是一个长期和动态的过程,高校有能力和责任以实际行动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与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本届年会,英国首次作为主宾国参加中国教育展,有70多所英国各类院校和教育机构参展。英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白琼娜女士说,国际教育交流是促进各国青年了解彼此文化,维系国际知识经济的关键。不久前中国政府出台的《教育规划纲要》,增加了世界各国与中国开展国际合作的机会,包括分享教育政策和实践。英国正在就其技术、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与中国开展对话,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就业技能。同时,英国将加深与中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合作,包括研究教育质量评价、高等教育管理、战略与运营规划、与企业间的联系、领导能力与发展以及毕业生就业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当今世界,要成为成功的毕业生,需要具备的条件远远不仅是接受过良好的学术训练。除取得学术成果外,还需要能够周游全球,精于文化理解和语言,并掌握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均能发挥作用的高水平沟通能力。这些是所有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目前,94%的英国大学已经制定了国际战略,而其中的86%已经规划了一系列的具体活动。中学同样应借鉴国际上的最佳做法,帮助学生获得在全球化社会中生活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认识。全球已有多所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在课程中融入国际元素,从而在这一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据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江波介绍,交流协会自2000年开始主办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每年举办一届,今年是第十一届。与往年比,今年的论坛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是论坛的主题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紧密围绕当今世界和教育领域内共同关注的低碳、环保、绿色、公平、和谐等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二是围绕国家教育发展改革的中心工作,服务大局,发挥优势,突出特点,结合论坛主题,围绕职业教育、基础教育、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国际学生流动等议题设立了专题论坛。三是论坛紧密围绕《教育规划纲要》,在扩大对外开放方面提出新任务。四是论坛更加体现行业引领特点,同时论坛的专业化、学术性、应用性水平不断提高。
  本届年会的国际教育展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余所高校参展,其中包括16个国家教育机构出面组织的国家展团,超过2000位院校代表在教育展现场开展留学咨询活动,解答学生和家长关心的留学动态、就业前景、学科专业、签证信息、奖学金政策等方面的问题。除北京外,本届国际教育展还分别在大连、西安、上海、成都和昆明巡回展出。

国际教育展。 供图/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



  文章中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

  神州学人杂志及神州学人网原创文章转载说明:如需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

编辑:KYU
相关文章